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國古史傳說的意義(一):燧人氏;伏羲;神農;有巢氏;倉頡;史前神話】

2023-06-29 19:55 作者:絕世勸學會  | 我要投稿

(節錄自臺灣大學王世宗教授《中國歷史通識》第一章〈中國文明的起源〉)
  用火顯示人力不凡,這是文明潛在之跡,解釋歷史的起源不能不提及用火一節 ,中國的古史傳說雖不豐富或精彩,但亦包含此事,燧人氏之說即使貧乏也具有「聊備一格」的重要性,足見中國的文明觀原與西方相同。傳說的燧人氏事蹟主要是「鑽木取火」而教民熟食,其功勞雖大,但所為甚為有限,這顯示燧人氏的傳說是出於釋古所必需,有如中國歷史的「前提性假設」,故與之相關的事情極少。相對於燧人氏,伏羲氏與神農氏的傳說事蹟頗不少,此因後者所代表的文明層次甚高於前者,或說畜牧與農業的文化較諸用火已進步極多,而與農牧事業相關的經濟發展頗不少,故伏羲與神農(尤其是神農)所為之事亦必繁,這是傳說所以可信的要素、也是其說流行的意義所在。動物的馴化與植物的栽植大約同時,然而後者的重要性或困難度又大於前者,並且畜牧屬於農業(廣義的農業包含畜牧業與漁業),所以伏羲所事與神農有交接重疊之處,而神農的功業自然勝於伏羲,亦即神農所代表的文明進化程度更接近中國歷史的創始。伏羲與神農象徵定居生活的開展,於是造屋成為民生首務,此乃農業時代之大事,為顯示此事非同小可並富於專業性質,有巢氏之說便應運而生,其人且與燧人氏一樣,厥功至偉,但所為單一。同理,文字的發明無比困難而重大,此非一人可能勝任,也非一時可以成功,其貢獻者眾多且無從查考,然為表此事偉大非凡乃有功歸奇才異人之傳說,此即倉頡一名出現之由。文明進展至文字使用的階段已經長久過程,此時文化絕不簡陋,民智大開之後神話自當不似從前易於捏造,而且歷史記載自此產生並累積不斷,事實既可考證,傳說面臨檢驗,「史前式的想像」乃無法再起,因此倉頡成為中國古史傳說的最後一氏。文字出現以後學術興起而知識傳播,各方人才的合作與交流使文明進化的速度大增,於是科技的發明與改良更為容易,然「英雄造時勢」的創舉在實際上既非常態,「一人一事」的古史傳說類型乃從此消失,銅器與鐵器的創造者不知其名,正是文明普及世間或已達優越境界的證據(此情約當古典時代開始之際)。

  在中國的史前性傳說中,上帝創造世界的故事不僅稀少而且淺薄(如盤古開天及女媧補天等說均無一神信仰),絕無前述傳說的象徵意義與正統地位,這表示中國文明的性格頗為現實,或者其知識不足,因乏追根究底的論理精神,故缺詮釋宇宙生成(事物源頭)而用以呈現「第一因」觀念的神話。神話當然與事實有異,這是因為神話是人對事實有所不知之下的臆想,而此種有所不知不僅由於無史可稽,並且由於其事具有超越性,非憑理性與經驗可以全然了解(世界何以出現一事尤其難以了解),所以神話的價值不在於其符合事實的程度,而在於其解釋事實的功效;易言之,神話創作的目的是說明事實所具有的真理性,其說可謂思索宇宙奧秘的替代性答案,學者不應以形式標準批判之,而應以精神意義考量之,亦即神話的可貴處不是其「合情」而是其「合理」,或說神話的優點出於思想錯誤之少而非事實陳述之精,畢竟神話所涉是不可知之情。如此,神話必為譬喻,此即神話必是寓言,其義不可以表面上的事情判斷,而須考其內涵以尋繹,否則必覺荒誕可笑而有所誤會 。神話所論是文字發明以前的事,而神話的流行乃至編造主要是在文字發明之後,這表示神話具有追本溯源的想法與教化人心的作用,然則傳說將強化神話的「真善美」價值,其集體創作含有菁英主義意向,故頗具深入淺出而寓教於樂之功,絕非民間凡俗人性互動之物。總之,看待神話須有善意與靈性,不當輕佻簡慢也不當刻板計較,而應懷有觀摩及共討之心,因為神話是人類的「天問」思想。據此可見,中國的史前神話富有科學性而缺乏哲學性(連道德感都不強),可信卻不可觀,學者爭相考證其實而忽視其理,即使事蹟因此澄清,結果絕非真相大白,此所謂「為學日益而為道日損」,甚失神話之神韻。


【中國古史傳說的意義(一):燧人氏;伏羲;神農;有巢氏;倉頡;史前神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