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光影级攻击巡洋舰 0.63

2022-07-12 14:08 作者:向菲力欧  | 我要投稿

单位数据

生命值:3200

量产设施:盟军海港

量产要求:高级许可

造价:$4500

生产时间:30秒

移动速度:80

护盾值:700

清雾范围:500


激光炮*3——

杀伤类型:光谱

伤害:140/200/260*3(每秒高一级)

平均开火间隔(ROF):4秒

DPS:85.7*3

射程: 40-650   /100-700(技能)

开火持续时间:3秒



天苑IV 舰空导弹——(需要重力波引导)

杀伤类型:火箭

单发伤害:170

发射数量:2

平均开火间隔(ROF):2.2秒

DPS:154.4

射程:800

杀伤半径:35

半径伤害:20~120



清障激光发生器——

杀伤类型:光谱

单发伤害:25*3

平均开火间隔(ROF):1秒

DPS:25*3

射程:300



技能:能量调配


效果:

光影级攻击巡洋舰将护盾能量转化供给武器和动力系统。技能启动时必须护盾尚有生命值才有效果,并立刻视作护盾被击毁,但效果结束后才能重置护盾CD。在10秒内移动速度增加25%,主武器伤害增加15%,最大射程提高至700,但最小射程限制在100外。


冷却时间:50秒


(特殊机制):

    每秒回复20点生命值

    光影级攻击巡洋舰常驻一个700点生命值的能量护盾。毒素、榴弹和冷冻伤害无视护盾。质子撞击炮可以对本体和护盾造成直接伤害。


  护盾特性:

    所有类型伤害溢出时不会转移本体。护盾运转时瘫痪鞭无法瘫痪。EMP会直接将护盾消耗。将军的冲撞攻击将护盾视作t1单位。该护盾每60秒重新刷新一次生命值,选择海军协议后50秒刷新一次。

鱼雷无视护盾,直接攻击舰船。



受伤害百分比:

枪弹50%    机炮25%     穿甲100%   

高爆150%  脉冲120%   中子120%

电击125%  光谱100%   震荡75%  

狙击0%      毒素5%       火箭100%

破片150%  榴弹100%   冲击75%



受伤害百分比(护盾) :

枪弹50%     机炮50%      穿甲100%   

高爆55%     脉冲:100%   中子:80%

电击100%   光谱100%    震荡90%  

狙击1%        毒素0%       火箭:75%

破片90%     榴弹80%      冲击65%


制造国:

法兰西鸢尾国  撒丁共和国  德意志凯撒国



设计方:


芬坎蒂尼集团、莱卡集团、法兰西大西洋造船集团


量产方:


芬坎蒂尼集团、菲亚特集团、基尔船舶工业、吕贝克远洋集团、鹿特丹造船有限公司

法兰西大西洋造船集团


基本装备——


203毫米聚能激光发射器

能量力场护盾发生器

天苑系列远程防空拦截系统

双轴流涡轮增压人工氦3引擎动力包

激光冷却系统节点

微型但全面的意大利面加工厨房和红酒库



解析的战场情报——



血紫玫瑰:

光影级攻击巡洋的激光波段仅有160纳米,发射的紫色光芒令人着迷且绚丽,在击中敌方时,其扩散的光子和融化敌方装甲的碎渣余烬如同花朵绽放一般。但是千万不要接近这种紫色的致命玫瑰花,因为他们都有着“致命毒刺”,没错,绝对致命。


重装刺客:

作为最为独特的“攻击巡洋舰”,光影级有着难以置信的杀伤力,配合其护盾系统和机动性,能够有效的针对敌方海上目标进行侵扰与歼灭。但由于受到玄冥战巡的电磁轨道主炮影响,光影级似乎放弃了对主装防护的追求,仅保留了一套能够在舰船危机情况仍能保证战斗力的防护设计,该型舰的装甲防护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无人深空:

天苑IV远程舰空导弹是莱茵最新导弹发展方向的指明灯,仲裁者驱逐舰的重力波传感器为其提供了不亚于当年雷达系统的制导能力。但由于供能系统和排水量受限,光影级自身无力安装该系统,同时仲裁者也无法发挥出其全部能力。多重因素下天苑IV仅能为莱茵提供远程对空火力,而不能浪费在反舰导弹上。但没有单独的空军战机愿意靠近其射程范围内,一旦被锁定基本上九死一生。


开源节流:

光影级的各设备耗能及其巨大,尤其常态化的能量护盾在耗能方面上升了一个量级,而因为定型同样较早,光影级没有采用先进的氦合晶供能,因此合理调配不足的能源成了光影级的难题。其动力系统和武器系统都做出了少许让步。但紧急状态下,可以通过引擎过载以及放弃护盾供能的方式,提高冷却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功率,以歼灭敌人。


莱茵演习:

作为危机情况下被大幅度降低能力的次时代量产型海军舰船(原装甲巡洋被改为攻击巡洋级别),很多功能都惨遭阉割,不能像别的阵营主力舰那样独当一面,但在莱茵海军新体系下,只要每个舰船发挥好自己的职责,足以发挥出其优势。一旦光影级攻击巡洋舰有着合适的输出条件,她依然将会大显身手。(或者是战役里的欧根亲王号那样为俾斯麦号挡刀)


发展历史:

   巡洋舰在海军的地位一度在一战结束十多年后被逐步替代。但直到二战结束十几年后,大型主力舰逐步在新时代中崭露头角。导弹万能论被打回原形后,各国逐步思考新时代主力舰的建造设计。各阵营海军也并没能如同民间所期望的,复刻一战缔结新时代海军假日条约。虽然各国民众起初很不理解,但随着年月的斗转星移,全世界逐渐明白,并没有什么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一战什么也没能终结,二战也一样。一场战争的结束只是新一场战争的开始,神州与伊甸尼亚流淌出的鲜血尚未成河,拜占庭从没落中寻求奋起,而欧洲旧大陆的两个老对头,一个在虚伪空洞的胜利中戒心永存,一个从失败与血泊中站起,怒目圆睁——渴望着复仇与解放全世界的人民。还有一个国家在朝贡体系中注视着自己失去的力量与资源,被宗主国夺走的福祉令他愤恨不以,蠢蠢欲动……

