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号突击炮及其他军盲分不清的德军坦克

互联网上总是会有很多关于战地5的游戏视频,其中会出现一辆叫做四号突击炮的坦克,此时弹幕就会炸锅,吵的吵,骂的骂。在这些弹幕经常会牵扯到这些坦克: 四号突击炮
四号坦克歼击车
灰熊突击炮
三号突击炮
提示:up是第一次涉足历史,知识区,如果有讲错的还请多多包涵。回到正题,以上坦克从上到下分别为四号突击炮,四号坦克歼击车,灰熊突击炮,三号突击炮 我们先讲第一位,四号突击炮:由于1943年11月三号突击炮的总装工厂遭到了盟军的猛烈轰炸,三号突击炮的生产线被破坏,这使得突击炮的生产受到了极大影响,为了弥补损失的突击炮产能,希特勒决定使用四号坦克的底盘来开发一款新的突击炮,最终于1943年12月投产,四号突击炮是在四号H型坦克的底盘上(1944年12月后使用的是J型坦克底盘)安装了与三号突击炮同样的战斗室。与三号突击炮不同,4号突击炮的战斗室左前方向前突出(如下图)(这也是它除了负重轮最显眼的与三号突击炮的区别)
可以用来安装驾驶员用潜望镜和舱门。四号突击炮也采用猪头型炮盾,后期生产型和三号突击炮一样,也安装了自卫机枪。从1943年4月~1945年三月为止,包括通过四号坦克改装出来的31辆在内,共计制造了1139辆该型号的突击炮。他与三号突击炮的不同点在于负重轮,还有左前方突出的设计,并且自卫机枪类似于追猎者的(如下图)
PS:这里是up主把顺序搞错了,因为是第一次写文章,所以怎么删除图片也不知道,只能这样写了,请大家不要喷我。
接下来我们再讲第二个,灰熊突击炮:1942年10月,Alkett公司在四号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自行重步兵炮,被称为“灰熊”(Brummbar)自行重步兵炮。在四号坦克的底盘上安装箱型战斗室。正面装甲厚度100mm。最初,该突击炮以四号坦克G型的车体为基础改装,但伴随着四号坦克的生产型号的推移,“灰熊”所采用的底盘序列号也在发生着改变。主炮为150mmStuH43,所发射炮弹达到25kg。可以击穿100m距离上的160mm30度倾斜钢板。从1944年开始生产的后期型上,战斗室经过了重新设计,并且安装了车长指挥塔,同时在战斗室的前方搭载了MG34的球形机枪座以用于近距离作战。(这个自行重步兵炮被认错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名字,因为大家都习惯叫它突击炮,而且还有营销号带节奏,并且他也确实是用四号坦克的底盘改装的,就被很多人认为是四号突击炮) 接下来我们再讲第三个,四号坦克歼击车:四号坦克歼击车是作为三号突击炮的后续型号而被研制出来的,并加强了反坦克能力,以应对东线苏联的坦克集群。不过,该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遭到了时任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古德里安认为这样会影响到四号坦克的产量。但最终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四号坦克歼击车原本计划安装豹式坦克上的70倍径75mm火炮来加强反坦克能力。不过由于该款火炮的生产数量不足,所以前期生产的四号坦克歼击车使用的是48倍径75mm火炮。四号坦克歼击车使用的是由四号坦克的底盘改装而来的车体。车体前段向前突出,前装甲的倾角很大。前装甲厚度达到60mm,而整车高度只有185cm,大大加强了防护能力。主炮是和三号突击炮一样的,48倍径75mm火炮,初期型安装有炮口制退器。但是由于发射时产生的烟雾会影响车内观察视野,在后期型上废除了炮口制退器。从1944年1月起到11月为止,共计生产了769辆装备48倍径75mm火炮的四号坦克歼击车。从1944年8月开始生产的是装备70倍径75mm火炮的四号坦克歼击车,分为两个型号:Jagdpanzer IV/70(V)和Jagdpanzer IV/70(A),前者使用了四号H型坦克的底盘,除了使用70倍径75mm炮和将前装甲加强至80mm外,在整体结构上和装备48倍径75mm炮的四号坦克歼击车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改动。由于炮身管增加和装甲增厚带来的车体前部重量增加,导致在转弯的时候摇摇摆摆,被称作“古德里安的小鸭”。总产量为936辆。后者则是将四号坦克歼击车的上部结构
