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

2021-12-20 16:45 作者:思睿明精神心理  | 我要投稿

佛教正念的精神普世适用,不仅对佛教徒,对所有人亦有实质的帮助。

正念疗法,已被西方医疗界所肯定多年,并被运用在多种的身心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上,现已成为西方身心医疗的方法之一。

什么是正念?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我们的大脑每天会闪现非常多的念头,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些念头把我们的思绪越带越远,使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

为了让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需要一个焦点。

就像是同样看一部电影,在家里看,和在电影院看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家里看电影,有家人会影响你,小孩子会打扰你,甚至快递员送货上门,都会影响你。这些外在因素把你从电影中抽离出来,你需要按下暂停键,处理这些外在干扰。

在电影院里,我们会提前上厕所,会把手机调静音,排除一切干扰,我们会专注在眼前的大屏幕上,随着演员的悲欢而开心或流泪,我们完全沉浸、完全投入,就像我们也在情境当中一样。

正念思维强调关注当下,强调专注,强调沉浸于此时此刻,这样的思维方式,叫做正念思维。

正念思维的三条原则


思维方式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正念思维方式呢?有以下三条原则:

1.描述事实,而不是评价

评价、打标签都会阻碍我们看清事实。比如一位妈妈说“我儿子成绩差,都是因为太贪玩”,在这位妈妈的想法里,把儿子的状态放在了一个很难改变的位置。

这位妈妈把孩子的不爱学习,定义为天性里的贪玩,而在人们的固有思维里,天性就是从出身就有的,很难改变的东西。

如果我们用正念思维,描述事实,可能会是这样的表述:“我孩子成绩不理想”。

这样描述事实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看到问题所在,同时排除情绪的干扰,让我们可以更快定位问题,并精准解决问题。

2.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是一切的原点。

相比于“我非常容易紧张怎么办?”这样大而泛的问题,“我在很多人面前讲话的时候会紧张”这样的表述会更好一些。

“紧张”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结果,导致我们紧张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外在环境导致我们紧张,比如我们没有准备充分导致紧张等等。

“在很多人面前讲话”则告诉了我们具体场景和实际情况,找到了具体场景,我们能看到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能找到我们能改变的部分,会让我们离解决办法更近一些。

3.关注现在能做的事,而不是遥不可知的结果

对于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人类对未知永远是充满恐惧的。大部分人,在还有下场做事情之前,会先担忧,会恐惧。

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只有先去做了一件事情,才能知道最后结果的好坏。

我们头脑中对未知的恐惧,会消耗掉我们行动的能量,会让我们丧失行动力。

所以,以后我们再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时,先不要担忧遥不可知的未来,我们挽起袖子,躬身入局。


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