当一个势力范围内有两个强者时,一山不容二虎只是时间和条件问题,当外敌不存在时就会显露出来。

    世界是有限的,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永远有一批人踩在别人的痛苦上获得快乐与安逸。众所周知,没有倾销地来剥削人血馒头,就没有什么“经济收益”可言。殖民主义国家把控着自己殖民地的全部产品倾销权,独吞所有贸易额。苏联、拜占庭与升阳帝国的崛起、各国科技爆发和军备充足的背后,是对自己国民与企业的空头支票,是债务缠身的孤注一掷。不打垮原有殖民体系让自己的产品有权利走向世界,眼前的泡沫工厂终将难以为继,走向萎缩……

没有平白无故的力量,力量都是收割来的,但你可以决定油箱里烧的油是谁,以及怎么烧。有时候后者也很重要

    海军水面舰艇是进步也因此从未放下脚步。对于莱茵来说,次时代海军舰船的大体战略方向和任务,一直是个难题。对上,要保持对拜占庭海军的威慑性与极高的地中海制海权维持,摧毁敌方港口和沿海设施,尤其是大量的海浪发电站等。对下,要对苏联海军进行绝对的优势保持和压制力,保证对日夜赶工的苏联海军舰船进行有效遏制,令其无法走出波罗的海深处,从而保障丹麦海峡运输航线的安全。无论是在大西洋,还是在地中海,其对舰船的可靠性、防护能力和直接攻击能力包括防空能力的要求都远高于太平洋地区。在这些复杂海域,更容易发生主力舰直接对垒的情况。但由于撒丁共和国直接面临着与拜占庭的对抗,德意志凯撒则负责在苏联冲击下顶住防线。双方对海军舰船要求尤其是主力舰,仍有着细微差别。因此在二战后莱茵海军要么通过通用型号模板进行适应化建造,要么是采用一些通用化设计的舰船体系,让多个不同型号的主力舰同时服役,完成战略要求。光影级的原型图纸——审判级战列巡洋舰就是如此设计的。

没错这次封面不但也是嫖来的,甚至都不是主角,这大概是审判级的无武装状态……吧……

    审判级战列巡洋舰设计较早,几乎与光荣同步,全舰设计方案受到了正在船台上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升级计划的影响,但舰体结构和防护理念由法兰西大西洋造船集团牵头主导。起初的审判级同样采用命运科技公司开发的早期型热熔主炮,俾斯麦级升级后采用的283双联装毫米主炮拥有相当强大的火力,以代替其原有的老式电热化学主炮,但被认为射程上有时会陷入劣势,也有后勤局官员认为有着浪费吨位的嫌疑。由于法籍人员的逐步质疑越来越多,这些群体开始探求吨位利用问题,逐步达成共识,发起了“吨位黑手党”的群体组建,并着手改良莱茵海军下一步舰船设计的吨位问题,起初团体的提案并没有被重视,于是原初的审判级图纸“ACR-22”变更为ACR23型,从2座4联装283主炮,全部放置于舰首,减少核心区段的设计更正为3座2联装283,即前22后2布局,小幅度象征性缩水一点点吨位。这一举动自然并没有让吨位黑手党感到满意,但莱茵海军给予这些激进派以还击,举例并证明新时代海军的决战主力舰之重要性。在导弹没落的时代,莱茵需要大型化的重甲强炮主力舰,以进行盛大的“战列决战”,或是“最终圣战”。不得不说德意志海军想要夺回自己曾失去或者说被压抑太久的大舰巨炮情结着实令人感到惋惜。双方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盛大的几轮辩论赛,引起光大群众甚至神州军迷(吃瓜群众下场是吧) 的唇枪舌剑。不过虽然各界舆论和莱茵国民甚至不少官员内心深处因为历史因素的某些情节和寄托,普遍倒向了大型舰理论,法兰西鸢尾海军也推进了黎塞留级战列舰的下水工作(前44布局),但后勤局强大的权利和优势依然拥有极大主动权(哪怕仅仅是一半多后勤局支持而已)。不过迫于压力还是妥协了一点,一个前44布局的254主炮的介于极端和半常规大型装甲巡洋舰成为了第三阶段图纸。

我都没想到我能发现这个现代化俾斯麦的图你敢信?

    然而这种妥协并不算结局,情报局接到在神州“度假”的莱茵协约指挥官得到的部分情报,或者说噩耗——令莱茵海军讨论存在意义许久的武悼天王级战巡即将开始测试其选中的电磁轨道炮型号。这一消息可以说对于莱茵情报部门与海军装备评估所来说,像是一种意料之中的惊恐与忧愁。早在天穹之梦计划组中,莱茵学习神州的电磁主炮构型技术,得益于一开始的明确目标,克虏伯公司的中口径120毫米轨道炮研制较为成功,得到了神州的赞赏和借鉴。但是当时莱茵的研究人员就注意到了神州对于电磁应用材料的深入研究之先进,神州很快将此主炮吃透并持续性开发更大型主炮的可能性。而莱茵则因为电磁应用材料的深入研究细节需要长期的投入,加上局势的紧张性,带着研究成果回国参与应用阶段,毕竟军备适应性还需要这些人才进行对追猎者的适配定型。

    当时莱茵后勤局在报告中就窥探出神州的电磁轨道炮研发情况,恐怕神州将会在一段时间后开发出更加大型的实用性电磁轨道炮,摧毁任何装甲。考虑到当时苏联还在开发线圈炮而且进度似乎很迅速,以此作为瞎想标准来对标似乎是应该有的准备方案。不过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诞生出这一想法的后勤局负责人几乎在下一秒内就对自己的想法发出了嘲讽——什么叫做准备方案?目前真的存在能够对抗大口径电磁炮的合适方案吗?这个问题的棘手程度几乎超过了汉斯煮的烂咖啡,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后勤局必然的例行公事对该电磁炮发展进行了预想性参数测试,也就是模拟型180毫米电磁轨道炮,莱茵代号“飞影”。(又搞电脑模拟是吧) 在数字模拟中,该主炮能够轻松贯穿2225毫米的装甲等效。这一数据令在座后勤局绝大部分官员陷入沉默。如果神州有能力建造如此强大的动能武器,那么苏联用不了几年也可能后来居上,万一发生这种局面,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在那之后,后勤局就启动了一项统筹计划,为其起了一个低调的代号“纱窗”,以掩盖人们的耳目,探寻对抗这种动能武器的方法。