直接
安装在未加改动的4号H、J型坦克的底盘上,这造成了整车高度的一定上升(2.35米)。总产量在278辆左右。(这辆坦克歼击车被认错的原因主要是有人玩坦克世界闪击战玩傻了,而且还有人看到四号底盘的就乱叫名字) 接下来我们讲第四辆,三号突击炮
(因为3号突击炮的型号较多,所以也较长)
:1936年6月15日,陆军武器局颁布命令,要求开发至少拥有75mm口径火炮的步兵支援车辆,要求该突击炮安装在车身上的火炮有25度射角,车高不能超过一个士兵的身高。德军最终在三号坦克B型的底盘上安装了75mm短身管火炮,制造了符合要求的样车,定名为三号突击炮。并于1940年1月投入批量生产。A型是最早的批量生产型号,采用三号坦克F型底盘,将75mm炮直接安装在车身上,齐全封闭式的战斗式高度相当于人的身高。F型坦克车身侧面的逃生舱门被废弃,战斗室前方左部装有操纵者防护窗和潜望镜,稍后的开口部位装有炮手直接瞄准镜。1940年1月~5月间,德军共生产了30辆A型突击炮,并配备给独立突击炮连参加法国战役。B型对车轮安装部位进行了改善,采用了新型的调谐式变速器,同时履带比A型增宽了40mm,达到400mm。练齿轮和两侧车轮都作了更新,1940年6月~1941年5月间,德军共生产B型320辆,在1940年末装备给一个独立突击炮兵营。C/D型对战斗式进行了改进,废除了战斗室前部的瞄准器口,取而代之的是在战斗室上方安装了潜望式瞄准镜,通过这个方法强化敌弹来袭可能性极高的正面防护。1941年5月~9月间,德经生产了50辆C型和150辆D型突击炮。E型从外形上来看,战斗室右侧安装的装甲板,略微向外突出,另外在正式装备中还增加了MG34机枪,虽说如此,士兵在使用MG34机枪时身体必须要探出战斗室之外。最初计划生产500辆E型突击炮,不过由于安装43倍径75mm火炮的F型研制成功,所以生产计划被大幅削减,从1941年9月~1942年3月,德军共生产了272辆E型突击炮。F型的研发源自于德军在入侵苏联时遭遇了苏军强大的T-34和KV-1坦克,因此必须要尽早研发出可以与之相对抗的车辆,所以1941年9月28日希特勒亲自下令研发装备长炮身的75mm炮,装甲大幅强化的三号突击炮。F型就是根据这项命令产生的,他在E型突击炮的车身上安装了43倍径75mm炮。该火炮可以从1km外击穿30度倾角82毫米的钢板。F型的底盘与E型相同,不过战斗室上部有一突出部分,设有排出炮烟的通风设备。另外,由于43倍径75mm火炮带有大型的缓冲装置,所以炮盾也变为倒梯形。从1942年3月~9月间,德军共生产了359辆F型突击炮,其中1942年6月生产的182辆突击炮车身前方装有30mm的追加装甲。送往前线的F型突击炮被公认是可以与T-34和KV-1相对抗的反坦克利器。3号突击炮的最终型号—G型在生产性能提高和吸取了战争教训的基础上,战斗室形状焕然一新。到1942年,德军意识到三号坦克的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战争需要,所以转而使用三号坦克的生产线来生产G型突击炮。G型的战斗室侧面向外突出,几乎快达到挡泥板的一半,后部采用一块直式钢板。根据以往的战斗经验,在战斗室上面左侧新设了带有8个潜望镜的指挥塔。另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上部的通风设备也被移到战斗室后部。仓门前的MG防护盾也成为该型号的标准装配。G型突击炮还首次采用了被称为“猪头”的铸造主炮防护盾,后期的G型突击炮中还有部分装备了高射机枪,主炮同轴机枪等近距离自卫武器。G型突击炮是三号突击炮中生产数量最多的一款。从1942年12月~1945年3月为止,德军共生产了7720辆G型自行火炮。为了检修而从前线返回的173辆三号坦克也被改造成了三号G型规格的突击炮。 最后总结:四号坦克歼击车被认错的主要原因是也使用了四号底盘,并且没有炮塔。“灰熊”被认错的原因是名字问题。三号突击炮被认错的原因是装配的战斗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