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代文学题库

2022-01-07 12:59 作者:答案鬼  | 我要投稿

一、选择填空

1、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相的形成,自然的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2、在作品内容是名画的同时,人们的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3、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4、王国维认为这是“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

5、“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6、“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

7、曹操的奸,诸葛亮的智,关羽的义

8、《三国志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

9、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余邵鱼《列国志传》、《隋史遗书》、《梼杌闲评》

10、明初高启

11、刘基《卖柑者言》

12、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

13、归有光《项脊轩志》

14、徐渭最能体现俗文学化

15、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等人《鸣凤记》

16、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7、《西游记》是神怪小说。

18、《金瓶梅》是世情小说。

《金瓶梅》的成书没有经过,一个世代累作的过程。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金瓶梅》在创作特点上被欣欣子序指出来是“寄意于时俗”

19、三言二拍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20、李贽的代表学说:“童心说”

21、“公安派”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理论主张“性灵说”

22、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学风也很多方面影响到文学。

23、清初学者对明代王阳明心学的“扬弃”,特别是对晚清李卓吾非儒薄经反传统思想的否定。

24、清代文学也表现出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的状态。

25、戏曲方面,在明代盛行的传奇已经文人化,杂剧更落实案头化的地步。

26、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27、王士禛(祯):“神韵说”

28、李玉:①早年剧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②晚年剧作:《清忠谱》

         ③后世影响:《清忠谱》第一次在戏曲舞台上描写了如火如荼的市民斗争,真实地再现出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让市井小民成为正义的象征,肯定他们的历史地位,使他们成为戏剧的重要人物,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29、洪昇《长生殿》

30、孔尚任《桃花扇》

31、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32、诗歌流派学说:沈德潜、翁方纲、袁枚

33、“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

34、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5、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36、李文蔚、尚忠贤、康进之、高文秀四人与《水浒传》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或者简答

1、“四大奇书”与“四大名著”

四大奇书:(1)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罗贯中的《三国通俗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相传为兰陵笑笑生所作的《金瓶梅词话》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2)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怪小说和世情小说。

(3)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

四大名著: 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通俗演义》,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2、明代文学特征:①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②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③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

               ④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3、“拥刘反曹”①《三国演义》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即拥护代表仁义的刘备政权,反对代表邪恶的曹操政权。

②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

③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刘备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群众的善良愿望。

 

4、《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①群像式②全景式③逻辑化,细节化④类型化,脸谱化

 

5、“台阁体”: ①流行于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则是指为当时馆阁文臣所倡扬而形成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

②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 ”,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③代表人物有:杨正奇、杨荣

 

6、“前七子”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称“前七子”。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

 

7、《四声猿》(p89):明代杂剧作家徐渭的一组杂剧的总称,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是明代杂剧的顶峰,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蝉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 、《女状元辞凰得凤》四本短戏。《四声猿》构思新颖,想象奇独,曲词热情奔放,纵横恣肆。

 

8、“至情”论“:是一种文学理论,学术界一般将其归纳于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从理性.上看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表达,《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9、“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组戏剧的总称,是明代戏剧创作的最高峰,包括《牡丹亭》、《南柯记》 、《邯郸记》和《紫钗记》,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他的“至情”论。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 在这“四梦”中,又以《牡丹亭》和《邯郸记》的成就最高。正是凭借这“四梦”,汤显祖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

 

10、孙悟空的形象:①在取经过程中,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如:在第15回说道:“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

②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具有一种强烈的个性精神。如:在第100回当中,对于那个专门用来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子的紧箍儿。一直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的粉碎,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③从不考虑个人私利,一心以事业为重。如:在第30回,即使他被人误解,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还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④随机应变,善于斗志。如:一会儿变作小虫出入内外,一会儿又化成妖精的母亲或丈夫去迷惑他们,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弄得敌人昏头转向,防不胜防。

 

11、“三言二拍”:①是明代时期三本传奇短篇小说集以及两本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由明代着名文学家冯梦龙编着而成。“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由明代着名文学家凌濛初编着。

②“三言”选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许多优秀的作品,既重视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曲折动人,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

③“二拍”基本上是个人创作,是我国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白话小说集。“二拍”的部分作品重现了当时市民的生活及意识形态。

 

12、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13、神韵说:清初诗派之一,创始人王世祯。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14、《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是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其艺术成就很高,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颠峰。

 

15、《儒林外史》,中国讽刺小说:①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作家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

②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在令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

 

16、《红楼梦》的叙事艺术:①写实与诗化融合。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所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加以诗画,唱出了美被毁灭的悲歌。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无情的花鸟,经过移情于景的艺术描写,便有了人的灵魂,人的感情,把黛玉那难以言传的苦情愁绪,淋漓尽致而又含蓄委婉的表达出来。

 

 

 

17、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三、材料分析题

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和艺术特征。(p23)

2、《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p306)

 


古代文学题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