    当然后来这些方案都陷入了阻力和瓶颈,开发进度缓慢,也就仅有一个理论上能够生效,这根救命稻草就是高密度约束式电磁护盾。命运科技公司首发成熟的两个设备分别是小型的“失衡”级,和偏中型号的“断绝”级。命运科技公司认为断绝级能量护盾的密度进一步提升和输出功率足以抵挡几轮电磁轨道炮的直接攻击,不过这毕竟是非常前沿的实验性设备,断绝不同于性价比较高的失衡级,其供能上升程度极大,因为要面对如此高速的强大势能在一个点甚至多个点上的攻击,毕竟这对能量释放的强度和精度包括相应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考虑到大型海军舰船有着广阔的前景,这一问题倒是还算好说。

矛与盾的对抗从未停歇过

    然而情报局接下来的消息更加令莱茵协约感到震惊,神州已经规划出新的海军布局,一款更加先进的战列巡洋舰将会被设计出来,而且初步计划列装数十艘(后续得知在战前部署30艘) ,量产型战巡的计划这么大的动静直接刺激到了伊甸尼亚和帝国海军,各国均出台了量产型主力舰计划。有情报指出苏联已经开始设计出来的新一代主力舰,并且也同样打算大规模生产。(NND,都下饺子是吧?)

    这一举动显然超出了莱茵协约的预料,量产型主力舰意味着大量的资源投入,莱茵以往的高投入、高生存性舰艇是否能够符合新时代战略目标和利益,成为一个大大问号。但可以肯定的是,图纸计划必须再次大改。不过就在此时,莱茵安全理事会最高理事长、德意志凯撒国总理——温特亲自下场,要求后勤局以新时代海军存在意义为出发点,定义巡洋级别主力舰的定位。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未来可能实际发生的战场情况来开发舰船,而不是完全倾向于战略任务。(无限岛虚拟模拟战场的适应性.jpg)

    后勤局海军装备保障所在论证中很快得出结果——新时代的海军除了担当自己原有的任务职责,将会在决定性战役中全力辅助战斗群进行战役。在战斗群介入战区后,海军将会同样编入战斗群,听从战斗群指挥官直属调遣。C5I系统的完全体架构下,战场信息的充沛共享和目标指示与指挥的简易度,各海陆空单位或者说编队将会以极高的拉扯度在战场上反复对抗,战场往往不会陷入焦灼,但却普遍进行着惨烈的拉锯战和转移性对抗。简单的说,新时代中的部队如同指挥官的双手一般灵活,高效执行着频繁下达的指令,海军也应当并入这样灵活的操纵体系中,统一听从战斗群指挥官的调遣。另一方面,在新的统一作战和后勤体系中,各指挥官也仍需要关心后勤的唯一一个环节——后勤战略资源点的控制力,众所周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战斗烈度增加,战斗群将会呼叫更多的战斗部队部署进战场上。后方的精加工战争资源也将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前线,但部署单位的上限始终要受到后勤限制,所以指挥官要控制这些铁、粮食节点来建立综合开采站,为部队提供食品和战争后勤建筑的建筑材料和战争供应链的组建资源,这些资源将被组装为工厂、营地、发电站的基础材料之一,也被组装为大部分的无人运输载具,形成更加庞大的后勤补给链条,为战斗群不断增加的单位提供稳定补给支持。这让这些节点变得非常重要,矿车的逐步开采过程中是可以被干扰的。新时代的海陆空单位往往被强调围绕着这些战略节点进行后勤打击作战。快速出动、灵活打击、压制后勤,成为了新战场的核心要素。

    在新时代的战场攻防体系当中,从遭遇战中率先交锋的侦查编队,到逐步部署于战场的装甲连队,最后被准备好并从后方调遣来加入到战斗群的战列巡洋舰,都需要时间差和消耗后勤资源。这种新作战环境中,似乎以往的破交作战又重新富有意义起来,只是这次目标变成了资源点直接穿梭的海上运输矿车。现在的思路又变成了重甲高速破交舰,或者是高速轻甲破交舰。审判级的图纸在风浪中再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但不管是吨位黑手党,还是大舰巨炮主义者,都没能想到的是,这一天会来的这么激进,这么不堪……情报局与度假的指挥官再度获知一个惊人的消息——神州所列装的将会是200毫米级电磁轨道炮,而非是原有的预计出的180毫米“飞影”模拟电磁轨道炮。这意味着神州的电磁轨道炮技术已经超出了莱茵的预计,这款代号“疾电”的神秘主炮成为了悬在莱茵海军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与此同时苏联测试新型反舰导弹,和伊甸尼亚正在组建质子撞击武器的消息,都严重刺激着莱茵海军和后勤局的最后理智——已有的任何防护手段都无法保证在这些多样性的攻击下幸存,新的情报显示苏联的新导弹主力舰破坏力巨大,但尚不清楚是一种高超音速的动能导弹,还是可能加装了类似分子扰动式装药的破坏性弹头。在得到命运科技公司无奈的表示该等级数据模拟超出了低预算护盾的承受范围后,有效保护舰船的思路最终被放弃了,这些成为了压死莱茵大舰巨炮想法的最后一根稻草……吨位黑手党就这样在情报和温特总理的双重帮助下赢得了他们自己都不想要这么过分的“过度胜利”。

审判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叠甲比较困难,在潜力上可能存在问题而且设计太过激进。

    最终审判级战巡胎死腹中,新的局势和要求策略,令芬坎提尼集团提交过的一款旧案巡洋舰被拾起,该设计由芬坎提尼集团完成,但思路参考过和吕贝克远洋集团共创时的一种新设想,德意志凯撒管这种舰船定义叫做“攻击巡洋舰”,他介于轻巡和重巡之间,吨位稍小,主要将能力提升至功能性和火力上,使其在火力方面一度甚至能压倒战列巡洋舰的水平,贯彻了只要火力足,防护全裸奔的理念。当然就算是吨位黑手党接收这个提案后,多多少少为了对标各国先进主力舰,还是进行了扩大,以完成其破交任务。

