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读红楼梦|33 薛宝钗藏奸

2023-04-02 05:44 作者:同读红楼梦  | 我要投稿



薛宝钗这个角色,历来争议颇多,很多人认为她内心幽暗腹黑‘心里藏奸,所作所为别有用心。再者薛家极具攀附之心,十分势利,在贾家失势后薛家主动搬出大观园,薛蟠更是打死冯渊,害得香菱病死。

宝钗入宫诗选本想着做妃嫔贵人,过上富贵生活,却装作简朴,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别人挑剩下来才想着给我,怪不得宝玉不待见她,讽刺她是杨贵妃,杨贵妃是什么好人呢,她竟然还想让自己好兄弟当杨国忠。杨国忠可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啊。

宝钗人前人后故意表现得很贤良,让别人都觉得她好,觉得黛玉坏,心机太深了。薛家一心要攀附贾家,宝钗为了嫁入贾家不择手段,为了讨好别人,到处送东西买通别人,又假装好心给黛玉送燕窝,黛玉吃了不仅没好,病情反而加重了,真是居心叵测。

听到别人窃窃私语,就撒谎是来找黛玉,让这些小人都反感黛玉,使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变得很危险,为了嫁入贾家就栽赃陷害黛玉。


当然把《红楼梦》看作《甄嬛传》,看作《步步惊心》《宫锁珠帘》也未尝不可。但这恰恰说明了,你若喜欢一个人,他的缺点都成了优点,你若厌烦一个人,他的优点也是缺点。千人千面,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竟然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宝钗听闻金钏跳井死了,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不像宝玉还去焚香祭奠,虽然当需要他出面解释的时候他什么都没有做,而宝钗却拿出自己的新衣服为金钏入殓,一个没有犯错的人,却替一个犯了错的人担下了罪责,这不正是我们真实的世界吗?


曹雪芹喜欢瞒人,故意挖陷阱等着读者跳进去,最后让人在里面深思默戒。你认为的好人,未必是好人,你想象的坏人,也未必是个坏人。

比如:凤姐书中的形象是自私贪婪,作恶多端,而小红后来向凤姐献殷勤,被凤姐招入麾下,一看就是奸诈之徒。

小红偷偷跑进宝玉房里服侍,整日想攀高枝,私下里暗递帕子传情,背地里指不定做些苟且之事,一看就不是良善之辈。

怡红院的丫头们都不待见小红,可见她平时的为人也不怎么样,而小红的好友坠儿偷窃,蛇鼠一窝,那小红自然是个恶人,自此小红的形象可以说是坠入了万丈深渊,永远也洗不清了。

刘姥姥不知羞耻上门讨钱,二进大观园的时候,又故意现弄,最后捞的不少好处。贾芸更不用说了,勾搭小红,和江湖痞子有交情,行贿凤姐,还要认宝玉做父亲,极尽谄媚之能事。男儿膝下有黄金,贾芸下贱卑劣,一看就是个小人,不似雨村那么有气魄,有尊严。他们都是当时人们所认为的不知廉耻之人,只看前面的内容,没有批书人的剧透,有谁会认为他们是好人?

事实上小红和贾芸,茜雪和刘姥姥,她们都是有情有义,懂得知恩图报的好人。很多事情,你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不要站在作者给你的位置来看’就会明朗很多。

如小红的好友佳蕙,看似是安慰小红,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小红病在床上,让她去帮忙拿支笔来,佳蕙则借口溜掉,哪里体现了做朋友的情意了。

小红是个明白人,既然对方不想帮,她也不强求。她看很透彻,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

小红满心想得到宝玉的欣赏,妄想着攀高枝,但你从反面去想。小红设计支走秋纹碧痕,冒着挨骂的风险也要帮贾芸带话,虽然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小红偏偏就记在心中,答应别人的事说到做到,岂不是很讲信用。信义值千金,从这点来看,小红就是个有情人。

曹雪芹从不贬讽有情之人,更不会因为身份低微就故意将人写的很卑劣,以此衬托出主角的高大,那些贫贱小人物,往往比主角更为高尚。

宝钗扑蝶无意撞见红玉坠儿窃窃私语,不料小红十分机智谨慎,把窗子全打开,正好发现了偷听的宝钗。宝钗于是撒谎说是来找黛玉,从正面看,宝钗聪明机敏,既避免了误会,也省得她们尴尬,保全了大家颜面,而从反面看,是宝钗心机太重,有意无意提到黛玉,使黛玉让人误会,处于不利地位。


但黛玉爱耍小性,伶牙俐齿,爱刁难人,也是人尽皆知的事。第八回的含酸带讽,当着家中长辈是否有些不合适呢?

