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出现了这几种“节俭”行为,将来很可能没出息

2022-04-11 16:56 作者:艰-苦-奋-斗  | 我要投稿

节俭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将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总会格外强调节俭的问题。特别是在物质条件富足的情况下,家长更加担心孩子会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其实节俭都是相对的,现在的物质条件提高是全国性的,孩子的节俭教育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虽然节俭是美德,但不应该用陈旧的规矩去约束孩子,而是应该在相对的情况下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



从小到大,父母都教导孩子要节俭,不能浪费,但是父母显然“误解”了节俭的含义。不仅没有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还让孩子变得小气,甚至是自私自利,最终只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曾经见过这样一位妈妈,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按常理来讲家长都会给孩子喝牛奶吃鸡蛋提升营养,然而这位家长却没有。所有的孩子都在喝牛奶,只有她家的孩子不喝甚至还说孩子喝牛奶过敏。



孩子在幼儿园交了朋友,去小朋友家里做客,看到别人家的牛奶毫不客气地喝了5盒。当然并没有像孩子妈妈说的那样出现过敏的情况,更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去了别人家里到处乱翻,见到零食就吃,就像从来没有吃饭一样,震惊的场面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这样的年代竟然还有这种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教出来这样的孩子。的确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节俭是好事,但并不是意味着要抠门,要为了节俭不择手段。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大成就,毕竟一个人的格局注定了他的未来。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总是将一些看似节俭的行为当作好习惯,甚至还夸奖孩子,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好事,孩子将来也不会有出息,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家长要及时制止。



节俭行为一:贪小便宜



现在大型的超市 到处可见,为了吸引顾客也经常会将新的产品展示出来给客人试吃,很少见到有人会因为试吃品而停留,如果有孩子想吃家长都会之间买来满足孩子。当然偶尔孩子想吃家长也会给孩子拿些吃,但从来不会出现将试吃品都吃光的情况。



偶然的一次去超市,看到一个孩子正在吃试吃品,并且一个也不放过。导购在旁边不好意思说什么,毕竟这些东西就是让顾客试吃的。而家长却在旁边也不予制止,等着孩子吃完。



有时候在超市会遇到小礼品发放家长为了多拿一个就一直排队去领,虽然真的拿到了好几个,但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赞扬,甚至只会迎来别人鄙夷的目光。



节俭行为二:喜欢钻空子



在一次外出旅游的时候遇到一件既好笑又可气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众所周知我国的旅游景点都是1.2米以下免费,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去旅游当知道孩子超高一点后,让孩子将鞋脱下来说不是要求净身高吗?我家孩子还没有达到。



的确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得到了一次免费的机会,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其实这样的行为并不在少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营养好长得高总感觉吃亏。甚至在乘坐火车的时候出现逃票的行为,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节俭行为三:经常顺手牵羊



小孩子不懂事很正常,并且很容易有一根筋的行为,在他们眼中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并且很多孩子对于别人的玩具都十分喜欢,自己的却置之不理。因此在遇到别人的玩具时就会爱不释手,甚至出现了想拿走的行为。



但是如果家长说这是别人的玩具,宝宝可以玩不可以拿走,孩子其实是能听懂的,并且会遵循家长的旨意。然而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说就会给孩子灌输一种喜欢就可以拿走的观念。因此小时候不懂事可以说是拿,但长大后这样的行为就是偷。



过度节俭会让孩子没出息



1、被人防着没朋友



孩子总喜欢占便宜、拿别人的东西,一两次别人并不会觉得怎么样,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受到别人的冷待。当所有人都不喜欢和他交往的时候这就是失败的开始。



特别是在长大后孩子如果还是这样的行为就会让其他人区别待遇,一个人被别人当小偷一样防着,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态,更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这样的孩子很难交到真心朋友,毕竟 他们总是喜欢损人利己,因此生路走的异常艰难。



2、道德素养低



听老人说过一句话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的确小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可以认为是拿,但是孩子年幼也会将概念混淆,但是如果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不被阻止,就很容易养成偷的行为。长大后也会出现偷税漏税等不良行为。



总结:



自古就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所以一定要记住节俭不是抠,更不能为了“省”而让自己变成势利小人。节俭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现在获得每一分钱,吃到每一口粮食都需要辛苦付出才能得到,节俭是为了让孩子懂得感恩。


孩子出现了这几种“节俭”行为,将来很可能没出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