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新疆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风蚀而非水蚀
沙尘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黄沙漫天的天气出门需要很大的勇气,更要在出门前做好“全副武装”。新疆地处我国北疆,气候干燥情况可想而知,可是以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弱,砍掉了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把绿油油的小草铲除种上了庄稼,这就使水土分布不平衡,当然就容易使万恶的沙尘暴时有发生。如果继续肆意造田,这种情况还会时有发生的。
2.水土流失加剧
新疆多风少雨,所以,造成新疆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风蚀而非水蚀。那么新疆又为何如此多风呢?除了当地本身气候原因,更多的是缺少植被,空旷的土地没有植被的遮掩就像没有围栏的看护,狂风随意肆虐,又是一个黄沙漫天,更加直接地造成了新疆的水土流失。


3.草场退化现象严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人民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社会建立更绿色的环保理念、国家践行更长久的发展方针。我国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方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些年来生态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对于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要持续推进贫困地区生态发展和绿色发展。创新生态扶贫举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巩固提升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促进生态要素向经济发展要素转变,让生态环境优势成为贫困地区生态经济优势。就目前来看,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的抓手,生态扶贫推动脱贫减贫,切实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实现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双赢,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让良好生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坚持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发展,既要着眼当下,也要考虑长远,切实担负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看得见山、看得清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三是大力推进全国人民自觉环保意识。建设美丽家园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要把建设美丽中华切实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内化于人民群众心中,外化于人民群众行为习惯,推动形成生态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章《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中提到,任何规则的遵守,既需要外在的约束,也需要内在的自觉。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和自觉自为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更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让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成为全民共同的价值理念,全社会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共同责任,重视生态规律、自觉注意环境卫生、善待地球生命、自发节约资源等等,使生态价值观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扛稳筑牢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强化刚性约束,争当生态环保建设排头兵。
二是坚决迎难而上,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坚持问题导向,以“巩固气、突破水、研究土”为主线,围绕污染防治和环境投诉等重点方面,采取“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方式,全面梳理、科学施策、标本兼治、精细管理,以铁腕手段下大力气解决我区环境治理欠账、历史遗留问题和难以解决顽疾,全力打通环保领域重点任务、重大建设项目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部署和政策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三是加强舆论宣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生态环保理念、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大哥大”非草场问题莫属。其中,草地面积急剧减少、草场超载和退化现象又是重中之重,可是牛羊们却不知道主人的忧愁,一个劲儿地疯长,使草场超载率逐年增长,就使那可怜的小草儿越来越少。又由于新疆地区本身气候问题,使草畜矛盾不断升温,也使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草场退化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4.生物多样化减少
植被的减少就意味着动物的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崩瓦解,有的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即使环境破坏还可以生存,可是有的却不行,它们不善于和大自然抗争,随着植被一起消失了,在新疆这个傲人的土地上再也看不到它们或凶悍或娇小的身影,这就意味着———生物种类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