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土地兼并的两种模式

2023-08-16 20:54 作者:红龙124  | 我要投稿


今天看了巨大噶的几条动态,有感评论区很多人多土地兼并这种东西的认知存在着让人绷不住的评价


俺寻思了一下,还是试试看针对此写篇文章吧,也是以前看过的某大佬的论述,当时就印象深刻,在这里姑且也是作个备份


古代的土地兼并呢,是存在两种模式的,一种是教科书会告诉你的:


【地主豪强出于自身的贪婪,巧取豪夺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将其变成佃农或流民


朝廷则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存在,虽然也会想办法阻止土地兼并蔓延,但是终究无法阻止土地兼并进程,最终随着流民越来越多,爆发农民起义】


这是教科书会告诉你的,童话故事版本的土地兼并的故事


可是捏……大家有没有想过,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自耕农宁愿主动挂靠到某些大佬名下当佃农,也不想成为朝廷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


【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更相呼扰,莫得治其政术,惟以应赴征敛为事。


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盖不获已而窜亡,非乐之也。】


——老百姓用脚投票,宁愿主动去挂靠到地主豪强名下当佃农!!!;


【康熙元二三年间,石米至五六钱。而差役四岀,一佥赋长,立刻破家。


里中小户有田三亩五亩者,役及毫厘,中人之产化为乌有。


狡书贪吏,朋比作奸,图蠧虎差,追呼络绎。


视南亩如畏途,相率以有田为戒矣。


往往空书契劵求送搢绅,力拒坚郄并归大户,若将浼焉;不得已委而去之,逃避他乡。】


——老百姓面对官吏的盘剥,宁愿【空书契劵求送搢绅】,跪求地主豪强发发慈悲收留自己当佃农……


地主豪强反而吓得:你不要过来啊!你们不要过来啊!我这里人满了啊!!!;

【审持衡镜,妙择良能,以之临人,寄之调俗。


则官无侵暴之政,人有安乐之心,居人则相与乐业,百姓则皆恋桑梓,岂復忧其逃散而贫窭哉!


今天下戸口,亡逃过半,租调既减,国用不足。


理人之急,尤切於兹。


故知务学之源,岂唯润身进德而已?


将以诲人利国,可不务之哉!】——老百姓觉得官吏体系的层层盘剥要比地主豪强还要可怕!!!;


这就是第二种土地兼并模式……


自耕农宁愿主动挂靠到某些大佬、地主、世家门阀、藩王名下当佃农,也不想接受官僚体系下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当自耕农……


乾隆时期的千古奇文《卖田说》更是完美阐述了第二种土地兼并模式:


【今人有买田者,则人必喜之、贺之;有卖田者,则人必鄙之、薄之;而蜀之俗,多卖己之田,而以其资佃人之田。何也?


盖买田则田为己有,己为政,永久付之子孙;佃田则田为人有,人为政,予夺听之业主。然则人何乐乎卖己田,而佃人之田哉?

客有王泽润者,实卖田以佃予田,余因问之。


客曰:“是有说也。予家曾祖父以来,置田不下千亩,而蜀俗好分,生子五人,而田各二百亩矣;子又生孙五人,而田各五十亩矣。孙又生孙五人,而田各十亩矣。


计十亩之田,不足以食十口之家,又称贷而益之,犹可支也。吾邑地当孔道,征徭俱按粮加派。


每十亩征银三分。每分加平三分三厘,则一钱矣。虽国课应完,犹可支也。


而官府每遇大役,则按粮令乡保加派,每钱加至一两,犹可支也。


每岁加派十次、二十次不等,则叠至十两、二十两矣!


凡遇过差,公馆、驿马、酒水、门包、长随、书吏、衙役、夫轿皆于是出,而乡约又借官私派。


故不如卖田。


业主虽与平分,佃者尚余小半。


终岁勤劳,撙节之外,积蓄栗豆花布;茅屋之中,畜养鸡鸭猪犬。


冠婚丧祭,量力为之,尚有余财,买牛生犊,奚为而不乐也?”


余曰:“既有此乐,则余亦将卖田、佃田矣。”


客曰:“是又不然,君尝为达官,有直声,官犹待以礼也。租有家丁代完,粮差不敢追也。


又例免差徭,里正不敢及门也。


所冀者,须世世子孙读书做官耳!若一日无官,诚恐亦与我辈等也。”


客既去,予顾谓子孙曰:“小子识之,何可一日不读书也!”】


——告老还乡的李调元回老家四川期间,发现老家农民特别喜欢给人当佃农,一听说成功挂靠大佬名下当了佃农,立即高声庆贺,胜洞房之喜!


