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敏逝世八周年祭:造梦之人,追梦之子

我要怀着对世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谢意,放下我的笔了。
我就先走一步了。——今 敏
2010年8月24日6时20分(东京时间),今 敏先生因为罹患胰腺癌而病逝,享年46岁。这位举世公认的造梦者,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的现实,留下了未完成的遗作《造梦机器》和闻听讣告恸哭的人们。
八年后的今天再回眸,他依然是那个留下潇洒的奔跑身姿的造梦之人、追梦之子。


1963年10月12日,今 敏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19岁考入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进入大学后的今 敏将高中时期对高达系列的热爱转向了电影,而对电影的沉迷使他之后的动画作品带有强烈的电影气息。

在大学读书期间,今 敏就已开始在《Young Magazine》杂志上发表漫画《虏》(1984),并荣获该杂志第10届“千叶彻弥”优秀新人奖。以此为契机,他在1985年正式出道成为职业漫画家,发表单行本《海归线》、《恐怖桃源》,诡秘的想象配合细腻的画风,使得今 敏受到当时漫画界的关注。而今 敏早年的漫画作品就已经开始在探讨梦与现实的暧昧关系和人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这些话题了。

1990年,今 敏受到大友克洋先生的引荐,从导演手里得到了美术设定这一职位——《老人Z》,今 敏第一次参与制作的动画作品。由此,今 敏正式踏入动画业界,并在制作中获得了今后的人脉基础。

1991年,今 敏参与大友克洋和森本晃司监督的动画《回忆三部曲》的制作,担任编剧和美术设定,也正是从这部作品(三部曲中的《她的回忆》由森本晃司监督,今 敏编剧)中我们能够开始看到今 敏思想的体现:回忆的具现化,人物心理状态的多层次,以及意识对存在的侵蚀。今 敏对这部作品感到十分满意,认为其“无论是作画还是美术方面都站到了日本动画技术的顶点”,而他也在这部作品之后明确了自己对“交织的现实与幻想”的偏爱。

之后的今 敏还参与了《机动警察剧场版2》(1993年作品,押井守监督,今 敏担任构图设计)和《JoJo的奇妙冒险》OVA第一期第五话(1994年作品,今 敏担任编剧、分镜和脚本)的制作,并逐渐在圈内立足。1997年,今 敏作为监督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未麻的部屋》
(Perfect Blue)。

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雾越未麻为了从偶像歌星转型成为女演员而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并诱发一系列恶性事件的故事,而未麻则在现实与虚构的交错之中迷失了自我。

从处女作开始,今 敏便开始熟练地使用视觉语言去操纵观众的情感,甚至是迷惑观众的认知:在整体晦暗的颜色基调上,使用视觉冲击力强烈的色彩,去勾勒未麻日益脆弱病态的心理;不断地变换叙事视角,切换时间线,一次次的“梦醒镜头”,让观众认不清角色的身份,分不清自己是否处于幻想之中,一如影片中的未麻。
这部影片也因为形象的精神分裂,对现实认知的官能丧失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获得了堪比希区柯克悬疑故事的文本纵深,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影障碍,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今敏的思维深度。
2001年,今敏的第二部作品《千年女优》(Millennium Actress)问世,它向我们展示了他不那么具有思维侵略性的文艺的一面,也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电影的热爱(比如千代子的原型是日本著名女演员原节子,影片中有很多致敬黑泽明、小津安二郎作品的桥段)。

影片讲述了跨越历史剧变的日本名伶藤原千代子在暮年回忆她一生追寻心上人的故事。带领我们去体会那绵延的情思的纪录片导演(兼迷弟)与摄像师在千代子所回忆的影像流与现实叙述中来回摇荡,而千代子则从风华正茂的少女渐渐变成了仙风道骨的老妪,期间穿着不同时代的服装在不同时代的造景里奔走。但始终不变的是千代子对那个素昧平生的、萍水相逢的、给了他一把钥匙的戴着红围巾的画家——那个她追寻了一生的人——坚贞不渝的执念。
几乎每一个观众都会将这个本身已经足够完美化的故事再抽象一次,那不知在何方也不知去往何处的、次次与千代子失之交臂的擦肩而过的画家,是每一个人内心所最向往的的理想与追求,每个人都是执着得不可理喻的千代子。
今 敏先生葬礼的配乐《ロ夕テイオソ》(Lotus-2)即出自本片,也印证了这部影片是今 敏给所有观众的一把钥匙,他自己佩戴已久的钥匙。

