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灵玉秀第二季op《长夜杯空》歌词分析(下)

2023-08-05 20:45 作者:找一个无人用的昵称  | 我要投稿

众位看官,要说这《长夜杯空》里的故事啊,还请听我慢慢道来——

这次是铃儿主场,铃儿镇楼

鸣谢 @ottensian教会教主 提供论据

最后四句,前两句情感升至顶峰,末句云散重逢,有小船流水,缓过桥下之意。

银鞍飒踏心意通 歌相从

轻裘添衣温酒共 长夜杯空

第一句化用了李白的《

侠客行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原文如下: 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ps.这首诗不是李白写给高适的) 侠客行展现了

唐朝

游侠文化

,而

也是《风灵玉秀》所表现出来的非常重要的精神。风铃儿与沉飞燕皆是

侠盗

,劫富济贫,抒绿林豪气;白钰袖也曾表示过要当

大侠

的愿望。(而且还是邀请风铃儿和她一起当哦~)

值得一提的是,“游侠儿”们身上所展现的,是一种

坚持正义,反抗强权

的精神,所谓“侠出于儒”,“侠出于墨”

[1]

,客观上也表现了侠对中式传统道德的一种

延伸

因此,侠客

保家卫国

,也符合其独特的价值取向。无论是

郭靖守襄阳

,还是曹植《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都是侠客们

家国情怀

的一种体现。

回归正题,歌词中的“

心意通

”,既可能指与胯下坐骑心意相通,又可能指与伙伴心有灵犀。而“

歌相从

”中的“

”,应当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同唱战歌,相互应和,气势恢宏。至于“

相从

”者,相互追随也,表示

伙伴关系的亲密。

第二句中,

是古代一种重要的御寒衣物,也是天子吉服,位列

“天子六冕”

之首。

狐裘

则通常被视为是身份的象征。

图中,风铃儿所穿即为

,而白钰袖与南笙所穿为

披风

[2]

,崔公子和墨云分别戴了帽子和围巾。

“轻裘添衣”,应当是宾语前置,为“添衣轻裘”,指“加一件御寒的衣服”。这一短语说明此时

天气寒冷

,符合

北方

的气候特征。

“温酒共”则是状语后置,“共温酒”,指共同煮酒。古时常饮热酒以

御寒。

“长夜杯空”,也就是op的标题,可以直接直译成“在长夜中喝酒,直到杯子喝干”

串联上述几个意象,我们可以猜测它们的发出者应该就是

铃儿

钰袖

。袖铃靠在一起,在漠北的深夜中靠在一起,饮酒共谈,相伴直到天明。这样的意象也符合《风灵》的传统中式美感。

在上篇中我们已经猜测过,铃儿前去漠北可能是为了

从军

。以下提供几点论据,仅供参考:

正如先前分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铃儿从戎也是对“侠”的一种践行。女扮男装也早有

花木兰

的先例。同时铃儿对“侠”字的逐步认识与践行符合袖铃几次论“侠”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反过来促进了铃儿的成长​

「风雨飘摇弦如绷 亦从容」一句的暗示;「心意通 歌相从」的呼应

铃儿在op中出现的一种着装与戎装相仿(不排除该服装是侠客装的可能,正如上问所说,这里进行的是

猜测,

论据

仅供参考)

这一画面里铃儿有睥睨之姿,霸气外露,所以笔者在这里猜测为戎装。(当然,侠客装也可以霸气外露)

凭我化剑成锋 执手荡风破

深藏明月如旧守得 云散又相逢

第一句有一层

荡涤江湖不平事

的意思在里面,这符合人们对“侠”最朴素的认知。

第二句用典「守得云开见月明」,

歌词

中(注意这里没有讨论引用的诗文),“明月”象征了美好的品格和

思无邪

的天性,“云”则象征了困难险阻。因此“云散相逢”,是指

跨越千山万水,二人终将重逢。

这更彰显了二人情谊的

坚贞

亲密。

第二句结尾同时也化用了清代惠士奇「云散花残事已空,秦淮水榭又相逢」一句

op里这一画面广受讨论,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了对这句话的

第二层理解。

这幅画面以黑暗为背景,唯一

光源

铃儿所坐的窗子

。这暗示了铃儿是钰袖的光,是钰袖在黑暗中的

救赎

铃攻

党此处可以举大旗~)。同时,铃儿坐的窗棂是

白府

的窗棂,钰袖手中还拿着初次与铃儿见面时从铃儿手中夺来的

笛子

,这两处都在暗示袖铃的

初遇。

在遇见风铃儿之前,白钰袖还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大户人家的小姐,过着“她不想过着”的那种生活 ,而铃儿带她

走入了江湖

。二人的命运自此产生交联。

钰袖

本身就是那深藏的明月,铃儿闯入白府,与她

初见

初见即是重逢。

End

风灵玉秀第二季op《长夜杯空》歌词分析(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