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融专硕经验分享】全力以赴终上岸北大软微,一切付出都值得

2020-07-13 10:28 作者:凯程金融专硕  | 我要投稿

考研心态

我觉得考研的过程中心态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考前心理压力肯定是很大的,我本人考前心里崩盘的次数很多,最后主要靠和朋友聊天以及自己散步来调节。考前一周发了高烧,周六考试,从周二一直打点滴周四晚上才退烧,导致这周都没有刷题,数学考试时手生得很,但最后还是不断地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出成绩那天也是,当时不知道是五个专业一起排名的,看了排名后在床上杰尼龟式叹息,最后也是柳暗花明,成功上岸。所以大家在整个考研过程中要多注意心理调节,坚持到最后一刻。

个人情况

本科毕业于南方一所985学校,学的是经济学专业。本科期间比较爱玩,挂过科,其他考试也是低分飘过。所以备考的时候自知基础水平很差,一直都是全力以赴的状态。去年考的清华的金融专硕,专业课考得一塌糊涂,总分离分数线还差了十来分。第二年决定还是报考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金融科技项目。

在备考之前我仔细看了去年的录取名单和总的成绩的名单。发现不少公共课高分的同学专业课没有及格,这样即使总分过线,也没法进入复试。另外从去年(19年)的情况来看,270的公共课加上及格的专业课也就可以进入复试环节了。因此我当时的分析是考软微金科,重点应该是在专业课上,至少得保证及格。总体的计划就是政治、英语、数学都随大流走,和研友们保持一致,尽可能消除系统误差。专业课则是尽量多学多拓展多练题。

备考时长和日常作息

这次备考金科我是从19年的7月5号左右到了凯程集训营后开始的。像文章开头说的,我本科基础很差,而且我自知不是天赋型选手,学习能力比大神级同学差远了。因此从7月5号到考前,我一周大概就休息两个上午,主要用于补觉,其他时间基本都是投入学习的。具体到每天的话,早上因为我很喜欢睡懒觉,所以我都是8点多起,9点开始学习。中午12点回来再睡个觉,2点半开始学习。晚上的话一般都是学到10点半就不学了,回宿舍和朋友聊天放松,12点上床玩玩斗地主或者刷刷新闻,1点左右入睡。这已经是我能尽的最大的努力程度了,虽然一天看起来也就是9到10个小时,但是一直坚持到考前,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具体科目的学习,我想按时间线来说。

政治

7月份到8月份中旬我是没有看政治的。8月中旬开始,我每天在中午吃完饭后看半小时左右的政治。主要是看着徐涛的黄皮书,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也很好,但是太厚了我就懒得买来看了。这样看着看着,大概10月末我才把知识点过了一遍。11月开始我开始做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肖老师的题出得很好,涵盖了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刷题就比看书快得多了。快到12月我刷完了1000题,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开始刷肖老的八套卷,结果没有一套选择能上35的。无能狂怒了几天后,我买了徐涛、腿姐、张鑫等人的卷子,总的来说有20来套吧,就一直练到考前了。

大量刷题后,我发现我还是很难选择上35分,最后只能顺其自然了。考试那天做选择题的时候不由得在心里说句肖老NB,虽然8套卷4套卷让我伤心难过,但那也只是模拟,最后考场上的选择的知识点很多都是之前我做错的,所以我做的挺开心的。最后虽然分也不高,但是也是我这几个月选择题的最高分了。同时凯程集训营这边也会安排模拟的政治测验,还发了思维导图,对我帮助很大。

英语

因为考清华的时候我把英语一真题也做过了,所以基本没啥题可做。当时考的是英语二,客观题我就错了一个完形填空,所以心里还挺有底的。备考过程中也就参加凯程集训营组织的模拟考试,熟悉下感觉。当然英语一还是比英语二难多了,今年上考场我就手挺生的,前两篇阅读居然都没看懂,直接整得我冷汗直流。幸亏最后稳了下来,先把后面的题做了,再回头把前两篇阅读写了。最后阅读错了个纠结特别久的concerned的选项,而作文则写得一塌糊涂,英语成绩比预期低了不少。教训就是同学们要重视好作文的训练,凯程集训营有安排作文的批改,只是我自己不够重视,参加的少,所以作文的分就很低,大家要引以为戒,利用好资源。

数学

数学方面我还是随大流,把市面上好的教辅看了,主要是李正元老师的全书和李永乐老师的线代。习题的话主要做的李林老师的书。最后模拟题我主要做的李林老师的卷子,8套卷均分在130左右。然而今年来看,李林老师的卷子难度有点比不上真题了。我自己的话高数最后一道证明自信满满地写完就拿了1分,也只能默默流泪。总之数学就是刷题了,即使考场上发挥不好也有个一般的水平。


专业课

专业课是我这半年复习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门学科。由于去年考的是431金融学综合,今年考的是宏微观,基本上是从头再来了。

