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中国近现代战略之青年润之首次用兵
青年润之首次用兵
指挥百余学生逼降3000军阀部队



北边军阀讨伐南边要经过湖南,南边军阀讨伐北军也要经过湖南。军队来来往往给湖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军阀到达的地方轻者鱼肉百姓,重则烧杀抢掠。
1917年,北边军阀部队南边的桂军(广西军)打败,败军由湘潭 株洲朝长沙方向溃退。
当时湖南的督军傅良佐属于北洋军阀的人,听闻消息后率领部队逃走,整个长沙成了一座不设防的空城。整个长沙城人心惶惶,因为这不是长沙第一次遭兵灾了。

为了以防万一保护学生的安全,校方决定师生们一起到阿弥岭避难。青年润之提出反对意见,找到学校领导说大家留在学校里是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的,如果离开学校反倒有危险。
因为当时局势混乱,学生们平时组织了志愿军,接受了基本的军事训练,虽然没有枪械,但是如果团结一致是有一定自保能力的。润之是当时学生军的连长。其次可以利用校园作为工事,抵御散兵游勇。而离开校园,没有稳固堡垒依托,学生们心里就会慌,在野战中很可能溃乱。同时如果大家离开校园那么校园肯定会被洗劫。老师们听从了他的意见,决心保护学校。
润之组织同学们行动起来用桌椅板凳堵住校门,修筑一些工事,在学校围墙上插满削尖的竹子,学生兵们往来巡逻,零星的散兵游勇看到这幅情景,都不敢闯进去闹事。但很快真正的危机来临。
一股溃退的北洋军大约3000余人,已经接近长沙城,这股溃军在猴子石附近徘徊。
为什么不直接闯进长沙城呢?
因为他们是被南方桂军打散的败兵,他们不敢确定桂军部队是不是已经占领了长沙。如果贸然进去,很可能就被抓了。反过来说,一旦他们确定长沙是座空城,必然会进去大肆搜掠一番,他们的第一站必然是第一师范。第一师范现在才几百学生,即便组织起来了,又如何能挡住3000带枪部队呢。

德胜大大精准把握了这股溃兵的心理,他大胆的提出,趁着这股溃兵惊疑不定主动出击。
组织学生们筹备物资包括:油桶、鞭炮、灯笼、锣鼓、火把等。
去长沙城的警察局借人借枪,同时赶赴长沙商会要钱

学生军兵分三路,20名警察扼守妙高峰,沿路不断有百姓加入,最后总人数达到200多人。
3000军阀溃兵呈一字长蛇阵朝长沙城进发,溃兵进入预设地点后,妙高峰上传来一排枪响,溃兵们惊恐的发现自己的正面、侧面、背面火光大起,呐喊声、锣鼓声、噼里啪啦的枪声响彻山林。其实是同学们把鞭炮点燃了放在油桶里。
随后山上传来桂林话“傅良佐逃走了!桂军已经进城!缴枪没事!”意思是城里没有你们的人,现在城里都是你们的敌人,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但是我们慈悲为怀缴枪不杀。3000溃兵派人交涉,润之说你们放下枪没人给5-7块路费,如果顽抗坚决消灭!(有威胁 给出路)3000溃兵乖乖放下了武器。
第二天,长沙商会出遣散费,把溃兵送上了北上的火车,长沙城和第一师范得以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