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K的游戏15《屠龙之证》|无剧透测评

2023-10-03 19:51 作者:昊霖-星辰里的小王子  | 我要投稿

案件:K的游戏15《屠龙之证》(平价本) 时间:2023.10.1周日9:00-12:30(3.5h) 人数:5人(5男) 类型:变格 推理 还原 机制 架空 欢乐 脑洞 主题:西欧奇幻 魔法世界 暗黑童话 全员凶手 官方难度:⭐️⭐️⭐️半 硬核指数:⭐️⭐️半 推荐指数:⭐️⭐️半 测评: 《屠龙之证》是一个小巧有趣的“反向”欢乐推理本。它的玩法是“成为真正凶手”,作为剧本杀来说是另辟蹊径的,也是亟待完善的。 整体而言,它的屠龙设定和童话故事富有情怀,主题引人深思,平面设计还是令人振奋的街机像素风,我都十分喜欢。 这个本每个人都要用事实证据或胡言乱语来争当屠龙凶手,独吞游戏胜利。这样游戏性质改变,无疑是一种创新开拓,但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该本的线索卡都是和普通推凶剧本杀是同样的——指向凶手,而玩家不会拿到自己的线索而是他人的凶杀线索,为了取胜成为屠龙凶手,那么很多线索都会被埋藏,到头来线索会废掉。由此可见,一整局下来大家将谎话连篇地自证,传统推理性质会被消磨,大家都没有逻辑纯撕哈哈哈。 为了解决以上玩法性质所伴生的问题,转换玩家行动方向重拾推理,作者是通过联系故事背景和模糊真正致死原因来平衡的。 故事大主线是推理核心,是比较费时间的部分,理应是剧本的主打。背景故事的相关线索比较直白,完整补全需要脑洞大胆猜测,推理出来主线有利于展开屠龙死因猜测探讨并深化主旨,我会觉得这个主题挺值得思考的,小小的剧本有童话那味了——这是做得不错的。 屠龙致死原因诡计还不错,不过关联性实在有点远,只能当彩蛋来看,所以作者说“不要惯性思维”是一针见血的,玩家不要随意放弃才是正确的选择,坚信自己的信条力夺屠龙之名,和竞争者抗争到底。这种随时间推移、故事揭开后的自我怀疑,会让玩家心绪起伏跌宕,颇具趣味性。 辩证来看,吵架拌嘴的剧本杀玩法也可以是十分欢乐的,可剧本太过于单薄了,流程机制上缺乏创新,人物关系单箭头多,体量非常小,故可争辩的点较少,时间一久比较无力,感觉这类故事可以写得更加丰富宏大,不然线索鸡肋、吵架疲惫,不利于玩家体验感。 同时我想要诟病一下,不同人物虽然个人秘密不多,但线索实在是太稀少了,我们想盘人物支线过于无助,很多秘密根本没有任何指向,剧本对人物彼此的秘密存在毫无暗示的情况。这应该不属于脑洞大不大的问题,只是这部分支线真的过于边缘化了,对身份推理不是特别友好,人物的形象不够立体支撑得不够到位,使作者很多想呈现出来的反转弱化了,让玩家觉得有一种缺失、不满足的感觉。 综上所述,《屠龙之证》比较适合喜欢西幻屠龙故事主题,喜欢还原故事的嘴炮类推理玩家。剧本整体推理性质因玩法已经削弱了一截(故事还原还是有的但不太多),它更注重玩家间的谈论争辩,故不建议喜欢推理凶杀案件的玩家特别是本格玩家上车,配置可以是新手尝鲜聚会摸索或乐于互撕嘴炮简单欺诈的熟人朋友们(还是会有很棒的体验的!),其他就免了。这份创新我是充满肯定的,而且我挺喜欢这个题材——我是一个凶案推理型玩家,但也很乐意去接触不同的创新,个人认为这个剧本还可以更加丰富,褪去单薄的外皮,完善创新的机制,赋予更多合理范围的推理成分。我充满期待! 最后浅浅声明,我全程经过客观思考,鉴于不可避免的主观,本篇测评的剧本杀优劣,请各位友友们辩证看待。 游玩建议: 1)坚守信条,不要放弃,厚住脸皮,抗争到底——屠龙之名来之不易!!(因为最后我赢了嘿嘿)先征服自己,再征服别人~拿出屠龙英雄的风范哈哈哈过分中二! 2)众所周知,线索卡是可以编造的。

K的游戏15《屠龙之证》|无剧透测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