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由来
初识中医
中医是大数据的统计学,也是辅助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道。
学习中医就要先认识其源,中医是何人所发明的。神农氏目前已知中医之祖,而神农氏又是从什么入医道,就要明白神农氏的发家史。
神农部族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个由渔猎转入农耕的氏族部落,炎帝神农氏族创造了中国的农业文化。农业包括种植、收获储备、加工食用三大步骤。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前的采集渔猎时代早期,收获储备与食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人们采集而储备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食用的,人们食用的东西也经常是现采现吃,并不一定是先前储备的东西,而且人们储备的食物也往往不是植物种籽。伴随着陶器的出现,人们才具备了安全有效的贮藏手段,因而能够长期储备食物和饮水,从而把采集储备和食用两个独立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形成大量获得植物种籽的需求。{这一段说明神农氏首先是农民然后到厨师再到医生职业进化,肯定有人觉得哪里有厨师这个职业(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树上的野果子,吃地上爬行的小虫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伤。怎样才能把人们患的疾病治好,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他想了很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冻等等,虽然能使某些疾患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却不理想。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神农氏部族偿百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酸甜苦辣,农业包括加工食用,加工食用+酸甜苦辣约等于厨技}那么这些历史又有什么用?
厨师与医生有什么联系?首先我发现中医定量可能是跟胃的容量有关(还有消化能力),就像一人份炒饭一茶匙的盐两人份炒饭两茶匙的盐。其次煮中药可能是模仿做菜的方式,同一种材料不同做法味道不同比如煎饼和烤饼。
农民与医生有什么联系?现在地球温度和环境都在变化,可能现在的药比较于古药,药效可能不一样了所以很多古方不能用了或者效果不好。
(晚辈学识浅薄目前只悟到这些)
西医和中医的区别?
西医不是辅助人体的医术,它是直接作用于病毒,细菌和细胞。这种方式就会导致人体脱离原本与病毒和细菌一起进化的自然原则(如抗生素),平衡破坏了很可能造成人族大灭亡,我认为中医立道高于西医。(不要让西医看到)
(晚辈写这篇文章不是出于炫耀,只是因为看到一些中医对自己所学失去信心)
人们为什么学习历史?
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为什么相似?不是人笨而是因为人性自古不变。
还有一点我发现二胎的孩子明显比一胎的孩子聪明,我怀疑跟男性的精子的成熟度有关,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不是一句空话。
先贤对书籍的态度非常严谨,儿时读书总觉得文言文很多错别字为什么不改?
1.如果后生知道是错的,不需要改。
2.如果后生不知道是错的,不需要改。
3.先贤不确定是不是错的,不需要改。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
西药怎么检测?
研究某药物,成分分析,化学合成变异,动物试验,人体试验,推出有试验报告的药物。
未实验的效果或副作用不明。
那中药怎么检测?
不太可能用动物试验,不可能有明确副作用,这里就有个问题中药用西药的检测对不对?不对需要用什么标准?
五行 五脏 六腑 季节 情绪 五官 五味 形体
木 肝 胆 春 怒 目 酸 筋
火 心 小肠 夏 喜 舌 苦 脉
土 脾 胃 长夏 思 口 甘 肉
金 肺 大肠 秋 悲 鼻 辛 皮毛
水 肾 膀胱 冬 恐 耳 咸 骨
五味 六腑 其实就是相对应,中药入口,胃消化甘味中药,胆消化酸味中药,小肠消化苦味中药,大肠消化辛味中药,膀胱消化咸中药。这种想法有没可能?有可能。化学反应是有先后顺序的或者说顺序无关,酸的强弱关系确定了最终结果(盐酸+硝酸纳+碳酸纳=氯化钠+硝酸钠+碳酸;氯化钠+硝酸+碳酸纳=氯化钠+硝酸钠+碳酸)。
这里说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不仅有元素的排列,属性,族类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元素亲和度,在外表现为分子结构稳定性。中药是一堆混合物经过煮治的过程,在化学里表现为化学反应,药入口,人吸收的过程又有化学反应。中药其实是一堆混合物的化学反应,现在人类的认知还是很低的根本无法解决混合物方程式。
如果有人觉得我说的不对,就请解释一下一滴水中到底存在了多少物质?
什么是毒?
