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癌症患者出现疲乏!如何应对“癌性疲劳”带来的危害?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除了抑郁、疼痛及呕吐等症状外,癌因性疲乏常被忽视。研究发现:在确诊癌症后,95%左右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乏,其中有21%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癌因性疲乏。 那有人就问了,什么是癌因性疲乏,又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
什么是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CRF)也称癌症疲劳综合征或肿瘤相关性疲劳,是临床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医学上将癌因性疲劳描述为“一种由肿瘤或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令人不安的、持续的身体、情感和/或认知方面的主观的疲劳感觉及精力衰竭感,并干扰日常生活及功能”。它能长期存在并干扰患者日常生活、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很可能致使抗癌治疗中断。
癌因性疲劳有哪些特征
癌因性疲劳是患者在生理、心理、功能性和社会性方面的一种多维度主观体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提出的癌因性疲劳的诊断标准:在过去1个月内,持续两周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以下6项(或6项以上)症状,并且其中1项为明显的疲乏。

癌因性疲劳与一般疲劳的差异
普通疲劳一般要在经过高强度或长时间的工作或运动后才会产生。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只要经过合理休息就可以恢复到“生龙活虎”的状态。
癌因性疲劳是在恶性肿瘤确诊的基础上,出现非特异性的乏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乏等症状。它往往具有疲惫感与活动量或能量输出不成比例、不能通过睡眠及休息来缓解、具有持续时间长等特征。除此之外,癌因性疲劳还常常伴有精力差、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多种表现形式。

哪些原因导致的癌因性疲劳?
1、癌病的直接影响。癌细胞能产生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在促进肿瘤生长的同时也会阻碍机体正常代谢,降低机体机能,从而导致发热、感染、疲乏等症状。因此唯有积极治疗,才能抵抗癌因性疲劳。
2、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以及癌症治疗期间使用的一些药物都会使患者感到疲劳。有研究显示,65%~100%接受化疗的患者、82%~96%接受放疗的患者会经历癌因性疲劳。它与癌症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疼痛等明确相关。

3、癌症治疗相关并发症。例如手术出血,化疗或疾病本身会引起贫血、疼痛、患者自身的精神压力、营养摄入不足、缺乏休息或休息过多;缺乏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等等原因都会带来“疲劳感”。
怎样自我检查?
首先,癌因性疲劳是由于癌症及相关治疗导致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受,是一种对疲劳的主观感觉,通常是以体力、精力降低为主要特征。所以临床医生对癌因性疲劳的诊断主要是依靠患者的主诉,因此患者在就诊前可以自己评价一下是否存在癌因性疲劳。

如果您有上述表现,主动告诉医生,让医生为您更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何缓解癌因性疲劳?
1、情绪要保持稳定:自身情绪会因疲乏带来的不适以及疲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等。多与家里人沟通,得到亲人们的支持理解,成为坚实的后盾。可多参加社交活动或是听音乐来分散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某件事,调整自身情绪。
2、注意补血:研究证实血红蛋白水平低与高度疲乏和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贫血越严重,癌因性疲劳也越明显。而且贫血还会导致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纠正癌症患者的贫血状态至关重要。
3、膳食要营养丰富:保证充足的营养,维持较好的营养状况,可以降低疲乏的发生或减轻疲乏的程度,可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