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亲密关系》(第五版)阅读笔记(八)
一、爱情的类型
(一)爱情三元论
斯滕伯格认为不同的爱情都由三个成分构成:
①亲密(intimacy),包含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
②激情(passion),主要表现为性的唤醒和欲望,任何能让伴侣感到满足的强烈需要都可以归类为此。
③忠诚(commitment),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三个成分组成不同类型的关系:
①无爱(nonlove)。亲密、激情和忠诚三者均无,两个人可能是泛泛之交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意、肤浅且不受约束的。
②喜欢(liking)。亲密高,但激情和忠诚都低,便是喜欢。喜欢多出现在友谊柱子红,双方都有亲近和温情,却不会唤起激情或者与对方共度余生的期望。
③迷恋(infatuation)。有强烈的激情,但缺乏亲密和忠诚。
④空爱(empty love)。没有亲密和激情,只有忠诚。常见于激情燃尽的爱情关系中,既没有温情也没有激情,只是在一起过日子。但在包办婚姻的社会中,空爱可能是伴侣生活在一起的第一个阶段。
⑤浪漫爱(romantic love)。有强烈的亲密和激情,但缺乏忠诚,是喜欢和迷恋的结合。
⑥相伴爱(companionate love)。亲密和忠诚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伴之爱,双方努力维持深刻、长期的友谊。常出现在长久幸福的婚姻,年轻时的激情逐渐消失。
⑦愚昧爱(fatuous love)。只有激情和忠诚,缺失亲密的爱情体验,是一种旋风般的爱恋。
⑧完美爱(consummate love)。爱情的三个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都非常充足。
爱情的三个组成成分会随时间发生变化,激情则是最容易发生变化最不易控制的成分。这三个成分所激活的脑区也不相同,所以不爱恋的人也可以勾起我们强烈的性欲望,从依恋对象身上也可能感觉不到多少激情。人们对爱的体验实际是复杂的。
(二)浪漫狂热的爱
1唤醒
Walster认为,激情的吸引力来源于生理唤醒和唤醒归因。吊桥效应便提示,当生理唤醒被归因为他人时,这个“他人”的吸引力便会提升。由一件事引起的唤醒与另一件事引发的附加唤醒结合,让人产生兴奋转移。不同类型的高唤醒,如简单的体力活动、恐惧、快乐等情绪状态,都会提高我们感受到的合意伴侣的浪漫吸引力。当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紧张时,唤醒也会强烈地影响着吸引力。
2思维
在浪漫爱情中,思维和信念对唤醒的解释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爱恋自己的爱人不仅是需要对方(索取),也是关爱对方、愿意为对方做事(付出)。在爱恋对方时,也会将对方理想化,忽略有关未来伴侣的不好信息,亦或是重新解释这些信息。
此外,浪漫的爱情还会让我们将那些有一定有活力的替代伴侣抛之脑后,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爱恋的伴侣身上。根据自我延伸模型,伴侣带来的新体验和新社会角色也会让我们的自我概念得到拓展和变化,渐渐了解之前不认识的自己。
(三)相伴的爱
浪漫的激情也许不是人们能够维持婚姻的原因,爱情关系的持久可能更多的和相伴的爱有关。相伴的爱不依赖于激情,比浪漫之爱更稳定。相伴的爱通常是亲密和忠诚的结合,以深喉的友谊为基础,包含相伴相随、共同的爱好活动、互相关注和一起欢笑。持久、满意的婚姻似乎包括了很多成分的相伴之爱。在相伴之爱中更容易觉察友谊的重要性,亲密和忠诚一起出现;而在浪漫之爱中不易觉察友谊,亲密和激情同时出现。就像多巴胺是浪漫爱情的重要参与者,催产素的释放或许是相伴之爱产生的生物基础。但相伴之爱和浪漫之爱的区分在现实中比较模糊,相伴的爱人也可以体验到激情,浪漫的爱人同样也能体验到忠诚。