在化学方面,有种理论越是纯净的东西越是剧毒,为何?因为它太纯净了所以需要掠夺外界的东西使自身变的不纯净才能稳定,所以自然界很少存在纯净物。
在化学方面,分子结构的不稳定就代表一种化合物可能变毒的可能性。
在人体呢?
这里就要从人体的两种排泄物来说。
1粪便为何有毒?
食物入体,经过消化排出体外,为何有毒?食物无毒,人体无毒,毒从何而来?
1食物无毒,食物入口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了毒。
2人体新陈代谢细胞产生的废物,废物本身无毒,再次入人体不能吸收,消耗人体机能所以有毒。(人体排碳有三个途径1肺2粪便3尿)
这里就有个问题,人是碳基生命,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元素和水,为何吃粪便可以活吃二氧化碳不能活?气态的碳和固态的碳有什么区别?
这里就应该从植物说起,植物把气态碳转化为固态的碳,而人吃了固态的碳生存下来,人依附于植物。
而植物怎么把气态碳转化为固态的碳?光合作用,已知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相互转换需要能量,光合作用就是在气态的碳中加入了太阳能变为固态碳,也是先贤所说的草木之精。人吃碳和排碳的过程中消耗了草木之精,人才能存活下来。草木之精未知不代表没有。
2尿为什么有毒?
人不吃食物只喝水,尿有没毒?还是有毒?为何?
因为人会制毒也会排毒。
总结废物有毒,食物有毒。
那么先贤认为中药有毒?有毒,怎么办?
中药首先是混合物,里面大概率是有毒的。
煎熬中药的过程,在化学方面就是让混合物起大量的化学反应,让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子结构趋于稳定,此为去毒。(目前有用微波煮药的方式有太多不确定性最好别用,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陶瓷可能也能去毒
过滤掉杂物,此为去毒。
中药入口,经过消耗系统,因人有排毒的功能,此为去毒。
我观古方常有药引,而药引常是剧毒,是把大病化为多个小病来治,此为化繁入简。
中药需要像西药那样自定标准?不需要,因为中药本身有毒所以中医制药在于去毒,病能治毒能不能治?
西药为什么需要标准?因为西药太多有副作用而且治不好所以需要标准。因为人类的认识太为浅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浅识中医
刚开始学中医 就是看郝万山老师的视频 读伤寒论与黄帝内经
读伤寒论发现伤寒论的丹方是作用于经脉(以前懵懵懂懂不清楚这里的含义 真正是作用于人体的炁)药有五味对应五情 后来读黄帝内经明白五情是对应炁的五种运动方式 其实丹方是对人体的气与数的调节 (丹方是有数的 就是丹方的比例)
读黄帝内经发现上古之人只需祝由术就可以治愈(祝由术其实是一种对五情调节的方法亦是对炁的调节 比较简单祝由术就是现在的音乐疗法)中古之人需要针石(也就是针灸亦是针对于经脉的 也是对炁的调节)才能治愈说明祝由术已经不能完全治愈 近古之人必须汤药方可治愈(发现中医其实是对人体的炁与数的调节 这是其内在的一套系统理论 上古 中古 近古 ‘人’的区别就是自身对于炁的敏感程度)黄帝内经中还有说有道圣人是能不药而愈的 也就相当于上古与中古之间的‘人’ 上古 中古 近古是在退化 那么上古之人是由猿站立起来 可有人想过为什么能站起来吗? (这里就要说说蛇 龙崇拜 从人类的生理结构是不适合站立的 而自然界适合站立的动物生理结构就有蛇 猿从蛇那里学会了站立的方法 这就是对炁最原始的运用 这些方法刻印在我们的血 骨 魂当中(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也是中医的根基 炁之法则)
丹方就是外丹术的一种 圣人的不药而愈是一种内丹术(炁的运用)
中医的发展 内丹术→祝由术→推拿→针灸→丹方(因为人在变 人心再变)
现代人的生理寿命越来越长 就逃不开癌症肿瘤 肿瘤不只有动物有 植物也是有的 树有树瘤 人有人瘤 为何树有瘤可活 人有瘤却死?心不同 (说多了 )
肿瘤说白了就是气滞血瘀 不管是衰老还是其它引起的 西方医学于肿瘤作用不大(西医治不了炁 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中医有用 因为人在变(现代人的生理寿命越来越长 )物极必反 现代 →近古 →中古 →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