用伪IPC性能公式证明缓存不能提升性能!
缓存的定义中一直是没有提升性能这一个说法的,缓存就是一个超级快的内存,内存怎么提升CPU速度?425的CPU速度是由ARMA53决定的,无论给ARMA53配备多大的缓存,ARMA53才是核心才是处理数据的那位,至于缓存仅仅只是稍微减少ARMA53核心去访问内存的次数,从缓存距离更近的地方提取数据只是缩短了一点点数据到达ARMA53的时间。ARMA53的性能是不变的!处理数据执行命令需要的时间是不变的!这仅仅只是电脑圈子常识,手机圈子新正确认知体系的理论上的看法,就像DDR5和DDR4并不能改变12代酷睿R23的分数是一样的。但是手机方面缓存可以提升CPU核心处理数据执行命令的速度,从而提升性能,大家(不包括我,因为我跳出了手机圈子传统认知体系)公认权威的极客湾为了发展手机圈子传统错误认知体系新提出来的结论,偏偏还就不少人信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每次谈论缓存问题时,我只能举例说ARMA53配备多大的缓存都不能提升性能,因为数据是ARMA53处理的,ARMA53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不会因为缓存的增加而提升,只能从常识的角度去推导理论。
但是今天我用了伪IPC公式去算了一下发现这个公式可以去证明缓存不能提升性能。
那么什么是伪IPC公式呢?以前证明苹果靠iOS的历史篇提到了华为p1是德州仪器OMAP4460,搭载了两个公版ARMA9核心频率1.0ghz,而A5也是ARMA9公版核心频率800mhz,但是无论是安兔兔跑分,还是geekbanch跑分或客观体验例如应用冷启动速度,游戏画质和FPS都是不如A5的,这种情况我们使用公式IPC绝对性能=单核分/频率Ghz,算出来的结果一定是ARMA9≠ARM9!还要pc端R23的分数带入公式算出的结果也是不能比的。
所以这个公式的缺点是1、受限于跑分软件的选择问题。2受限于性能需求差距的问题。仅仅只能确保同平台能得到一个相对正确的结果,但是也不能说这个公式的不好,8gen1和9000就是个例子
8gen1的每个核心缓存和频率都比联发科天玑9000要差
因此1311/3.05=429,1255/3.0=418。
联发科天玑1200:975/3.0=325 联发科天玑8100:332
以geekbanch5分数作为参考系,8gen1的ipc绝对性能是每Ghz418分而联发科天玑9000则是429,(429-418)/429≈2.564102564102564102564102564103%
(332-325)/332≈2.108433734939759036144578313253%
这既不是微观尺度的,也不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尺度的,更不是高精度需求领域,也不是生物学领域等等,对于日常尺度的参考系来说5%以内绝对算是误差了!
我来说说我从这个公式的结果推导出来的定理吧。
1、从科学思维数学模型的角度上我们证明了缓存无法提升性能。手机圈子新正确认知体系中关于缓存不能提升性能从常识理论推导的结论变成了通过数学公式证明了的定理。
2、不同的代工工艺对于绝对性能毫无影响,只是影响能耗比而已。
3、8gen1和9000的差距完全是因为频率问题,1200和8100CPU部分七个核心都是8000更高,CPU部分的性能提升完全是因为综合频率更高与缓存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