《千年女优》承载的另一个今 敏的重要主题,是“轮回”。千代子在不同的年代始终做着同一件事,不断地追逐着,不断地重蹈覆辙。这种轮回不是普通的轮回转世,而是更本质的因果报应。“我认为轮回是一种‘关系’,在时间流逝中不断重复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像拉威尔的《波丽露》那样重复同一段旋律并渐渐延展,就是这种感觉。”这种轮回往复的感觉其实在《未麻的部屋》里就有所表现,而在《千年女优》中更为明确了。一次邂逅就这样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激起的涟漪变成了人生的壮阔波澜,展开了一幅生命画卷。
今 敏的第三部动画长片《东京教父》(Tokyo Godfather)于2003年推出,一反常态地带给我们一个平易近人的温情故事。这也是今 敏影片中与现实联系最稳健的一部,不过故事却是跌宕起伏得令人拍案叫绝。

这是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流浪汉随处可见,交通治安难以维系,三个流浪汉在圣诞节前夕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并踏上了艰险而温暖的寻亲之路。

影片中的情节设计步步为营,每一个令人瞠目的戏剧反转都有或粗略或细密的铺垫,让所有的圣诞节“奇迹”得以被我们所接受并深受其感动。这可能是今 敏最不“今 敏”的作品,没有了以往或在视听上或在主题上的锐利与极致,而代之以温润与暖意,也没有了梦境或者回忆对现实的影响。但这也可能是最“今 敏”的一部作品,因为其中包含的对生命的赞美、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与批判,是今 敏所一直追求的。
2004年今 敏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TV动画作品《妄想代理人》(Paranoia Agent)(共13集)在WOWOW卫星频道播出,获得了当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动画类评审团银奖。

美丽安静的鹭月子凭借小狗娃娃麻露美成为炙手可热的设计师,与此同时她也遭遇来自同行的妒嫉以及下一次创作的瓶颈。在一次夜归途中,月子受伤住院,她声称遭到一名手持弯曲金属球棍、脚蹬黄金滑轮的少年的袭击。在此之后,“球棍少年”的袭击案件不断发生,警官猪狩和马庭介入调查,发现受害者在遇袭前大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妄想逐渐变成了现实,而一切混乱的结束都还是要靠开启这一切的人。

TV动画比电影拥有更多的时间篇幅来操作,因此今 敏运用单元剧配合主线的方式将密度极高的剧情和庞大的社会意象与隐喻系统放进了这部作品里。《妄想代理人》将日本社会和国民心理都搬上了荧屏:喧嚣嘈杂的东京,都市人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渴求休息与解脱。而那个“球棍少年”正是这些臆想的集合体。妄想与现实,分裂与轮回,一直不停地上演着。

值得一提的是,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参展的是这部动画的第8集,这也是今 敏最喜欢的一集。其故事可以独立于整条故事主线,具有很高的完整性,用一种戏谑轻松的语调讲述了三个结伴自杀的网友人生最后的旅途,看后让人既感动又发人深省,既震撼又耐人寻味。这三个人还有着各自的形象内涵,并且孕育着“什么也无法诞生”的悲剧,一如剧照中“开朗的家族计划”却是要通过“避孕套”来实现,其中的讽刺意味令人咋舌。
2006年今 敏最为人所熟知的,自我表达最为成熟的影片《红辣椒》(Paprika)上映,并提名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是今 敏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无论是梦境与现实的关系、人的心理状态还是对社会的批判,都完美地体现在其中。

故事设定在在不久的未来,精神医学发展到更发达的程度,精神治疗师们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高科技仪器进入病人的梦境完成深度治疗,但有别有用心者利用仪器随意进出他人的梦境,作为“盗梦侦探”的红辣椒着手调查此事,并最终阻止了梦境侵入现实。

人们都认为这是今 敏自己所信奉的世界观的具体塑造与表现,经由电影的媒介改编筒井康隆的原著小说,并将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具象化、故事化,在精细的作画中实现自我表达。片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梦境的精神分析层面的种种问题,也成为了不少心理学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事实上,今 敏十分喜欢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尤其是荣格的相关著作,《红辣椒》最后的巨大化的女性身体就是引用了荣格的“阿尼玛”(Anima)原型概念(是指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
2007年今 敏参与了日本放送协会(NHK)的企划“15名动画人”,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公开的动画作品:《早上好》——一部只有1分钟的动画短片。

虽然只是一部不到60秒的动画短片,但其制作水准绝对不亚于一部OVA动画。影片描述的是一个刚过完生日派对的少女宿醉之后醒来的精神状态:肉体与精神的若即若离,在最后那一句“早上好”之后,形神合一。有人说这部短片是可以囊括今 敏所有的想法,是今 敏作品的精髓所在。
2009年由今 敏发起的企划《造梦机器》,因为他身体条件的不断恶化而搁置,在遗言中他也提到,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日本知名动漫制作公司MADHOUSE曾官方宣布,他们将继续这部作品的开发,至于何日上映,我们也许还要再多等等。


作为一个动画导演,今 敏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是用动画拓展电影语言表达的边界,因为动画没有场地造景和演员服装这些具体实际操作情况中的限制,所以动画电影能够实现真人电影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最能够代表今 敏电影风格的电影语言,是他的剪辑,尤其是匹配剪辑转场(matching scene transition)。为了实现梦境与梦境、梦境与现实之间场景的迅速切换,今 敏的剪辑方式种类繁多且独树一帜。在《红辣椒》开头4分钟的5组梦境场景里,每一组场景之间都是用动作匹配剪辑来连接的,而在片头的最后一个场景里还用了图像匹配剪辑。