一战前确实有点道理,不过现在也就图一乐,而且光影还是撒丁共和国设计的。德意志也就擅长画饼。

    这个最初矛盾不堪的光影级原型方案,被称作CO-25B Offensive Cruiser (攻击型巡洋舰)。采用2座2联装283毫米聚能热熔炮,大幅度极端化的保留火力,缩水吨位至7000吨。但是在模拟测试中依旧不能在模拟型电磁炮战巡下挺住多久,尤其考虑到热熔主炮的射程低于电磁炮太多,即便聚能改良后都差的太多,面对这些先进的未知威胁,莱茵海军依旧踌躇不前。直到莱卡集团带来好消息——新型激光炮的研制成功,并准备参加仲裁者和光影级武器设备的选型……该武器类型对能量释放的程度天生要远超任意电磁武器、等离子体武器等。自然而然的武器系统就会大幅度缩小,毫无疑问就节省了大范围吨位和防护面积,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在这三者中,激光武器的能释放最具优势,但以常规技术来说性价比却最低,功耗很大(科技树点偏了)

    仲裁者没能采取这些先进的大型激光炮系统,核心原因就是因为供能的严重不足,该武器系统对能源消耗之巨大,令人瞠目结舌,因为激光武器在神州也有大规模研究和先进样品,尤其神州有着核聚变技术的强大供能带来的先天优势,但都因为大气层内杂质较为严重,导致激光武器射程受限,以及光子效率的利用效率太过低下到离谱等原因,该技术被认为尚不成熟。但经过伊甸尼亚早期和莱茵的技术合作,以及莱茵高能物理学研究所的不懈努力(顺道研究),莱茵逐步破解了效率问题,并且采用另一套清障用特殊低能高频光激光照射器来为主武器打开通道,甚至辅助其突破敌方舰船释放的主动防御烟雾、颗粒等,让主武器保留一部分能量攻击舰船。当然代价就是更大的能量消耗,因为额外增加了一个哪怕低能耗的激光发射器与主武器同步,这份代价依旧巨大。

激光武器的大敌一直限制其发挥,这当中的清霾用特殊激光发生器才是黑科技。

    激光技术不同于光棱技术,本质上是受激辐射的电磁辐射放大,作为一个双能级系统。首先,这需要大量高能级的原子,然后还需要一个能量恰好等于高低能级之间能量差的光子。根据受激辐射的理论,这将会产生大量的光子,这些光子的能量等于高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普朗克常量乘光的频率。

    根据受激辐射的理论,如果你想要造一个激光器,首先你需要知道增益介质高低能级(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能级差,然后需要一个外置光源进行光泵浦,将原子送到激发态。当激发态的原子数量大于基态的原子数量时,粒子数反转达成,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将大于吸收的光子。光放大由此达成。光源光谱的峰值频率应接近激发态和基态能级差对应的频率,也就是能级差除以普朗克常量,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光放大。在形成高级武器的过程中,或者说与几十年前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些“高能激光武器”的区别,就是光学谐振腔所提供的提升光束品质环节。这就需要在增益介质、频率倍增器、聚焦镜和一些其他项目与增益材料上大下功夫,以增大光学腔效率。莱茵在材料介质上选择了特殊红宝石与液态钬来进行增益,泵浦效率基本可达60%以上,相比于二次大战期间BQ值(光束质量等级)挣扎半天不超过4的那些反无人机、反导的所谓“高能激光武器”,如今这款代号“能量柱”的激光武器能够轻松突破BQ15,成为名副其实的“激光炮”。虽然依旧耗能巨大,但带来的效率提升与威力的正比例增加也是非常恐怖的,大大提升了武器破坏力,自然而然的,电转能效率也跟着大幅度提升,从曾经的10%左右到60%以上,终于激光武器进入了勉强划算的新时代。

    这门炮塔口径203毫米的大型激光炮的波长为160纳米,释放出的强烈紫外线波段闪烁力极强,因为需要工作时间才能释放出全部能量,所以在3秒内分3个照射等级攻击对方,最大额定功率80.5兆瓦,发射温度能够达到6826摄氏度,甚至在温度上超过了电浆武器,极高温度没有任何常规装甲能够抵挡,常规来说这种武器的威力已经不能用穿深来形容了,如果完全释放其功率,从第一阶段预照射融化700毫米,到第二阶段准照射840毫米,到第三阶段直接照射熔穿1260毫米。虽然这种算法也就图一乐,因为面对动能武器的大体估算算法在定向能武器面前完全不同的原理,包括目标介质的差异理念等,但依旧可以说明这种武器的巨大威力。也就只有这种具备独特优势的武器能够给予莱茵协约海军一定的心理慰藉来弥补创伤了。(虽然理论穿深数值上玄冥依旧高一些,不过这种对比没有任何意义)。

这款激光炮的能量利用和威力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强大的武器也必然产生强大的热量,全舰在研发时,莱茵与伊甸尼亚合作的分子冷却剂尚未完成,分子冷却技术是伊甸尼亚开发,并且进入实验阶段的高科技产物,莱茵在这一阶段主要负责系统化的整合与系统硬件设备的开发与量产工作。作为和平珍珠计划的少有的几个硕果,该技术在后续的雷神之锤自行火炮系统上首次大幅运用。在此之前,莱茵普遍采用一套自研的激光冷却技术。人们发现,当原子在频率略低于原子跃迁能级差且相向传播的一对激光束中运动时,由于多普勒效应,原子倾向于吸收与原子运动方向相反的光子,而对与其相同方向行进的光子吸收几率较小;吸收后的光子将各向同性地自发辐射。平均地看来,两束激光的净作用是产生一个与原子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尼力,从而使原子的运动减缓(即冷却下来)。长久以来该技术一直用于分子冷却和科学研究,莱茵一度以为伊甸尼亚的冷冻直升机也是通过类似原理,但得知不是后他们也十分震惊于伊甸尼亚分子技术的高超。但这套系统特殊之处在于通过分子冷却的方式贯通武器系统和各设备之间,通过巧妙的布置多点式冷却系统盒进行节点冷却传输,来为整个舰船提供强大的散热支持。这种方式需要绝对统治性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清晰(走线是门艺术,而把走线走成这样还让别人好修的,那你就是当代达芬奇,点名表扬F5和JA37雷的设计团队),传闻海军装备评估所的一些专员看一眼设备就能画出来其大致图纸,虽然东西并不是一回事,但图纸上的设备确实能够照常运转(什么忒休斯之船)。

