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全集》解读01:如何正确的认识历史人物?

我第1次认识列宁,是学习他的坚持与果断
1917年4月,列宁回到俄国后提出了“四月提纲”,提出了从 只颤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但遭到众人的反对。一方面,他们认为不应该过早冒险行动,必须等待历史时机成熟,工人阶级目前还不能成熟的单独掌权。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大多数群众还没有站在我们这一边,所以行动不具备“合法性”。这两个方面,都是在寻求大它者的保证,前者寻求历史规律担保,后者寻求民意支持担保。
列宁认为并不存在无人介入的客观历史规律,等待客观条件成熟的人将会永远等待下去,这种等待的立场就是行动的主要障碍。换言之,并不存在“必然发展阶段”。先投入战斗,才能见分晓。行动必须悬置大他者,必须跨越“行动的深渊”,新世界才能从空无的“世界之夜”诞生。
如卢卡奇所言,我们活在其中的真正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可选择性历史的现实化,我们之所以活在其中,因为在过去我们没有抓住那个瞬间以及行动。“过早介入”的行动就是要抓住这个“历史瞬间”。1917年的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发现了这个“历史瞬间”,果断采取了行动。
1917年二月革命后,一些人认为俄国面临各种紧迫的问题(例如土地分配)可以在现存的国家机器和德先生机制中得到解决。就像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紧迫问题(例如生态危机)可以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机制中解决一样(例如碳税)。二者都是煎水作冰,而列宁在1917年的果断与坚持这个是我们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