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人物志---郭璞
由于奇妙的契机,笔者还是决定再次写下永嘉郡城的设计者、中国风水学鼻祖郭璞郭景纯与瓯越的渊源。
西晋八王之乱后,国力衰微,自东汉末年的胡人南迁所造成的胡汉矛盾彻底引爆。中原大地爆发五胡乱华,神州陆沉。“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激增的人口带来江南土地开辟和生产力提高。在西晋太康四年(283)确立永宁、安固、横阳三县建制的基础上,东晋太宁元年(323),司马绍(明帝,东晋第二任皇帝)将临海郡温峤岭以南的地方设置新郡。新郡辖永宁(郡治所)、松阳、安固、横阳、罗江五县,以“永嘉”命名。
设置了新的行政区划,那就要建设新的郡城,于是本篇的主人公郭先生就闪亮登场了。明嘉靖《温州府志》记载:晋明帝太宁癸未(即太宁元年,323年)置郡,初谋城于江北 (即今永嘉县瓯北镇).郭璞取土称之,土轻,乃过江.登西北一峰 (即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状若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父老曰:“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称土太轻说明瓯北土质松软不适合建城,江南土质稍微扎实一点,可保永嘉郡长治久安。

郭璞选址温州城,上承西周秦汉,开启了非都城的一般郡城象天设邑的先河。何为象天设邑?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就以“定天保、依天室”为建立国都的原则。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相土尝水“以象天法地的原则”规划建设了吴大城。秦汉长安城法天则天,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号称“斗城”。也就是地上城池和天上星宿相应。
嘉靖《温州府志》记载: (郭璞)凿井二十有八,以象列宿。旧志云“白鹿城连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五行水谓东则伏龟潭.西则蜃川浣沙潭,南则雁池.北潦波潭.中则冰壶潭,因凿井、河以通贯之。”郭先生的永嘉郡城不仅上应星宿,还合五行,接下来还需深入研究一下这五行水,现今位于什么位置,还有什么故事。敬请期待。
郭先生后为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而遇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 ,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