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2021-06-12 10:44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鲁迅先生有许多名言,其中一句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道理很简单,理解起来其实却需要下点功夫。


成熟是什么?严格地说,成熟既不是年龄的自然增长,也不是处事的精湛老练,而是跟一个人的“头脑”和“心灵”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答案就在鲁迅先生关于成熟的那句名言里面。


所谓“知世故而不世故”,其实光理解字面意义是不够的,它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是两件事情的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1、成熟是头脑清楚(知世故)、独立思考(不世故)。


有人说,成长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缺乏或放弃了独立的思考。


别人的路是那样走的、别人的事儿是那样办的、别人的意见是那样儿的,所以我们只需要赶快跟上、赶快效法就好。担心掉队还来不及呢,哪还有精力去琢磨要不要跟上去、该不该跟上去?


一方面,我们懒得思考。就像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说的那样:“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也就是不计后果、不问归处。


另一方面,很多人在代替我们“思考”。小到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大到应该何时结婚生子、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都有人为我们“规划”好了、做好了表率,甚至不乏有人手把手地教导我们、给我们引路。


所以就算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到的也是大多数雷同的“风景”。而雷同的好处就是“安全”。在“安全”本能的驱使下,我们不假思索地朝着大多数人行进的方向跟了上去。


可问题在于,既然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追随、选择了踏上多数人走的路,那么“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难道不是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吗?有必要大惊小怪、黯然神伤吗?


倘若真要怪的话,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一开始就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和立场、放弃了自我判断,从而选择了随波逐流的人生。


韩剧《绅士的品格》的小剧场中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担任主演的四个中年大叔有一天开车出去玩,半路上却被一个年轻人的车追尾了。四个大叔见状,立刻开始了他们的殿堂级“表演”。


四个人齐刷刷地揉着脖子、装作受伤的样子下了车,一边嚷嚷着“痛死了”,一边七嘴八舌地数落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问:“我可以打个电话吗?”


四个大叔闻言冷笑,各自不约而同地掏出了手机,一个假装给司法院长打电话、一个高冷地呼叫警察厅、一个要求出动最高阶级,而另一个更是直接搬出了国搜科。


年轻人看得目瞪口呆,跟着也打了个电话:“喂,是保险公司吗?”


这下轮到四个大叔傻眼了。他们尴尬地回到车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同时他们的内心响起了这样的独白:“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发生车祸应该找保险公司来处理,但是那天的我们,却用我们20几岁时感到最不屑的老一辈方式,对待了20几岁的人。当你发现把虚张声势当成了方便时,非常遗憾你可能已经变成曾经不屑的老一辈的人,或是叔叔级,又或者是······老头子。”



当我们把某些“流行”的规则和套路都视作心照不宣的规矩,并不假思索地努力向它看齐,那不叫成熟,那叫老气横秋,又或者叫做——“油腻”。


真正的成熟,首先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判断、能辨别,能归纳、能总结,更能独立开辟适合自己的路径和轨迹,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2、成熟是看遍世间万象(知世故),不改纯净初心(不世故)。


我们常常以为,成熟和天真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所谓成熟,首当其冲就是要努力摆脱天真。


然而真正的成熟,其实与天真并不冲突。相反,越是成熟的人,恰恰越是懂得天真的可贵,越能保持心灵的澄净和纯粹。


成熟不是“见多识广”或者“饱经沧桑”之后的冷漠和麻木,而是风风雨雨、千锤百炼之后,还能保持内心的敏捷和柔软、看懂“无情”背后的悲凉和深情。


前不久,袁隆平院士溘然离世。有网友在评论区说了这样一件事。


那天她看到袁隆平院士的新闻,心里很难过,便有些哽咽地对妈妈说了。没想到她妈妈竟然嗤之以鼻地对她说:“所以你很难过吗?”该网友顿时气得一晚上没再跟妈妈说话。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跟这位妈妈一样,总是乐于表现自己“见惯不惊”的“淡定”和老练,并以真情实感的流露为耻。


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内心柔软、感情外露,不是阅历尚浅、就是太过幼稚。


其实不然。


真挚的感情、澄澈的内心,从来都是世间最宝贵、最有力量的事物。它赋予我们的,往往都是更为深刻、更为厚重、也更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大话西游》里面,历经生离死别之后的至尊宝就曾痛定思痛地对观音菩萨说:“观音大士,我开始明白你说的话了。以前我看事物,是用肉眼去看。但是在我死去的那一刹那,我开始用心眼去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真的可以看得前所未有的那么清楚。




“世故”的“我”死去了,而“成熟”的“我”则终于顿悟了。


“心”明了,“眼”也就亮了。


而“心明眼亮”,才正可谓是“成熟”的正确打开方式。


END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