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的研究方法

2019-11-24 11:15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人际关系的错误信息给人带来的损害往往高于其他科学,而网络上、书籍上所充斥的关于人际关系发展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很可能是作者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所得。因此,很有必要了解人际关系学是如何开展研究的(以便于我们识别市面上的人际关系建议)。

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历史

古代哲学中,亚里士多德曾区分过三种友谊:基于功利的友谊,别人能够帮到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他们;快乐基础上的友谊,别人让我们开心因而我们喜欢他们;美德基础上的友谊,因为别人品德高尚而喜欢他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基于美德的友谊最长久。

19世界末,心理学和社会学都有对人际关系进行探索:弗洛伊德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亲子关系非常重要”;涂尔干(Durkheim)根据社会统计结果发现社会规范缺失与自杀相关;西美尔(Simmel)则从两人关系(Dyads)出发,更多的研究伴侣之间的关系。

1898年,威尔·门罗(Will S.Monrone)对数千名儿童的择友偏好进行研究,使得人际关系学从哲学思辨转到了有数据、实证支持的研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受到广泛的关注。

伯恩等人态度相似性对喜欢他人的影响的研究(结论是态度越相似,越喜欢对方),使得人际关系成了社会心理学中不可获取的部分。

 

问题提出

关于亲密关系的研究,首先是问题的提出,一些问题是来源于个人的经验,亲密关系每个人都会有所接触,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一些难解之困惑就可以成为亲密关系研究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来自于先前的研究,往往是通过文献阅读来掌握前人对亲密关系的研究进展,基于前人研究而开展新的探索。

而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现象、过程的描述,其目标是尽可能全面精确地描述事件的性质,如遭受家暴的双方心理上有哪些变化。另一类则是确定事件的因果关系,如个人的早年受暴力对待经历对婚姻中施暴概率的影响。

研究对象(被试)选取

一是方便取样,如在西南大学中开展研究,最便捷的是找大学生被试。方便取样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取样的对象或相似的群体,对大学生恋爱的研究很难推广到非大学生的恋爱。

二是代表性取样,确保所选取的被试能够代表总体,如婚姻的研究在理论上要选取代表所有已婚人士的总体,涵盖所有的年龄段、国籍、社会经济水平。

不论是一还是二,都存在人际关系的志愿者偏差,即愿意参与研究的被试和不愿参加研究的被试很可能会存在着差别。如经济水平高、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更愿意参加婚恋研究,而那些不愿参与研究的人很可能代表着处境不佳的群体。

研究设计

相关设计,探索两个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能够回答“两个事件是否会一起变化”,但不能够将其理解为因果关系。如态度相似性和吸引力的例子中,更多的相似性可能引起更多的喜欢(A可能引起了B的变化);也可能是喜欢上某个人让我们认为我们与与他有很多共同点(B可能引起了A);还可能是第三个变量同时引起了ABAB之所以会同步变化时因为它们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如他人的长相俊美让我们喜欢他们,并认为他们和我们很像。

实验设计,可以通过操控某个条件考察因果关系,如以抛硬币的方式随机确定被试遇到的是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还是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操控了相似程度观察被试对陌生人的喜欢程度。

发展性研究设计,又可以分为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和回溯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比较处在不同人生阶段或不同年龄的发展过程,如婚龄25年的夫妇和婚龄5年的夫妇。但横断研究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受到成长背景差异的影响,很可能50岁的人与40岁的人的差别不是年龄造成的,而是50岁的人曾经历过大变迁造成的。纵向研究是招募被试并长期跟踪被试,被试历史相同但年龄在变化,最困难的点在与被试的流失。回溯设计是追踪人们的过去,担心历史事件对人产生影响则可以请不同年龄的人回想在那一时间段是否有类似的体验,但回溯设计依靠人的记忆,而人的记忆是可以被改写的,所以往往不是那么可靠。

场景选择

实验室场景:能够很好地控制额外变量,但生态效度低,可能观察到的是虚假的行为。

自然生活环境:生态效度很高,但是可能会有很多无关变量的干扰。

对于难以呈现的某些场景,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如让被试假装自己有“妒忌心”,但此种方法里被试知道自己是在假装。

数据性质

1自我报告

书面问卷、口头访谈、日记等形式,将被试的体验告诉研究者。自我报告有三个维度:回溯/同时(报告的事情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一般/特殊(是一般性事件还是某一具体事件,如吵架频繁吗/上一周吵了几次);主观/客观(反映的是主观、情绪的判断还是客观有事实依据的反应,如你对这段关系满意度如何/你昨天给伴侣多少次赞扬)。

自我报告数据获取成本低,容易获得,但存在一些问题:被试对问题的理解不同;被试回忆或知觉存在困难,越是久远的记忆真实性越难以保证;被试报告存在自我服务偏差和社会赞许性偏差。

2 观察法

用复杂的工具测量、观察被试的行为。其中体验式取样采用间断式的、短时间的观察获得较长时间内实际发生的行为,但那些较少发生的事件很可能无法捕获(如争吵)。观察研究会面临反应性问题的影响,即人们知道自己在被观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3 生理测量

可以测量心率、肌张力、荷尔蒙水平等。成本较高,但不能伪装。

4 档案材料

使用个人记录或公共媒体记录(报纸或杂志)进行研究,如考察过去的长相吸引力和现在的收入的相关。档案材料研究可以避免反应性,但可能无法考察研究者感兴趣的所有信息。

5 夫妇报告

夫妇中的任何一方都要报告自己的行为。成对研究发现,夫妇双方的行为是会相互影响的,丈夫的关系满意度会影响妻子的幸福感(反之亦然)。所以采用夫妇报告的方式能够将个体置于成对关系中进行研究,可以深入探索彼此的相互影响。

来源:亲密关系(第5版)


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的研究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