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忆故 巴金前线纪事
心香忆故 巴金前线纪事
文/侯炳茂 2021-11-02 20:00
来源:中国财经报

①作家巴金(右)与志愿军65军军长兼政委王道邦(左)在朝鲜。②1952年巴金(左)与黄谷柳在开城来凤庄门口合影 。③著名作家巴金在朝鲜。④作家巴金(右)在志愿军65军前沿阵地进行采访。
头顶早春的太阳,翻过一座座山峰,穿过一道道峡谷,巴金带领赴朝访问团的同志在大山里行进,崎岖的山路阻挡不住他奔赴前线的步伐。在巴金看来,硝烟弥漫的三八线,是人民作家必须登临的高地,也是文学创作的源头。
1952年3月16日,国内一批文艺工作者,以极高的热情参加了全国文联和军委总政治部组织的赴朝访问团,个个身着和志愿军一样的服装跨过鸭绿江。著名作家巴金为这个团的负责人,队伍中有黄谷柳、白朗、罗工柳、王莘、胡可等同志,为了防空他们趁夜色冲破敌机封锁线,来到三八线西段我们19兵团指挥部。
当年巴金比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年长几岁。一见面,巴金向兵团首长提出到前线连队住些日子。那里战斗打得还很激烈,许多阵地是刚刚夺过来的。
首长指派文工团团长张文苑陪同,再三嘱咐一定保护好巴金同志安全。
……。
这年他从初春到暮秋,在三八线上跑遍了一线阵地。1953年第二次又入朝半年采访无数指战员的英雄事迹。
巴金第二次赴朝鲜采访来到582团。二十多岁的年轻团长兼政委张振川在山下迎接:“欢迎作家首长!”巴金微笑着对张团长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
张团长向他介绍:红山包原是敌前哨阵地。由于敌我激烈地争夺,不断遭到炮火轰击,青山变成红山,因此战士们叫它“红包山”。我团连着三次攻打红山包。前两次歼灭敌人后就撤回来。第三次歼灭敌人后顽强坚守阵地上。同时,二营五连攻打六七高地,占领后将其交给六连,敌人反击目标主要对准六七高地,连续五昼夜猛攻,我们坚决扼守。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在其指导员、副连长负伤后便指挥固守阵地。在抗击敌人17次反击后,敌以一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和喷火坦克支援下,进攻十分猖狂。六连顽强拼搏,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信员刘顺武两人。赵先友命令通信员用步话机向我报告:“敌人已上阵地,向我阵地开炮!”我观察到赵先友俩人与敌拼杀的身影,危急时刻,赵先友喊出:“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后在一阵急促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响声后,阵地沉静了。我便命令炮群向阵地上敌人猛烈齐射,掩护反击小分队冲上阵地。
当我们夺回阵地后,发现防炮洞里静静躺着已牺牲的赵先友,通信员刘顺武牺牲后,手中仍紧紧握着冲锋枪守护在防炮洞口。二十多个敌人的尸体倒在他们面前。
战后,志愿军总部为二营六连荣立特等功,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光荣称号。赵先友追记特等功。志愿军十九兵团批准二营荣立一等功,一营一连、二营五连立一等功,六连的刘顺武、关景春、刘殿良等全团八名志愿军战士立一等功。
巴金听了张团长的简短介绍,很受感动,决定到六连去采访。一九五三年第二次入朝鲜半年,采访了无数指战员的英雄事迹。
根据巴金创作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生动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事迹,影片中王成则是英雄赵先友的真实写照。
一九九一年夏天,英雄所在部队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决定在部队营区建立一座三米多高的英雄赵先友塑像,敬请近百岁的巴金题词,请老团长张振川(后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撰写碑文。巴金不顾年事已高题写了下面的文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巴金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日。

作者;侯炳茂:1936年12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凤翔县,桂花村。1951年2月入伍,参加抗美援朝,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医院医疗一所任卫生员。1953年7月27日停战后胜利归国,在野战部队医院任卫生排长、军医、所长、院长。1994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师干退休。曾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副秘书长,解放军报长征副刊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