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细读邓晓芒老师《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导言篇)

2023-08-20 22:52 作者:AW顿顿  | 我要投稿

这一系列的文章会很慢地更新,其内容主要集中于读邓晓芒老师谈黑格尔辩证法的书所做的笔记,它主要的作用是供我梳理思路和复习,所以我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会占多少,同时会略过很多在我看来是补足性的、不影响理论框架的内容。

(一)

佛学进入中国乃至兴盛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玄奘西行后回国,他和弟子窥基一起创立了佛教法相宗(唯识论),然而这一思想在他死后很快黯淡,“救华夏于水火”的是修正后的佛法(而尤其是禅宗)。辛亥革命前后,(被邓老师认为是)作为典型西方思想方式的唯识论重新被鼓吹,这只能说明中国国情随历史发展有所改变。邓老师认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某种程度上有心理结构的惰性,体现为开放地接受艺术、科技、饮食等各方面的外来物,但在哲学思维、世界观、人生体验等根本领域则显示出拒斥,这是民族精神和文化遇到近代危机的原因之一。

但近代依赖这种封闭性被打破了,唯识论虽然不作为一个纯粹学术的观念被考量,而是被纳入了“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范畴,但至少这意味着思想上愈发开放。可惜,我们仍然是抱持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希望从西方的思想库中寻找到经世致用的某种理论,这形成了某种中华文化接受外来文化的惯性态度:实用主义的开放 - 不求甚解的“拿来” - 实用主义的复古。

(二)

当代中国处于普遍交往的全球化社会,但对西方著述的翻译和研究往往意在国内流阅,没有这样的强烈愿望:了解别人,和让别人了解自己。著作和译著的一个目标是让被研究共同体的人重视这份研究,如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

(三)

黑格尔哲学在国内的研究热度是仅次于马哲的。人们常常自居“先锋”思潮(指的大概是后现代理论流派)而瞧不起黑格尔,或通过教科书得知流于表面的东西。这意味着有必要对这一命题进行重新估价,尽管在现代西方理论界黑格尔受到如此多的谩骂。应该说,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的分裂,与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分歧一脉相承。

另一角度言之,黑格尔哲学确实被超越和扬弃了,第一个(也许迄今是唯一的)超越者是马克思,因此我们批评考察时也很少能超出马克思的论域。正如“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所提出的回溯性建构,学习马哲有大用于理解黑格尔哲学;反之亦如是,但现今理论界对(原版的)黑格尔哲学似乎缺乏研究热情。

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发生了相当巨大的转变,这并非“断裂”,反倒令人好奇的是这一系列转向的潜在原因和苗头。因此,《思辨的张力》一书意在从黑格尔著作(以《精神现象学》和大小《逻辑学》为主)出发,立足于当代高度重新梳理和评价黑格尔的辩证法。作者以为这样的工作并不讨巧,但他更看重学术上的价值。(一直到结尾主要都是漂亮话,听听就好;不过我也确实相信邓老师有这种学术热忱)

细读邓晓芒老师《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导言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