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的工作日常,分享平时的工作重心
单休的上午,匆匆去了趟家门口的超市,煮了一餐相对丰盛的午饭,坐在电脑前正准备下周的讲座,手机响起“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推送,突然来了一股表达欲,想记录一下作为心理老师的日常。
我的工作重心基本分为:心理咨询、上课与讲座,测评与报告。日常咨询工作基本都是在这间咨询室完成的,学生通过预约,在规定时间来到办公室,简单初诊接待后,进入咨询室进行1-2节课不等的心理咨询,这项工作几乎占据了我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和精力,耐心的倾听与接纳,及时澄清,适度共情以及帮助学生寻找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善情绪行为问题等等,都是在咨询中常用到的技术手段。当然,咨询前的基本信息收集,咨询后台账的整理与填写,定期的督导,都对咨询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相关讲座是我另一个工作重心,7年的心理师范生背景,让我站在讲台上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时多了一份底气,我认为,让大众减少咨询就医的羞耻感,对抑郁、焦虑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而非简单粗暴的定义为“矫情”和“想不开”,在情绪低谷时积极向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求助,掌握一些基本的放松技术和自救手段,科普积极心理学视角等等,这些事情的意义并不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之下。
学校基本每学期都要进行相关的心理测评工作,从问卷的筛选、测量与评估,到重点关注对象的访谈、撰写相关报告等,也就成了我的工作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