匹配剪辑转场充斥着今 敏电影中的几乎每一个角落,有时候门一推开就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场景,真正的是目不暇接。今 敏还会使用回放、越轴转场、后撤拉远、黑帧跳切和划过切镜等等手法,几乎都是信手拈来而且绝不扎眼。他常常会把观众从一个场景扔到另一个场景,让人几乎来不及反应,有时他的剪辑速度能够更快让图像形成一种意识流的效果,入驻你的潜意识。

今 敏也是一个有名的完美主义者,只要有能力做就一定会去做到最好,因此他的分镜表十分细致,这也为实现时空的跨越提供了有利条件。今 敏总会去思考镜头与镜头之间如何实现连接,这种可能性的尝试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未知与神秘,而这没有精细的分镜是不能实现的。也正是因为追求精细与完美,今 敏先生才积劳成疾、不堪重负。

今 敏对色调的使用也颇为用心。如前面所提到的《未麻的部屋》中用色调来象征未麻的精神状态,《千年女优》中仿照《蜘蛛巢城》揭示命运的场景中的灰暗色调,《东京教父》中婴儿脸上的红润逐渐感染着流浪者们黯淡的脸颊,《红辣椒》中缤纷的梦境游行场景等等。颜色在我们未能察觉到它们的作用之前,已经完成了它们的情感铺垫和隐喻作用。
在今 敏的世界里,我们所熟知的环境并不是客观的,而是随着你意识的流动而变化的,即客观环境是主观意识的投射。因此他既能用环境的变化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也能通过人物的妄想和幻觉改变现实世界。

今 敏电影里经常有以人物主观视点镜头开始的场景,或许你认为这是一个场景的建立镜头,但当镜头撤回的时候才发现是人物的主观视角,今 敏已经将你带到了人物的视点之下,你的经验也因此被主观化了,所以你可能会和未麻一样惶恐焦虑不知所措。这种“主观化现实”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融来表现,同时也是梦境能与现实相交融的缘由。

我们再来回顾这五部作品的时候我们便能够发现今 敏作品惊人的一致性:对梦境和现实的探讨。《未麻的部屋》是精神焦虑,《千年女优》是戏梦人生,《妄想代理人》是妄想出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红辣椒》则直接是梦境侵入现实,《东京教父》虽然没有明确的幻想场景,但影片本身就是一种对时代的描绘和与之相对的期许,其故事是融二者于一身的。今 敏认为我们不能够明确地认知梦境与现实,不能够划分出一道清晰的界线,不能够判断自己是不是处于梦境之中。
这种个体的思维混沌联合起来就成为了集体无意识,而这也是今 敏观察到的社会现状。奔波劳碌的人们对周遭漠不关心,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浑浑噩噩地不知所终。身体和精神压力使得当代都市人内心的异化,逐渐失去了辨别真假善恶的理性和努力追求的热情。

相比起宫崎骏纯粹地建造一个幻想国度,为我们开辟想象力驰骋的新世界,今 敏的电影却往往和现实脱不了干系,尽管今 敏热衷于展现幻境,但这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并且与之相互照应的。《东京教父》最能够体现这一点,因为它将那个时候的穷困潦倒的东京细致地勾勒了出来:那是一个路人走斑马线被闯红灯的车子撞到都没有人尖叫的时期,那是一个电车里人人都看着自己的手机按键声不绝于耳的时期。

今 敏是一个更关注并且更热衷于表现社会的人,《红辣椒》中最后梦境的游行队伍进入了现实社会,每一个看似荒诞的动作场景都能在日本现实社会当中找到影子:微笑着跳楼的上班族、为了龙椅攀附向上的官员、拜倒在JK制服学生裙之下的痴汉和双眼已然成为摄像头的偷窥狂等等。由此,个人的意识被扩大到了集体的意识,甚至是社会的意识,我们无时不刻不在经历着梦境与现实的交错重叠。

今 敏先生对于动画有着极大的热情,他抛弃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一生沉浸于挚爱的事业。在他的遗言中,他还在向自己的妻子和父母道歉。他的匆匆离去给世界动画产业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有人直言:“今 敏辞世之后,我们就觉得日本动画的未来没有了。”
但大家还记得吗,那首名为Lotus莲花的送葬曲。将人带去往生世界的莲花,也寄托着轮回圆满的思念。今 敏先生有着对“轮回”的理解,他便也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死讯。他会像千代子一样不断地追逐、不断的奔跑,造梦的双手可以停下,追梦的双腿却不能失去。
千年以后,轮回的莲花将飘向何处?如果可以,请还让我们能够看到您的作品。
“那么,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