7月份我开始学习时很多朋友已经把参考书都看完了,导致我很慌。所以我就开始每天将大量的时间用在看考纲要求的书上。当时要求的微观课本是范里安大师的微观经济学。这本书其实和专业课的出题风格不像,但是大家都看了,我觉得我也得看看。所以从7月初一直到8月中旬,我都在看这本书,边看边做笔记,每章看完就自己总结下。这本书一共有30多章,章节很多,所以看得很慢。不过这一个半月看下来我对微观经济学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框架。主要的7个模块里,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和市场理论我觉得是最主要的,之后再拓展了博弈论、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市场失灵,就差不多把考纲的知识点都过了一遍。

看完书后,由于我本科划水的宏观课程用的课本就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所以我一开始没有看书,而是跟着凯程集训营老师的课程,花了半个月把内容过了一遍,建立了简单的框架。

9月初我开始做平新乔老师的微观经济学18讲。这本书我太喜欢了,也是这本书救了我。由于范里安的书数理较少,习题也不多,所以虽然我仔细看过了一遍,但是根本应付不了考试。平新乔老师的书就是从数理的角度把微观经济学再讲了一遍,而且课后习题质量很高,和真实考试的考题风格相近。

从9月份到10月中旬,我把这本书看了又看,习题一题一题抄到草稿纸上自己做了,再对着答案批改。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网上找到两份答案,在某些题上两份答案会有出入,这时候我就和我考人大的同学一起讨论,也基本可以把问题给搞清楚。我当时很喜欢做书上博弈论和一般均衡的题目,虽然最后一题都没有考,但是至少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正当我埋头于18讲时,2020的考纲出来了,微观经济学的参考书换成了另一位大佬尼科尔森的微观经济学。突然换书,肯定是会打乱我们复习的节奏。于是我快速买了一本,书到手后心头一凉,真的是太厚了,就像一块板砖。开始翻书后慢慢地心态平稳了,因为我发现这本书基本和18讲差不多,也是数理为主的一本书,当然内容上会比平老师的书丰富一些。因此我继续看平老师的书到10月中旬。之后由于注意到之前考题出过曼昆书上的课后题,所以我就花了一个月将曼昆老师的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习题也是自己在纸上做了,批改了,感觉收获很大。

这时候差不多到了11月中旬,身边有的同学都把尼科尔森的书看完了,我自知看不完,于是就挑了要素市场定价和市场失灵这几章看了,做了课后题。这个节点距离考试只剩一个月了,我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把尼科尔森的课后习题刷一遍,另一个是做光华和国发院的真题。最后我决定做真题。光华的真题刚做起来很痛苦,但熟悉了出题思路后,就越做越顺,而且习题质量实在是太高了。由于我的研友不需要做光华的习题,所以这一阶段主要靠我自己琢磨,也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人,就是每天一套甚至两套的真题,从03年做到18年。收获当然是巨大的。

宏观方面,习题就相对较少,国发院的题就是天书,所以我挑了一些看着像是会考的,辅助曼昆的习题,自己加强巩固。我就一直保持做题的状态到考前。考试那天拿了试卷,翻了翻,还是10道计算题的模式,就稍微放心了。

第一道题看着像是送分题,是劣等品和吉芬品的辨析,不过要全拿分肯定不容易,我画了图,写了公式后就转入下一题。第二题求成本函数的题,在光华真题和18讲的课后题里反复出现,我按平常的做法写出了答案。不过考后复盘,这题最后的答案应该还要对参数分类讨论,我没讨论,肯定是丢了不少分。第三题的泰勒展开是18讲的原题。我是10月份左右做的,有点忘了,凭借印象加自己重新分析写出了结果。第四题是范里安书上出现过的模型,本质应该是双寡头垄断,一步一步做下来还是很顺的。最后一题应该是尼科尔森书上出现过的非线性定价问题。我按自己的思路做了,答案应该是对了,不过过程估计被扣了很多分。

宏观方面,前两题都是曼昆书上的习题,不知道有没有改编,总之就按照11月份做题的思路慢慢做了下来。第三题完全不会,题目没看懂,下来考场听说是南开的真题改编的。那题15分我是整题没了,胡乱求了几个偏导数在上面祈求老师给点同情分。第四题是曼昆书第14章泰勒规则的题,这也是之前听说不可能出题的一章。这章我完全没看,不过按照题目的要求还是可以一步步推出个大概的。最后一题是个离散的经济增长问题,应该不太难,思路很清晰,考察的地方也是之前反复出现过的。

专业课我个人的建议是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一定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经历,和数学55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看书方面,考纲要求的尼科尔森和曼昆一定得看,课后习题都要做,另外可以多多模拟,凯程集训营进行过好几次专业课的模拟,有助于我们找到不足,并且做好时间的分配,对我的帮助很大。

复试

复试方面由于准备过431,所以我就把之前的4本书好好过了一遍,基本可以覆盖金融的知识了。大家现阶段还是好好准备初试,今年大约96人进入复试,录取89人,很少刷人,重点还是初试过线。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金融专硕经验分享】全力以赴终上岸北大软微,一切付出都值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