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之旅—大坪村、古南台云集寺、南台锦绣峰、大坪村环穿(2023.9.2)
慢慢适应了酷暑,感受了闷热的正常,这时长夏已尽,秋意随着徐徐的凉风渐渐浸染,挥手作别最后的长夏。聆听秋虫演奏的交响乐,又是一年的“鸣秋季”开始了,蟋蟀、织娘、金钟儿,油呼儿、板头儿或独唱或协奏无缝隙歌唱,站在广阔的音乐大厅倾听。每年一季的大自然的馈赠是无私的,一轮月,一缕风,一声声虫鸣入耳,秋开始拥抱世界。一叶知秋,随着蟋蟀的弹唱,那片落叶飘零不舍枝头,等待风起天阑,感受秋日的清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所有的焦虑、痛苦,无奈、悲伤,都是我们生命中过客,与其沉寂其中,不如等登高远望,消忧解烦。秋天是登高的季节 走保阜高速到山西五台县大坪村,大坪村是山里边的一个小山村,海拔1600米,不过几十户人家不满200人小村,四周青山环绕,祥云浮沉,沟壑里溪水潺潺,草坡上牛马游荡,羊群居山攀岩而食。 大坪村广场停车整装出发,沿六只脚轨迹,顺山路向北走,稍做前行,有两条路可上,顺山坡直上,此路陡且直上直下耗体力;另一条是沿山沟上行爬升,坡缓迂回,大队人马选择了顺沟而行,我与战神等三人直接沿坡上行,路虽陡但风景多样,上升不久就看到了怪树林,成片的树已枯却保留着往日的回忆,依然矗立在山坡接收时间的洗礼。继续上行到山脊,山脊侧面是断崖,岩石横立崖险危峻。靠里順山脊上行,过松林又一个大爬升,经过多次气喘吁吁之后出松林稍上行与朝山路交汇,沿朝山路到古南台。历史悠久的古南台与其他四台一样,在台顶同样有一座古朴的寺院,名唤“云集寺”。不同于五台山其他寺院的香火鼎盛,云集寺则略带些许的沧桑凄凉。静谧的古南台,古朴的云集寺,败落的庭院,虽不及众多寺院香火鼎盛,身处其中,却可以静静体悟到历史的厚重、时代的沧桑…… 过古南台、云集寺继续北行这时可以远观南台,南台祥云缭绕浮云流动如仙境,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南台。行半多小时,到南台—锦绣峰,峰顶为南台普济寺,香火兴隆。此时我们来的机缘不错,碰到许愿法事,听到了流传已久的五台山佛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普济寺前休整,感受佛光普照,佛音绕绕,心静如水水如佛来。带着佛光往西顺山坡下行,一直在松林里穿行,没有路的痕迹只有自己走下去,路陡柔软,松林之中行走不必过度加速,稍缓慢行,才能感受松林下行的韵味。下行下行到山下公路,順公路回大坪村……行程约十二公里,爬升近九百米 古南台云集寺,香火不盛。寺院门口倒塌的佛像、怪石,以及不远处供奉圆寂僧人的白色舍利塔,仿佛在向世人讲述古南台、云集寺往日的荣光 古文殊殿,《华严经》载:"文殊菩萨,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从母右肋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同等。" 文殊菩萨乃七佛之师,是大智慧的象征。传说文殊菩萨对朝台的人会“出八百里相迎,去一千里相送” 锦绣峰为五台山南台,位于台怀镇南12公里,海拔2485米,面积200余亩。五台山其它四座台顶皆连起伏的系列山脉,唯有南台是另为一峰。远望山形,莞如一匹卧马,站立山巅,又觉得好像立于覆盆。亦名仙花山,以野生植被闻名,台顶鸟语花香,犹如仙境。台顶象倒立的藻瓶,周围1里,细花杂草布满了整个山峦,犹如绿色的地毯。有诗赞颂:“策杖寻幽上翠巅,清凉春尽景芳妍。千崖花缀千崖锦,五顶峰连五顶天。梵召绕陵日月,经堂寂寞锁云烟。真容欲睹知何在,极目苍苍意惘然。” 台顶寺庙,也是隋文帝诏令始建,宋代重建时名为普济寺,后于明代成化年间重修,内供智慧文殊。寺内3间前殿,内供脱沙弥勒佛像;5间正殿为文殊殿,殿前有文殊画像碑;后殿为石窑洞3间,内置一尊石雕佛像和两尊菩萨塑像,其中,石雕普贤菩萨像,做工精细,色泽古朴,当为宋,元时期遗物。普济寺现有三佛殿和后殿两处主要建筑,三佛殿内供横三世佛,而后殿内则供狮子吼文殊菩萨,佛相庄严古朴,笔触细腻遒劲。 成佛无须菩提叶 梧桐树下亦参禅 据说: 哪怕只是朝着五台山走七步 也有很大的功德 500年的修行才换得一次朝台 朝台文殊菩萨道场 是生命的穿越 更是轮回的穿越 在世界佛教圣地圣境走一遭 感悟生存的意义 找寻心灵的归宿 体会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