李调元看不懂,大受震撼,于是找到一个叫王泽润的人打听情况


王泽润向李调元表示,朝廷的税收表面上看起来可能还行,但是实际层层摊牌下去,各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还得受官吏欺压


但是当佃农就不一样了,地主虽然要拿走一半租子,但是与官吏打交道的任务由地主姥爷承担,如果是有举人进士身份的姥爷,那就更加不需要担心受官吏欺压盘剥了!


给朝廷当自耕农被层层盘剥得活不下去,可是呢,如果成功挂靠到大佬名下当佃农,反而能积蓄下一点东西……


李调元大受震撼:既然如此,那要不我也把田产卖了?


王泽润:姥爷则不需要这么,您是当过官的,属于退休干部,有特权的,官吏再欺压不敢也欺压到姥爷头上啊,没准还有很多自耕农想挂靠到你李姥爷名下当佃农呢!


当然了,这种情况也不一定安全,得想办法培养子孙后代公务员考试的能力,假如有一天子孙无法维持官僚身份,那就也要面临自耕农佃农困境抉择了……


这一番充满人生哲理の探讨后,李调元对着自己的亲族后辈们说:看见没有,这就是考编成功的好处,赶紧给我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争取下次考个公务员出来!!!


这就是教科书不会告诉大家的第二种土地兼并模式:


面对朝廷官僚体系层层盘剥横征暴敛,导致自耕农穷困潦倒,在饥寒线上挣扎


于是在自耕农眼里,如果能成功挂靠到大佬、地主豪强、世家门阀、藩王名下当佃农才是一种幸福,地主豪强都比朝廷官吏的横征暴敛更像个人!


藩王或某些大佬地主之类的接受了佃农的挂靠后要承担代替佃农与朝廷讨价还价,还得组织乡勇防御地方匪寇,而这些都不是自耕农能拥有的


但是呢,一方面大佬、地主豪强、世家门阀、藩王所能接纳的佃农名额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随着朝廷税收不断减少,势必要对剩余的自耕农进行加征!


这些自耕农中幸运的,被吸纳进地主豪强庄园里了,不幸运的,就只好干脆抛荒抛弃田产去当流民了:劳资不干了!去你的!这朝廷的自耕农谁爱当谁当!!!


于是流民越来越多:


然后逐渐演变为流贼集团、流民叛乱;


然后逐渐会有懂的军事技战术的哗变士兵加入来提升流贼集团的军事素质;


然后逐渐会有世家门阀、书香门第之类的官僚体系内行人入股下注加入其中,帮助流贼集团建立起官僚体系控制根据地,通过官僚体系向军队提供稳固的后勤、税收、地盘,摆脱流动作战;


一个朝廷就会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掏空瓦解一个王朝,最终轰然倒塌……


这种事情,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所以当有人表示两税法、摊丁入亩之类的多么多么减轻百姓负担……


对此只能表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你真的确定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吗?还是古代朝廷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钱逐渐开始管不住自己的手了?


说到底天底下哪有什么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便宜事啊


所以当有些人表示万恶の大明藩王霸占了多少多少土地……


我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虽然大多数明代宗室穷困潦倒带要饭:【有年踰三十不婚,暴露十年不葬,或行乞市井,或佣作民间,或流移他乡,或饥死道路,名虽宗室,苦甚穷民】


宗室俸禄被官僚拿去支援边镇:【宗禄独不与考成,又上之所以示宽政。若此一宽也,于是官解民欠,悉急京边款项,而宗禄一任其归墟】


甚至官僚考核不达标还向藩王宗室拿走钱粮应付考核:【近来有司急于京边考成,遂缓王粮,或有将王粮抵京边以凑考满】


但是当一个宗室有藩王资格的时候,就会有大量自耕农像狼见了肉一样绿着眼睛流着口水主动跪求挂靠成为藩王的佃农,然后在一脸懵逼的情况下,分分钟变成大地主……


所以一个藩王也许睡一觉就莫名其妙发现,自己名下又多不少佃农(笑)


毕竟有藩王资格的宗室也是可以免税的嘛……(笑)


关于土地兼并的两种模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