人造机械设计的艺术之处在于方便维修和规划合理。大到武器排布,小到你家笔记本走线,设计经验和合理性一眼丁真。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讽刺的是,正如沙俄作家契科夫所说“如果一本书里面提到了有一把手枪,那它就一定会发射。”(或者说肯定会死人)由于光影级的吨位下降,以及其护盾系统的要求提高(能够响应神州8倍音速的电磁轨道炮并且进行有效的抵挡),耗能本身巨大的武器系统和护盾系统令这些不得不都惨遭阉割,为了保证火力优先,武器系统上功能被尽可能保留至80%左右,单火炮功率维持在60.4兆瓦,只有在抛弃了护盾系统或者延迟护盾充能时,充足功率的主炮才会以80.5兆瓦的聚能毁灭前方的敌人。另一方面,由于地表中雾霾粉尘的含量较高,一直是激光武器的大敌,尤其敌方舰船释放的干扰大颗粒烟雾弹与热箔片甚至外抛式、拖曳式雷达诱饵,多种信号诱饵等方式保护自己,顺手进一步压缩对方火控锁定射程(大部分此工作交给己方雷达和电子压制系统) ,但这对于激光武器来说,本来射程的优势反而容易在地表上变为劣势。尤其针对性的大颗粒烟雾气体混合物等,能够严重削弱激光武器的能力。因此在所有独立的激光炮台上,莱茵为其准备了一个小功率的独立低仰角低能耗高频激光发生器,专用于清障,为主炮清开发射通道,削弱敌方烟雾,减少主炮能耗损失(尽可能的)。该激光发生器的光子在泵浦过程中的用途和逻辑不同于常规激光,牺牲了能量释放等激光武器的要素,以高频集射的方式更高效的清理颗粒物,该模式下威力较低,但效果倍增,虽然主炮的威力因为多种因素下依旧被限制,但还算是达到了较为不错的射程,定位成了一种还算令海军满意的长射程武器。不过在关键时刻,该设备同样也可以更换模式,以较低功率和能量攻击来犯的地面、海军单位,效能和射程自然因为低功耗的定位惨不忍睹,但对一般单位的灼烧效果还算不错,问题是该辅助设备虽然独立在主炮炮塔之上,但共享有俯仰角,仅水平方向独立,而主炮因为节省供能消耗采用电液助力转向,高低机响应速度一般,因此不具备反导和防空能力。设计之初是考虑功率和需要额外的高度与空间等问题,所以没有考虑独立炮塔,毕竟球形炮塔上再叠个炮塔,问题会很多,也可能是成本控制,因为一个碉堡式的水平旋转照射器紧贴在炮塔头顶确实比较节省空间和能源还省事好保护起来。

毕竟不是朱姆沃尔特这样内藏式的,多多少少别整那些叠叠乐的违章建筑。(其实就是不想给防空和反导能力。)

    护盾本来应该成为光影级的标志性设备,或者说亮点设备,但神州的电磁炮和苏联的高超音速导弹令其成为了全舰不得不有的最大败笔。在预计中,海军装备评估所认为玄冥能够以2800m/s贯穿3100毫米的装甲(玄冥:小兄弟,这是干什么,太客气了吧),因此按照这个指标来更改护盾数值,以保证能够顺利启动护盾系统。让能量发生器快速反应速度极高的来袭攻击仅仅是第一步,由于如此强劲之动能冲击很有可能超出了离子激发态的摧毁能力,从而让一切徒劳无益,想象一下只要炮弹的速度够快,大小也还够用,那么就不会被3000度的激发态等离子体薄膜融掉多少。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断绝”级护盾发生器就在这个地方耗费了太多资源和能耗,最终令其能够以特殊的反应形式,如同一个圆柱一样准确与来袭电磁炮面对和消耗,然后最终以激发态爆炸收尾削减尾部动能。但换来的却是180兆瓦以上不见底的耗电巨兽,才能稳定抵御数字模拟的“疾电”主炮两发直射,虽然能够持续削弱接下来敌方的攻击,之后继续为铺设在舰体表面为主装提供140%的防护加持优势。但这个结果也是莱茵协约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在面对动能武器和化学能武器的双重威胁下,依靠电磁原理的能量护盾这一技术,没有更加庞大的供能是不现实的。但事已至此,新的装甲方案无法抵御多层攻击,必须要有能量护盾能抗几下是几下作为代价,莱茵只能在有限的暂时性方案里立刻选择好搭配选择,将未来托付给新技术的进步。

即便是莱茵引以为傲的高密度等离子约束式护盾,也对玄冥主炮束手无策。

    在基尔船舶工业与芬坎蒂尼集团的大胆尝试中,以往被德意志埃马克集团用于测试抵抗超强度钻头的材料思路被实用进舰船建造,他们使用一种传统金属化合物,由多孔泡沫铝和陶瓷以晶介改良后制成,被外行戏称为“泡沫装甲”,在加以改良后,将仲裁者驱逐舰的装甲材料以该思路方法进行模仿,制成了强度更高,但疲劳度依旧很差的表面高抗性装甲(即便经过加强和改良),莱茵海军认为这种材料运用方式易于生产,手段高明,单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多次抗性差,承受不起高等级的多次打击(,只能说是应对极端高速武器的临时之计。眼下由于更好的方案都还在测试阶段,而这种方式也不浪费资源,非常方便,随定为材料方案。这种在微观上表面类似蜂巢结构的特殊加工金属形式,用镍铬合金材料融合代替纯陶瓷球,在遭遇动能时会发生微量共振,令来袭弹体钝化并受到共振反应,同时合金球在遭到触动时,晶粒的结构位移会填充到基体空隙中,使原子作用力与来袭能量以反比例成倍的增加。在加以技术改良后,这一用作材料加工的技术的确能够令钢材料的表面抗高速动能冲击上升至一个量级水平。抗穿性能能够达到传统高硬度装甲的10倍,但特殊的设计令其不能多次承受超越设定标准的来袭攻击,会让材料疲劳度直线上升。(神州:你们给装甲通电不就完了,哦,没有大规模无线充电技术还缺电啊,那没事了。)

