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游天下(440)冉庄地道遗址

2022-07-15 06:20 作者:乐山乐水481  | 我要投稿

文游天下(440)

冉庄地道战遗址

文/石岩磊


       看过老电影《地道战》的朋友都会对里面的经典场景记忆犹新,比如,伪军汤司令向日本山田队长谄媚地说道:“高,实在是高!”再比如高老汉发现敌人夜袭高家庄,便赶紧敲响了挂在村头老槐树上的大钟,村民及时躲进了地道,而他却倒在了血泊里。


      影片的拍摄地就在保定市清苑区的冉庄,这里是冀中地道战的缩影和典范。“七七事变”后,日寇迅速占领了华北,当地百姓生活在“三光”政策下的水生火热之中。1938年,村民们为躲避敌人的袭扰,便自发地在田间地头挖出简单的地洞,可一旦被发现就成为了“死穴”。


    从1942年开始,中共冀中区委开始组织大家挖掘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做到户户通、村村连。冉庄就建有4条主干洞、13条支洞、全长16公里的地道,里面的设施非常齐全,不仅有指挥部、储粮室、休息室、陷阱、水井和厕所,而且还有射击孔、兵工厂,简直就是一个地下城堡。


    地道的设计特别精巧。其出入口十分隐蔽,有的在墙根、牲口槽中,有的在土炕、锅台上,有的甚至在水井里、风箱旁。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左右,宽不足1米,高不超过1.5米,内部有水源、挡板,具有强大的防火烧、水淹、毒攻等功能,并且连通多处射击孔,能形成高低错落的交叉火力网,有效地打击来犯之敌。


     冉庄军民利用地道先后多次与日伪军交手,击毙敌人近百人,最典型的战斗发生在1945年6月。当时有1000多敌军围攻村子,游击队只有30余人,但他们通过地道神出鬼没地射击,令敌人处处被动挨打,顾头不顾腚,不是被地雷炸,就是让冷枪打,最后丢下副团长、连长等十几具尸体仓皇逃走。


      还有一个传奇战例广为传颂。当时游击队的弹药匮乏,他们便想方设法向敌人借。有一次,军民在村北头堆起一个大土梁,日伪军以为是新建的堡垒,便调集来几挺机枪向其射击。而后,我军即轻而易举地从土中筛出大量弹丸,再配合捡到的弹壳,经过加工制成子弹。可谓是:古有孔明草船借箭,今有冉庄堆土借弹。


       现如今,冉庄仍保留着3000米长的地道和32个各式各样的入口,村头的大槐树虽然已枯死,但依然倔强地将枝干伸向半空。游人可以模仿高老汉在树下敲钟,还能钻进地道,一探神奇的地下长城。尽管为便于参观,地洞已被加高加宽,可游走其间,人们还是会感到压抑与憋闷,有种身处牢笼中的窒息感。


     冉庄地道既是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的写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倍受凌辱的铁证,在自己的家门口,我们还要躲到地下避难,冒着随时有灭顶之灾的危险与敌周旋,是何等的悲壮呀!而冉庄地道也再次证明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令中外游客都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高,实在是高!”


     2022.7.15


文游天下(440)冉庄地道遗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