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9.1 再生产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再生产[i]
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经常更新和不断重复。马老师曾经指出:当我们从不断联系和不断更新的角度来考察生产时,生产过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人类社会为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资料[ii]。一次生产过程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决不能满足人类长久生存的需要。这就要求不断再生产出新的物质资料来。因此,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马老师曾说过:假如一个国家终止了生产,不用说一年,即使是几个星期,它也会因饥饿而灭亡。
既然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因而生产的条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任何社会的生产,都需要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作为前提,同样,它们也是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其次,生产过程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同样,一定的生产关系也是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同再生产的条件相关联,社会再生产的本质也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其所以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因为在再生产过程中维持和扩大了原有的生产关系。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两方面的统一,就是再生产的本质。
再生产分为两种: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果生产过程是在原有规模上的单纯重复,就叫做简单再生产;如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产量不断增加,便是扩大再生产。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中,再生产的特点是简单再生产[iii],而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再生产具有不同的性质,所以在研究再生产时,不仅要注意到再生产的一般情况,同时更要注意到再生产的具体形式及其特点。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13页。
[ii] 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
[iii] 当然这并不是说,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没有任何程度的生产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