    为了保证舰体能够在危险情况下仍然具备作战能力,同样采用了一体化装甲盒理念,将核心舱室统一包裹在这套内核防护中,以240毫米“恩格玛·深海”惰性反应装甲为保护层(没办法,莱茵暂时最先进的抗破性装甲了,不算爆反的话。苏联:往后稍稍吧兄弟)。在主装甲带设计上,光影级放弃了采用主装甲内置,但集中了防护带厚度设计(加厚短裙和加厚丝袜) ,以在关键区域抵御来袭的高速攻击并节省吨位。主装甲防护区和底舱危险区150毫米装甲进行保护,其余地区40~80不等。激光炮塔均采取快门式设计,在不攻击时,前快门护板关闭,保护武器系统,后快门打开,排出散热系统的废气,开火时快门护板以毫秒速度打开,给予武器通道以攻击敌方。炮塔外层由60毫米塑钢装甲保护,核心防护层采用240毫米泡沫装甲统一加强,在护盾加持下拥有3400毫米以上的抗穿水平,并赋予了200毫米恩格玛深海装甲模块增强,总共提供2000毫米抗破水平(该装甲抗破性能一般)。但实际上,由于该装甲特性问题,在遭到几次攻击后性能就会直线下降,预计下滑30%以上。因此没什么机会在玄冥几轮射击中幸存。主装带内部是双层60毫米泡沫装甲倾斜布置的防护用隔舱,虽然也堆积一些无关紧要的杂物箱,并拥有一块50毫米的塑钢装甲防破片背板,防护水平基本上与炮塔相等,但由于多层设计,在抵抗性上稍高一点,以维持舰船生存性,抗破上升到2600毫米。由于护盾的存在,水平甲板仅仅依靠60毫米泡沫装甲和20毫米塑钢装甲防破片层提供防护,虽然不具备对伊甸尼亚维和轰炸机携带的航空穿甲制导炸弹防护能力,但由于光影级统一装甲盒的存在,没个几发航弹也别想击沉或者瘫痪舰船,武器系统特殊的球形防护造型搭配厚重装甲加持的无弹药库核心区则保证其不会被航弹轻易击毁。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这套护盾系统对质子撞击武器毫无作用,容易形成介质,所以避免面对撞击炮时让护盾与来袭攻击发生反应,好在泡沫式装甲相比于常规装甲,有空间介质的存在令其具备一点抗性,不至于和常规钢装甲一样被直接撕碎。

在工业上非常实用的前沿设计,但本身不适合作为重型装甲,改良了介质与结构后,还算勉强,但这也是无奈之举。不过好在生产简单

    水下TDS设计上,光影级的制造商芬坎蒂尼集团一再推荐普列塞水下系统,但经过深思熟虑后,依然还是采用了圣纳泽尔深蓝工业和法兰西大西洋造船集团的经典之作,这款初代黎塞留战列舰流传下来的法式水下TDS优点依旧非常鲜明,莱茵不缺船台和优秀船舶技术工人,德意志凯撒的中高级技工学校每年为莱茵提供量产化制造业人才,拥有技术的技工在莱茵享有较高地位,所以更加消耗产能的多层法式TDS结构是很好的选择。相比于仲裁者的法式TDS,光影级在其基础上额外于在外面安装多段式20毫米“恩格玛·深海”惰性反应装甲作为额外空舱(安全裤,好耶),接下来才是首先在40毫米塑钢装甲后填充的改良型超压泡沫与合成橡胶,外部空舱由于是额外架构,引爆鱼雷后直接解体,不会产生进水(什么被动自动抛弃式空心奶罩),特殊材料舱室继续吸收能量并且产生挤压,反推来袭能量同时不会进水与装甲崩落。舱室身后是底部外壁的100毫米装甲与是两个储存非牛顿液体的液舱,进一步吸收和消化舱壁的冲击力与能量。之后的最后两道40毫米塑钢装甲板分割舱壁形成空舱结构,阻止来袭的攻击。突破了双层40毫米后,攻击才能抵达装甲盒。相比于仲裁者为紧凑而阉割不少的舱室纵深和完整体的多层防护,光影级TDS系统包括装甲盒在内可以具备2400毫米抗穿水平,能够抵御900千克的鱼雷直击,但是代价就是阻力大大增加,并且依然没有放开舱室纵深宽度(就这宽度都和玄冥一样了),因此防雷性能虽然不错,但依然谈不上超强,也就堪堪达到和光荣与太刀一样的水平。(毕竟一个钛合金底层结构,一个纳米机器人减震传导)。

只要你的材料学过关,那么黎塞留的TDS设计就算不上过时,这才是永远滴神(就是有点占空间)

