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embodiment和“body language”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2023-06-12 18:17 作者:别轻易学会话分析  | 我要投稿

我们对互动进行多模态分析时,常常用到embodiment或embodied action这个概念,并对其维度进行分析。有人会以为这是一种对“肢体语言”的分析,包括我在还是初学者的时候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并不清楚。造成这种含混的原因可能是它既有“肢体”,又涉及“语言”,看上去好像很相关。首先,据我所知,CA领域并不存在肢体语言这个说法。 但除了“肢体语言更多出现在非正式的、民科的、涉及心理学的语境”的模糊感觉,没有更加系统准确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意识到,相比这两个概念的差异,其关联之处更有意思。我们直觉性地混淆这两个概念其实并非毫无道理。

首先,body language是笼统的。它描述的是一个人所呈现的姿态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比如我们会说一个人在面试的时候抱着手臂、向后仰,这个“身体语言”显得很“戒备”。这是因为当下的环境是严肃,拘谨的。我们把外部环境的氛围投射在了抱臂这个动作上。抱臂动作脱离环境之后并没有意义。抱臂的人也大可以反驳,我这样做只是因为房间冷,并没有其它原因。又比如粉圈的人经常说“这两个人的肢体语言看起来很亲密肯定有戏”之类的话,具体表现为他们“站得很近”,或者“总是看向对方“。但实事求是地说,采访中的注目礼只是出于礼节。所以,看出关联了吗?例子里的所说的抱着手臂、站位的移动、对视这些具体的动作就是我们所说的embodiment。我们通过这些动作发挥的想象就是body language。在研究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对其进行主观的理解、臆测,而是分析它们在互动中所处的位置,它们和谈话的序列关系和时间关系,得到基于事实的观察。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我在自己的博士论文里总结,学生在表达困扰之前频繁使用摸脸这个动作。但我们应该避免将这个动作心理学化,说摸脸是受困扰状态的body language。这并不代表这一发现没有别的用处——我们可以根据它对序列的展开进行预测,为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

第二个区别:Embodiment涵盖一个动作的全过程,是动态的,一般分为准备、峰值、复原阶段(虽然有些情况下这种划分不一定适用);body language往往是静态的。在body language被讨论的语境中,我们分析的物料总是照片、截图、绘画等。这说明身体语言只限定于定格的那个时间点(虽然它有可能是持续性的)。多模态分析虽然不以某个瞬间作为分析文本,但截图常常是某个动作阶段的例举形式。在Schegloff (1998)在“Body torque”中讨论了身体的不同部位所在的不同位置、所处的不同时间能贡献丰富的分析资源。其中,当“body torque”(身体除了四肢以外的部分)不处于同一垂直线上的状态是不可持续的(unstable)(如下图),是为了满足某个需求特意为之。

油画描绘的希腊神话中,俄耳浦斯打破不能回头的承诺导致欧律狄刻消失在冥界的瞬间。正因为此“肢体语言”的不稳定性表现出人物处于危险的状态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那些所谓的表示生疏、尴尬的“身体语言”,无非就是unstable身体摆放的具体表现么。

我在网上随便找了一些和社群疏离的图片,以此证明抗拒融入的“身体语言”包括拉开距离,侧向一边,要么两只脚离得很远。这像不像准备起身离开、walk away的预备动作呢?

已有研究表明eye gaze和turn initiation的关系(e.g., Degutyte & Astell, 2021),认为对视是话论的前兆因为它方便我们对互动者进行monitor,倒也符合我们的“对视=表达欲、熟悉度”的印象。

因此,我大胆断言,so-called ‘body language’ is projectable of an embodied action——身体语言作为一个slippery term,其实是具体动作的早期阶段,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理想】与【实现】的距离。最后,以上内容是游戏写作,只是记录一下所思所想,语言不规范,不严谨。


浅谈embodiment和“body language”之间的区别和关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