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讲堂:家长做好这几点,降低抽动症对孩子心理影响
对于抽动症这种小儿疑难疾病,除了要积极干预外,更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我们碰见过很多焦虑的家长,他们担心孩子抽动症会不会被别人取笑?孩子会不会因此而自卑?甚至有些家长带孩子去检查都会担心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有压力……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降低抽动症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呢?很多家长为此都很迷惑,不知该从何入手。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给大家5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你。
1、让孩子正确认识抽动症

家长一定不要责怪孩子。越责怪,越强制,孩子就越会感到紧张,不自主的动作也就越频繁,孩子渐渐就会变得胆小、自卑,对其心理健康不利。
我们可以跟孩子这样说:“你现在反复眨眼、耸肩,都不是奇怪的事,就跟平常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这个病只要积极调理,调整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就会慢慢好起来。”
我们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认识,给他信心与支持。这样当他遭受外界的异样眼光以及误解时,有基本应对的能力。
有一个例子,曾经有个抽动的孩子,因为发作,被同学讥笑,抽动的孩子就勇敢反驳他们——我爸爸妈妈说了,我这是抽动症,是生病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你不用大惊小怪!
2、家长的鼓励和调整
要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家长们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要鼓励孩子不要自卑,抽动症是可以调理好的,给孩子足够的信心。
3、清楚抽动症的影响因素

抽动症孩子常会因为疲劳、兴奋、感冒、焦虑等情绪加重。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孩子、也容易影响孩子的抽动症状。影响因素不只这些,还有更多生活习惯上的影响。
家长要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精神压力。
4、减少关注、避免强化
孩子患有抽动症,尤其是表现为挤眉弄眼、扭脖子、抖腿这些动作时,常常容易被认为是坏习惯,于是反复提醒孩子“你看看你.....”,“你不要再扭脖子了....”
这些动作都是孩子不自主的表现,反复地提醒反而是强化了这个行为,可能出现更频繁。
所以,不要过多关注和提醒孩子的抽动症状,跟孩子自然的相处
5、帮助营造接纳的校园环境
尝试和学校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抽动表现,例如孩子上什么课,一天中的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症状更频繁些。
以及同学对于孩子的抽动表现是什么态度,会不会因此而嘲或者歧视甚至鼓励孩子等等。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