    虽然莱茵海军有着不少二战后下水的先进导弹驱逐舰,如天际线游侠等。但为了让次时代舰队仍然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光影级的三号炮塔后部依旧填装了40枚最新式的“天苑IV”先进远程舰空导弹,正常状态下一般由仲裁者或者地面的“苍穹”弹道导弹拦截系统进行制导。虽然现代雷达对大部分目标均无法感知到,但对一些远程的弹道导弹由于无法被战斗群指挥部辅助电子干扰,或者自身缺乏高性能处理器进行干扰,依旧可以被有源相控阵雷达捕捉到具体信息,天苑系列导弹的开发目的就是一款远程防空和拦截弹道导弹攻击的导弹系统。但是由于苏联大量导弹的威胁,光影级不能随意的发射该导弹拦截敌方反舰导弹,所有舰员都被告知无论如何宝贵的天苑导弹仅仅能够用于防空和拦截高威胁的弹道导弹,再加上苏联红海军使用近快战法发射高超音速导弹(导弹舰拼刺刀),往往在天苑四导弹的上升段就已经完成了攻击,所以在海战中并没有任何天苑导弹来为舰队提供反舰导弹拦截,这一任务被交付于其他导弹驱逐舰发射的昂宿III来完成。天苑四长5.8米、重1.2吨,最大射程400km,射高3.6万米,最大极限飞行速度能达到9马赫,平均飞行包线6马赫。导弹同样也采用半主动/主动重力波反馈制导和半主动、主动雷达制导,在接受传感器信号后计算目标参数,判断跟踪目标在自己拦截抵达时的位置并前往,接近敌方后开启自己的小功率重力波感应装置,在分辨目标后进行打击(代价是主动重力波制导令导弹探测敌方目标时距离较近)。由于无法有效判断常规飞行器的变轨,因此攻击如敌方空军这样的多次变换位置的目标时,射程被大大压缩至50公里内的不可逃逸区,该导弹采用15吨推力的矢量超燃冲压发动机,功重比达到了12.5,动力段时间240秒,搭配可变陀螺舵与前伸缩式可动鸭翼,最大过载达到34G。并且具备多导弹联合攻击算法,能够多枚导弹分配攻击路线,同步末端多截击方向,围堵敌方空军。除非目标在其上升段就消失了或者脱离不可逃逸区,否则不可能在逃逸区内规避多发不同末端攻击方向的天苑四导弹,当然该导弹弹头威力有限,无法单发摧毁敌方大型飞行器,并且各国大型飞行器都装有电磁干扰接收增幅器,以接收并运用战地指挥部总计算机传来的电磁干扰战法,压制来袭导弹。但天苑IV依旧保持着较为优秀的防空效率——前提是有仲裁者引导下。

小型航天器一旦被天苑锁定,而且被多弹联合攻击,基本是九死一生。

    当然在支撑这些设备的前提下,是一颗强劲却又不堪重负的心脏。为了限制吨位,光影级依然使用了两台供能与传动一体化引擎组成的动力包(又尼玛双引擎组动力包是吧)。由于光影级动力系统开发时间较早,也仅仅在定型前经过一次技术升级的更改,依旧采用人工氦3引擎进行供能(光影:什么叫依旧?我燃料方案明明和仲裁同时指定的,同为次时代海军计划组,登场晚就让她先入为主了呗?)。单台SP CL-G2002能够直接输出30万马力,架构于引擎核心上的发电组模块将该引擎机械能绝大部分都转为电能,单台供给300兆瓦。然而三台主炮三台副炮加独立火控系统就拿走300兆瓦,全舰其余系统供电60兆瓦。“断绝”能量护盾则占用了剩余全部电能,还抗不了两发玄冥主炮。但木已成舟,为了保证光影级舰体羸弱的抗破性能和一些定向能武器的攻击,这个能量护盾是必须存在的。舰船机械能动力输出16万马力,标准排水量7200吨,满载排水量9000吨,舰体较为紧凑,但由于防护系统尤其水下TDS空间占用严重,在作战状态下航速仅能达到31节(莱茵海军日常,为了增加防水中弹和增强水下TDS,船底都鼓着大圆包的额外防护带,水中阻力大),但在超载引擎后依然可以达到37节。(帝国:论如何拥有高航速的同时保持防护性,还得看我们帝国舰船设计啊。莱茵:你发动机技术不行就直说)

小日子的舰船设计还是相当高超的(大部分……)

    虽然全舰和仲裁者级一样自动化较高,但前者被海军后勤保障所诟病的排水量与舰体较小,无法布置多少无人损管系统,也就配合损管人员达到二战期间驱逐舰水平(反正船小),仲裁者级舰员76人,自动化无人维修机14台,当然这不包含固定式自动灭火系统等装置,专指可以自行移动舱室,配合人员进行多地块损管的可移动无人维修机器。和各阵营一样,船只损管可以使用高硬度快速固化合金,对船只裂口进行迅速抢修,并在无人后勤链的供应下将原有材料修补至破损部位,并进行相应加强,以达到接近原设计水平,理论上在最后经过盟军造船厂(船只前线修理厂)的维修更改后,能够达到原厂水平。即便长期于海上执行任务,在先进损管设备后后勤供应链的支持下,基本上也能达到同样效果,因为只要时间够长,各国主力舰是能够得到移动海上修船厂支援的,在海上进行移动式休整,甚至维修作战两不误,太平洋战争期间伊甸尼亚就收到过女灶神号这一当时开创性移动海上修船厂的支持,才拼尽全力击沉帝国数十艘重要战舰,奠定自己灰色幽灵的海上奇迹。不过由于该桂冠太过于沉重和神话色彩,而神州与帝国的海军力量已经令伊甸尼亚太过忌惮,为了保证最强称号不跌落神坛,企业号退役后命名权被雪藏,没有任何一艘船被命名为新的企业号,以避免破除金身,从这点也能看出伊甸尼亚对神帝两国海军的问题已经感到十分棘手。

埃塞克斯:导演亲儿子了不起是吧?

    就这样,光影级的所有项目基本修正完成,各方都满意或者被迫满意的将其投入量产,好在最高理事会同意了几艘海军旗舰和特殊舰艇下水,以作为关键战斗的翻盘点使用。而各成员国造船厂也开始加足马力铺设龙骨,开工生产。预计十年的时间生产并交付30艘光影级,以对标光荣、太刀、玄冥、波塞冬的数量进行量产工作。光影级的最终生产可谓是充满艰辛,强调吨位紧缩的初衷却又被各国主力舰数据冲击导致吨位超标,即便没面临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局面,依旧在性能和参战条件上显得捉襟见肘,在舰队对抗时极度依靠驱护舰和旗舰的能力。除了欧根亲王姐妹、阿尔及利亚、扎拉姐妹等个别船只在战前升级以外,其余光影级只能说是应对方案的合格产物,后勤局认为如果不考虑其制造过程对于莱茵来说较低的投入这个优势在内的话,不比各国量产型主力舰有着什么优势,仅仅是各有亮点而已,尤其是面对先进的波塞冬和玄冥,明显在单舰作战能力上常规光影级有着略微劣势,需要特性补足。不过好消息是对各国的导弹和个别爆炸性能武器抗性不错,护盾能够保护其相比于其他主力舰承受更多的该类型伤害,也包括玄冥那种通过大功率量子计算机突破电磁封锁制导的搜猎飞弹。

