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计别话(一):家庭+天分+耐力=设计师,缺一迟早沦为绘图员?

2019-05-10 23:32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特别声明:本文系UP主原创文章,现上传分享供大家品鉴。

昨天看到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家庭+天分+耐力=设计师,缺一迟早沦为绘图员。

盯着手机看了几秒钟,脑子顿时思绪万千,不禁陷入了思考,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值得思考且有意思的问题。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设计师,绘图员也是需要的,只要大家在各自的位置上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也算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

说得现实点,有部分人有可能连绘图员也成为不了,那让他们怎么过活?大学耗过了四年,到头来却不能在自己所学专业上找到立足点,实在是既讽刺又令人语噎。

当然,有些人是可能真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不太感兴趣,高考后在填写志愿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多少具有实质性的建议或参考,可能就单纯的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而且这种一厢情愿还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壹】

早几天高考放榜后,村里有位学妹向我咨询填写志愿的建议,作为积极关心下一代的学长来说,我知道有些话是不能和她说的,我不想把她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给捅破。

首先询问她的是目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在哪里,这样问应该没毛病,其次问她是想留在本省,还是想远走他乡。

这是个鬼灵精怪的姑娘,在以前和她的交识中,她的大方与洒脱以及幽默的性格和其本身的气质是符合的。

果不其然,她的回答没让我失望,语音中她自信地说出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就单凭这点让我很欣慰。

其实我最害怕听到的回答就是我不知道,或者是等父母做决定之类的话。

在我看来,如果在上大学之前,学校和家庭还不能教会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和心里的话,这就是教育的失败!

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就像连环追尾事故一样,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似乎明白了高中班主任曾说过的“填志愿是第二次高考”这句话的重要性,因为你填写的志愿将决定你以后大学四年的生活,虽说期间可以转专业,但真正转入其他专业的可能性的人也是微乎其微。

【贰】

似乎有点扯远了,还是先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那条朋友圈,设计师所构成的这三个要素缺一难道就会沦为绘图员吗?

家庭和天分是先天决定的,耐力的话倒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慢慢磨练。

先说家庭吧,这让我很快就想到,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引爆网络的一段话: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再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思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状元,开始出现在家境优越的家庭,这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之前我有一位朋友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下一代可能考上大学都很困难,甚至上学都会成问题。

我认为,教育制度的缺陷占了一定的因素,但家庭的因素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尤其是父母,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和起点决定了孩子的高度,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然而事实就这样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生长在家境优渥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学习上的。

因为有一定的资产作为支撑,家长可以资助孩子们发展除学习之外的特长爱好,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可以参加夏令营寓教于乐,可以出国开拓视野,可以……

总之,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先天就具有了很多优势,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了他们一个好的起点,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也是高于其他人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我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才和你坐在了一起喝咖啡。

喝咖啡是种什么人的生活?

至少是具有一定存款的中产阶级吧,况且喝咖啡也算一种具有高雅生活情趣的方式,虽说你也可以掏出喝一杯咖啡钱,但阶级的不对等,坐在你对面的人未必会把你当回事儿。

所以说,你混得怎样,你的格局和高度怎样,可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它可能决定了你孩子的未来,以及你孩子的孩子的未来,决定了他以后是否能够从容的坐在咖啡馆里喝咖啡。

曾经和表哥的聊天中也谈到了这个话题,他说像我们这样生长在农村的孩子还仅仅是个开始,我们混得好一点,我们的下一代就过得好一点。

所以说,这个目光还是得长远一点,别总想着自己现在过得舒坦点,因为大家最后都会殊途同归,终将会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我们在这个社会和别人竞争比拼也不仅限于自己本身,还有下一代;不仅限于现在,还有以后。

古人云: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这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认知感受,毕竟有兴也有衰嘛,但这不是绝对的,像美国的洛克菲勒等大财团家族就打破了这个神话。

到现在为止,这个神奇的家族已经是第六代了,其家族势力遍布美国,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富虽不过三代,但想长久的富下去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和积累。

【叁】

至于天分这东西,很难说,我把它归为先天决定因素是因为在这设计行业中确实有些人是独树一帜的,天生就是做设计的料,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脑洞大开,极强的表现能力等。

你们可能会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习得,但是你有没有没想过,如果有先天因素加成的话,是不是会事半功倍?

关于耐力的理解我想把它换成“定力”更为贴切,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就我说的这句话也是老生常谈的一句。

突然想起我喜欢的一位纪实摄影师薛华克先生说过的一段话:

这种心境在浮躁的尘世中是很难获得和保持的,所以不少能人志士在花费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阶段,奋力拼杀,终于取得预期的人生目标;想当官的,高管任做,骏马任骑,可呼风唤雨,一手遮天;想发财的虽不好说有金山银山,但也有千万财产,几生几世都用之不尽;想享乐的,每日里尽是山珍海味,醉生梦死,巫山云雨,不分白天黑夜;想做学问的,已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这是一种追求内心平衡的心境!

就好比如毛主席的那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一样,这讲究的是一种定力,是自己内心与这个世界心境上的平衡。



如果单凭这三个关键词就给设计师下了一个定义未免也太草率了吧,毕竟未来的事谁了料想不到,我还想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关于设计,以后我可能还有很多要说的和要写的,突然发现,做设计这一行其实感觉很微妙。

2018.6.28 凌晨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个人公众号——【三炮叁】




 


设计别话(一):家庭+天分+耐力=设计师,缺一迟早沦为绘图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