同情的爱(compassinate love):对自己伴侣的幸福进行利他主义的关心和关注。具有同情之爱的人认为,当他人悲伤时,自己有义务伸出援助之手。对他人的关爱、关注和支持是同情之爱的核心特征。
(四)爱情风格
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提出不同的爱情体验:
①情欲的爱,与色欲相关,有着强烈的肉欲色彩,此种风格极易受到外表长相的影响,相信一见钟情。
②游戏之爱,将爱情视作没有约束的游戏,尝试同时拥有几个伴侣。
③友谊之爱,不太强调强烈的情感,寻求真正的友谊,并逐渐产生持久的忠诚。
④狂热的爱,占有欲强,充斥着生动的幻想和沉迷,感觉爱情“失控”。
⑤利他之爱,无偿付出、利他、无私,爱恋却不指望任何回报。
⑥现实之爱,客观务实,冷静地寻找理论上和自己最般配的伴侣。
二、爱情的个体差异
(一)依恋类型
依恋的两个维度:忧虑抛弃和回避亲密都和爱情的成分有关。
①亲密。安全依恋的人认为别人可相信、可以来,对伴侣坦诚,可以心情愉悦地进行大量自我表露。而非安全依恋的人,如高回避的人容易怀疑他人,认为别人不诚实、靠不住,相比于安全型依恋的人关系更不亲密。
②激情。痴迷型的人常常忧虑自己被抛弃,在关系里提心吊胆地忧虑。回避亲密的人疏远冷漠,他们相对更少的激情也不带有太多个人色彩。相比而言,安全依恋的人能有更美妙的激情体验。
③忠诚。安全型比非安全型的人更忠诚于伴侣关系,因为他们更亲密、更积极,也有更满意的交往。
④关爱和照顾。当在困难中的伴侣请求安慰和支持时,高回避的人行为更消极,有时还会更恼怒。虽然就焦虑型的人时常提供帮助,但往往是为了获取对方的赞许和肯定(为了自己)才这么做。
然而我们通常有许多不同的关系,可能在某些关系中相对安全,但在其他关系中则不太安全。依恋在不同人际关系中会有变化。
(二)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当初灼热、急迫和强烈的情感会满满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对爱情更为温和、成熟的看法。年老的夫妻有着更多精神上的快乐,却有较少肉体上的唤醒。
(三)性别
男性一般比女性更加疏离,但差异很小。平均而言,女性体验到的情感比男性更激烈和多变。男性往往比女性有更浪漫的态度体验,如比女性更可能认为只要爱一个人便足矣。在激情方面,相比于女性,男性认为爱情中有更多的激情。
女性在爱情方面比男性更谨慎,对爱恋对象更为挑剔,更迟缓地感受到激情。女性对恋爱对象审慎的态度得到了演化论模型和社会文化模型的解释:演化论认为,女性在子女养育上的投入比男性更多因而在挑选爱恋对象时需要谨慎;社会文化模型则认为女性因传统上更低的社会地位而拥有更苛刻的择偶标准,因为他们需要选择社会地位高的配偶获取男性所控制的资源(“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三、爱情的维持
(一)浪漫的短暂
人在结婚之后,浪漫爱情会减弱。这可能是因为幻想、新奇和唤醒的减少:
①幻想减少。幻想促进了浪漫,洋溢着激情的爱侣们常常将伴侣理想化。想象让人们忽略掉差异,让彼此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但随着时间流逝,彼此的熟悉将减少幻想。
②新奇减少。新奇感能为关系注入兴奋和能量。如自我拓展模型指出的,由新人带来的新奇体验能够拓展自我。浪漫的夫妻一起参加新奇的活动确实也能让彼此更加相爱。因而,浪漫因为新奇、神秘和挑战而丰盛,但会因为熟识而消亡。
③唤醒减少。身体的唤醒能够增强激情,但唤醒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伴侣变得熟悉时,电脑可能无法产生足够多的多巴胺。
(二)爱情的维系
幻想、新奇和唤醒会随时间流逝减弱,因而浪漫之爱会日渐消退。而亲密比激情更稳定,能长期维持幸福婚姻的人也会时常与配偶表达大量的相伴之爱。伴侣成为好友有助于维持关系。另外,当爱情变得重复、单调时便会滋生厌倦,厌倦是关系中糟糕的信号。所以,爱情的维系还需要努力保持新鲜感,和伴侣一起进行新奇的探索,创造更多的新鲜体验。
来源:《亲密关系》(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