    值得一提的是,光影级的厨房和食堂被芬坎蒂尼集团进行了特殊利用,具备了一套完备的传统手工意面烹饪能力。该舱室能够做出至少几百种不同口味或者说形状搭配的意面(毕竟意面种类囊括挺多的),所以不管是德意志还是法兰西服役的舰船,舰员们的菜谱都跑不了大量的意面作为常客,好在种类多口味差异大,也确实是撒丁共和国的传奇料理之一,可谓是百吃不腻。全舰不同于苏联舰艇和帝国舰艇,对成员舱室舒适度保持非常重视,不过光影级确实缺乏合适的娱乐区,仅拥有休息室,空闲时间船员一般只能打打台球或者围观别人打台球(就俩桌),打打桌游、卡牌之类的。或者观赏反苏和抹黑不列颠尼亚的电影,比如布尔战争之类的。由于近些年来局势和政治问题,也观看了很多反对伊甸尼亚和苏联两国依靠制度和阶级话题执行霸权主义的电影(其实莱茵在非洲的新殖民理念本质也差不多,只不过是理由和行为正当了些而已,如果当地人继续这么废物的话,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互惠互利)。不过考虑到外交上的因素或者说片源比较少,很少观看一些讽刺神州的朝贡体系或者太平洋霸权主义的电影,但私下里还是有人围观如神州王公皇族制度之类的问题,另一些人则不以为然,认为各阵营自己区域内的管理是不该关心的问题。

有些舱室就实用主义比较高了

    但光影级的舰长都是精挑细选,拥有严格政审和观察的优秀领导层,即便莱茵国内早就通过公开的电视会谈亲眼目睹了温特总理和苏联政府的和平沟通失败后,人民早已经将阶级斗争和对苏态度分开看待(之后会有篇幅简单描述一下这次和平会谈,(和平会谈× 战略目标揭示✓) ),但在俾斯麦击沉胡德号事件后,莱茵还是对主力舰舰长进行了重新评估,不但要忠诚、分开看待阶级矛盾和苏联威胁,还要拥有客观性和大局观,光影级的舰长往往要更加理性。可能是受到莱茵协约数字化政府和技官治国的影响,这些特质早在莱茵联合海军高级军事院校中就有很多优秀学员已经具备,他们坚信数学、科学才是拯救莱茵人民与未来的手段,一切都可以被换算成数据,一切都能被计算,在大数据的背后,是真正的答案。(又是麦克纳马拉主义是吧?)但不同于技术性人才,他们此方面特性没有被放大,所以还不至于成为技术宅那样的人,本质上还是热血军人。莱茵协约安全理事会对光影级舰长很有信心,甚至对他们的期待超越了绝对忠诚和富有信念的圣殿级舰长(毕竟文科书读多了脑子容易整些虚无缥缈的,比如艳阳支援机驾驶员,典型的精神神州人)

俾斯麦:肘,跟老娘近身对射  胡德:卧槽,别!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光影级攻击巡洋舰,将会用她绚丽夺目的紫色光芒,焚灭一切来犯之敌,这道紫色的光辉,也将指引莱茵联军走向胜利和自由……


单位语音:

出厂:

光影级巡洋舰编入战斗序列


选中:

光影候命

光子运转正常,武器系统检查完毕

动力系统,正常,火控系统,正常

全舰都在您的战斗序列里,长官

我期待着光芒闪烁的一刻,全舰都期待着

Missile systems operational

(导弹系统运作中)

供能充足,随时可以进入照射流程

我们是光子的代理人

随时准备破交作战


移动:

引擎系统额定功率输出

没有光快,但比光更强大

明与暗的对峙

光与影的结合

时刻威慑敌人的海洋

Engines primed

(引擎启动)

前往预定攻击地带

大洋黑洞正在转移


攻击:

炮塔快门开启!准备预照射阶段!

开启快门,照射目标!

这杆光矛将会洞穿一切

光影的制裁!

聚焦敌军核心区,烧穿他们

让这股能量释放出来!

他们将会感到无比炙热的光芒

你将会如同紫玫瑰一般绽放

谁才是盟军先进巡洋(对波塞冬)

我就是为此而生的!(对光荣)

我,不再畏惧于你!(对玄冥)

你们就是死性不改,对吧?(对太刀)


攻击(对空):

天苑IV锁定目标!

Rockets's red glare!

(火箭红光闪烁!)

Let loose the Rhine fury!

(让我们释放莱茵的怒火!)

Ready the IR decoy fire

(准备干扰弹)

Launching gravity wave seekers!

(发射重力波导弹!)

locking missile coordinates

(锁定导弹坐标中)


触发(接收重力波目标时自动播放):


Missiles ready for launch

(导弹准备发射)

Guidance system checked completed

(制导系统检查完毕)

Let the missiles fly!

(让导弹腾空而起!)

Clearning the skys!

(清理天空!)


移动攻击:

海域之上,你将无处躲藏

冷却系统正常,维持武器系统输出!

This will be a sinker!

(像船锚沉入海底吧!)

大洋的黑洞将会吞噬一切

矿车、基地、舰艇,我们照单全收

全舰,让敌人体验一下激光手术刀


技能:

动力引擎,超负荷运转!

分配护盾能量至舰船系统!

上峰有令,以命换命!

这场战斗值得我舰全力以赴!

全舰立刻进入最佳战斗状态!

全舰注意!解除护盾,撞击迎接准备!

开启引擎过载!极速前行!



战斗中:

进入准照射和全功率照射阶段!

你将会被融化成渣滓!

持续照射弱点区域!

我到看看你能坚持多久

光能聚合!

撕裂黑暗!

光影,正在闪烁……


被攻击:

护盾还在充能,全员注意防护措施!

损管!准备应急预案!

破交行动受挫,计划需要变更

这艘船比我们更重要,控制灾害!

全舰正在艰苦作战



撤退:

坚持住,上级可没批准我们沉没

这艘船绝不能抛弃

我们要把她带回修理厂

在炮火中也要坚守这艘战舰


被击毁:

全舰进水倾斜!批准舰员撤离!

舰长将与战舰共存亡

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光影级攻击巡洋舰 0.6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