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4min回顾中国近代史!震撼!【考研政治速成/空卡】

2022-10-21 14:19 作者:弦转急  | 我要投稿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1.中英《南京条约》(《江宁条约》)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及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高考相关题目:(2018.4·浙江·8)❶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解析:“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项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B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贸易特权无关,故C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居住及租地权无关,故D项错误。

❷(2013·浙江·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B)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列强会齐心地帮助。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A项中的“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项“居住及租地权”在材料中并无反映。D项有较强的干扰。“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项错误。

❸(2020·浙江·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D)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解析:当时的统治者认为治外法权条款是权宜之策,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又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对中国司法主权的危害,故选D项;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可知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观念,排除B项;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项。

❹(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量检测·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D)

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       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政策       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解析: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是材料中清政府接受英国核定关税的理由,但不是材料本质的体现,故A项错误;天朝上国意指本国本朝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周边其他“蛮夷”的“中心大国”,与材料英国核定关税的不平等条约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中国爽快接受英国的核定关税要求,与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仅仅因为英国提出的税率比清政府原有的税率高,就爽快接受,可以看出清政府没有意识到由外国核定中国关税是侵犯主权的行为,反映的实质是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故D项正确。

2.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美国强迫清政府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美国享有了除割地和赔款以外的英国人通过《南京条约》所享有的全部权利,并新增了几项重要权益:①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规定美国人在中国与中国人及其他各国人发生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②进一步加强协定关税权。中国政府如果要改变税率,须经美国领事统一;③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④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教堂和医院等。

3.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10月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黄埔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法国人也得到了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样的权利。条约还特别提出允许法国在中国通商口岸自由传教,1846年法国获得了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利。从此,传教成为西方侵略势力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

4.《天津条约》及《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6月26日、27日,清政府分别同英法订立《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等10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船只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对英赔款400万两、对法赔款200万两。

1858年11月,清政府又与英、法、美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进出口货一律按5%抽税,外国人只征2.5%的子口税。

《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原称中英、中法、中俄《续增条约》,是1860年英、法、俄三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除确认《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①赔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准许招募中国人出国做工;④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⑤准许法国传教士深入内地传教,退还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高考相关题目:❶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B)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直到1870年,与《南京条约》无关,另外传教方面的特权最早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得,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项错误。

6.《中法新约》

1885年6月9日由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清政府承认法国是越南的保护国;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从此,法国不仅夺取了越南,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还首先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大大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也预示着列强对华投资时期即将到来。

7.《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马关条约》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形势下,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严重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

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九龙的条约。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借口法国租借广州湾威胁香港的安全,要求扩充香港界址。1898年6月9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北京签订,把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其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新界”租借给英国,租期限99年(1997年到期)。至此,连同香港本岛、南九龙半岛和昂船洲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全部落入英国手中。

9.《辛丑条约》

1901年,清廷同俄、英、美、法、德、意、日、奥、西、荷、比共11国家分别订立了《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为:赔款4.5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在此居住;清廷向各国赔礼道歉;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与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革职且永不录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从北京、天津到山海关的主要地区驻扎外国军队;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0.《二十一条》

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并加以扩大。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规定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11.近代中英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关于香港问题的规定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其附近岛屿,即所谓“新界”,租期99年。

12.结合条约内容简述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不仅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大大加快。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和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其成因

第一阶段:1840-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这一阶段,西方列强殖民政策由直接掠夺为主变为以商品输出为主。这一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工业革命取得突出成就的英法美等国,其中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因此,它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这一阶段,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俄国则以满足领土扩张野心为目的),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其主要表现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协定关税”最能体现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列强侵华的核心要求,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总理衙门的设立,适应了列强侵华的需要,也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此后,列强还直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可见,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列强互相勾结侵华等,构成了这一阶段列强侵华的基本特征。

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日益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殖民政策也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殖民地的依赖性更大了。它们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投资场所,其中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这一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的美、德、日等国。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此后列强在经济上大规模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侵略,同时政治上又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而美国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它侵华进入新阶段,同时也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由于义和团运动的抗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列强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制华”,极力扶植清政府,把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来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关系的演变

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

①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开拓世界市场,把矛头指向中国,试图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清朝统治者愚昧落后,闭关锁国,于是中外关系呈现对抗特征。清政府组织抵抗,但由于政治、经济制度落后而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上,清政府与列强勾结起来,在60年代,形成暂时“和好”局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张性增强,向清政府提出新的要求。清朝内部的顽固派曾一度利用义和团反侵略,但很快又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义和团。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化完全形成。

14min回顾中国近代史!震撼!【考研政治速成/空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