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宾广场朝圣和平




“砰”!
胸口一痛,一股暖流从心脏处喷薄而出。
五光十色的世界,顷刻间,周遭朦朦的红晕,浸染着所有的空间。
身体柔软地坠落下来,如沙堆似的瘫在地上。
“砰”!
又一声,有些沉闷,子弹从身体穿过时,像是树上的熟果跌落到河中,不知不觉,一股气息从身体中飘出去,袅袅娜娜,如夕阳下的炊烟,散在渺渺夜空……
永别了,苦难之邦;永别了,“上帝的选民”。
以色列,特拉维夫,拉宾广场,拉宾被谋杀处。
今天我就站在这样一个地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1995年拉宾遇害的现场。21年来,我脑海中无数次涌现拉宾遇刺的场景,为和平而殉道的悲情画面。
拉宾出生于以色列本土,戎马半生。
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他指挥了耶路撒冷防御战,为以色列建国立下赫赫战功。
1967年,他指挥著名的“六日战争”,大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此次战役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拉宾被誉为以色列的民族英雄。
1974年,拉宾第一次当选总理,时隔近20载的1992年,他再次当选。
这位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军,深知以血还血,只会血流成河,穆斯林和犹太人并没有血海深仇,有的只是民族主义主导的宿怨。
只有忘却仇恨,才是对先人最好的纪念。
所以,他不顾种族、肤色、语言的差异,坚定地站在和平的一边,极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1994年,和平条约的签署,结束了以色列与约旦两国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拉宾与佩雷斯、阿拉法特分享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这位以色列总理却被以色列极右势力视为“犹太民族的叛徒”。最后被一位同胞以爱国为名刺杀身亡,举世震惊。
拉宾遇害后,为了纪念这位为和平而倒下的总理,特拉维夫国王广场更名为拉宾广场。
如今,在拉宾广场边的地面上清晰地标记着当年拉宾被枪击的准确位置。
今天,我站在拉宾广场,站在拉宾倒下的地方,脚下的土地浸染着拉宾的血,感伤不已。
回忆起拉宾遇害的当天,我从电视上看到新闻报道,在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潸然泪下,并写下纪念长诗《永生的天使——悼拉宾》,后来该诗发表在校报上。
哀伤是我对英雄的缅怀,更是对世界宗教大和解、人类永久和平的期盼!
人类的相互屠杀,无论冠以何种主义,其本质都是对真理、对宗教的无知所致!
而今的特拉维夫平静祥和,很多巴勒斯坦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他们与犹太人和睦相处。
夜色中的特拉维夫,海风和煦,海涛声声,酒吧里坐满青年男女,欢声笑语,大街两侧霓虹闪烁,与电视新闻上报道的动荡不安的以色列相去甚远。
这才是我们期待的特拉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