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玛雅,丛林的传说

玛雅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帝国,整个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通常,玛雅文明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称为前古典期或形成期,公元300年—900年为古典期,公元900年—16世纪为后古典期。
数学: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20进位制。
文字: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人的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800余个,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天文:玛雅人在数学领域达到极高的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时代希腊、罗马历法。

建筑:库库尔坎“羽蛇神”金字塔。该塔高约30米,四周各由91级台阶环绕,加起来一共364阶,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刚好象征了一个太阳年中的365个日子。而这座古老建筑的几何设计和方位,足以媲美瑞士钟表一般精确校准,创造出一种既玄妙又充满戏剧性的效果: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蟒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秋分日又回去。每一次,这个幻像持续整整3小时22分,分秒不差。

农业:玛雅人除了培育出玉米之外,还培育出众多的作物品种,农作物有西红柿、南瓜、菜豆、甘薯、辣椒;经济作物有棉花、可可、烟草、龙舌兰和蓝靛等;他们饲养的动物有狗、蜜蜂、火鸡。
然而,不朽的传说,而今都淹没在这无边无际的大丛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