后来无疑又提到彩云的盗窃官司,惹得彩云不好意思,她的讥讽不少人都已经领教过了。在凤姐点戏一回时,人人看出来台上的小戏子像黛玉,却无人敢说,大家知道黛玉性格敏感,爱多心,连贾母王夫人凤姐她们都不敢说黛玉,那些小丫头更是不敢得罪她了。而且红玉因为要避讳‘玉’字,改成小红,因为黛玉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叫了。

小红会这么想也是本心本意,她原本是宝玉房中的丫鬟,平时连宝玉的面都见不着,更别说与黛玉有什么交集了,更不会知道黛玉是真情真性,是值得交心的人,人与人的误解就是这么产生了。

小红背后里议论男女私情,现在看或许没什么,但是在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背后讨论怎么追男人,是让人鄙视的下流行径,而宝钗心想小红是奸淫狗盗是很自然的事。再者经过这件事之后,小红也更不想在怡红院待了,这也为转入凤姐麾下,埋下了伏笔。


小红面对晴雯的诘问,不卑不亢,一条条的反驳下去,让晴雯也是毫无办法。帮凤姐传话送东西时,平儿、凤姐、贾琏、五奶奶、舅奶奶、姑奶奶、那家奶奶、张材家的、旺儿,十来个人物中又夹杂了四五件事,小红说的条理清晰,让李纨也自愧不如。小红有才华,在怡红院却只是下等丫鬟,也是郁郁不得志。

不光是小红,晴雯在前面也是不让人待见。在她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缺点,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是富有反抗精神,都是有情有义之人。


如果只看前面的故事,不看到晴雯帮宝玉舍命补雀金裘,看不到临死前那份真情告白,我想没人会喜欢晴雯这样的丫头。

晴雯虽然性格火辣,嘴巴不饶人,但是对人对事都是出自真心,她虽然也有心许给宝玉,但从来不做越轨之事,她临死的时候依然想要反抗这个世界。


曹雪芹在这些人物的塑造上,关注点都在于一个情字,无论他们有多么卑贱,无论她们有多少私心,只要心中还藏着对家人,对别人的情谊,最后都会绽放自己的光彩。

有些事是人之常情,他们也是生活所迫’无可奈何,所作所为均是本心本意,又有何不可。谁不想有尊严的生活?谁不想生活更好一点?

残酷的现实总是一次又一次鞭挞我们,让我们悔恨遗憾,又让我们如梦初醒。

嫉妒贪婪、自私猜忌这些都是人的本能,谁也无法免俗,当然这不包括那些‘圣人’们。书中说王夫人天真烂漫,喜怒皆出自心臆,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喜欢无端的猜忌。

我们的判断,很多都是基于一些碎片信息臆测出来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为了避免复杂思考,节省精力,规避风险,从而形成了刻板印象和固执偏见,随着脑海的印记越来越多,我们最终也会渐渐找不到自我,失去那个纯真善良的自己。

正邪两赋也在告诉我们,人的心中有正亦有邪,要想看清这个世界,就必须要明白哪些是刻板印象,哪些是偏见与情绪。听其言,观其行,不只要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贾雨村心中笃定了成王败寇,今日他出卖甄家,明日就可以出卖贾家,后日更是可以出卖国家,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所谓见微知著,他最初的不辞而别,已经注定了他是个薄情之人。这世间本没道理可言,所谓成王败寇,为了私利什么都可以变得有理。人性中正邪任何一次微小的改变,都能促成巨大的转变。

贾雨村的恶,其实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在合适的位置,适当的时机,你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问题不在于我们此时此刻如何去想,问题是我们彼时彼刻会如何选择。我们就是在这样如履薄冰的善恶险境里慢慢前行,稍有不慎就堕入万丈深渊。


要想找到正确的路,必须要认清心中的邪,看清心中温暖的光,不然当你为非作歹的时候,你依然觉得冠冕堂皇‘义正言辞,依然可以找到无数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无辜的,一切都可以用生存二字解释,为了生存何错之有?在正与邪的两端,你可以找到无数的理由来为自己正名,而真正困惑的是那些处在正邪之间的大多数。

让人们感到痛苦的,往往是对别人的不屑,和对自己的不甘,往往是感到命运的不公,又对现状无可奈何,想要的可望而不可得,厌恶的却如影随形。一辈子被各种负担牵绊,总是听着别人的安排和指引,而自己似乎再也无力做出选择。

现实世界本就凉薄,你要么自己创造温暖融化身边的坚冰,要么与这冷冰冰的世界融为一体。

正邪两赋认为人是正邪并存的,人世间凡尘都只为情浓而活,没有情,一颗珍珠也会变成死鱼眼睛,没有情是非善恶只是饰非掩丑的虚伪规则。没有情,这个世界迟早毁于利益争夺中的自杀自灭。

曹雪芹不谈理,只谈情,因为这世间本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因为这份情,怯懦也变得勇敢,胆小鬼也能成为英雄汉,因为这份情,人们宁愿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和心中所爱在一起,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英雄无泪,为民则悲。这本书更深处也是要唤醒人们心中的情,不要再欲海迷津找不到自己。

《红楼梦》就是一个美丽的幻梦,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部作品也是要启迪人们找回心中的梦想。薛宝钗是否藏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只是虔诚的相信,《红楼梦》是一个凄美动人的幻梦,也由衷的希望这个世界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些温情和友善,仅此而已。


同读红楼梦|33 薛宝钗藏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