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薪风波再起,威马岌岌可危
降薪又停薪,此时的威马汽车正面临着停产停销的生存困境。
近日,有消息称威马为减少开支,即将在内部启动新一轮的降薪计划以及全员停薪留职。据悉,有媒体报道称,威马汽车最快将在3月开始对员工实行25%工资发放且25%工资将是在打完75折之后的工资上发放,实际发放部门也将很少。此外,威马汽车内部部分部门在并未承诺任何离职赔偿的情况下已被通知居家不办公。
对此,青橙汽车已联系威马汽车方面,对方至截稿前并未给出正面答复。
据了解,成立于2015年的威马汽车作为国内首批新能源企业,用时16个月完成产品发布到量产交付过程,几度以亮眼的市场表现位居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列,与蔚来、小鹏、理想等车企并肩成为备受瞩目的造车新势力。好景不长,威马汽车自2020年开始销量下行,逐渐掉队头部新能源车企,旗下主力车型威马EX5、威马W6等车型销量也开始逐渐下滑。

数据显示,威马汽车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2.95万辆,同比下降33.3%。同期,蔚来、小鹏、哪吒、零跑、理想五家车企销量均超过11万辆。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在2019-2021年间,净亏损分别达到40.4亿元、42.25亿元、53.63亿元,呈递增趋势。新车交强险购买数显示,2022年12月,威马汽车上险量为548辆,同比下滑87.3%。
威马汽车销量掉队或与集团高管出走有关。据有关消息透露,去年8月,威马汽车负责销售的联合创始人杜斌离职;去年年底,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杜立刚从威马离任,资料显示,杜立刚精通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于2015年与沈晖联合创办威马汽车,担任威马汽车的执行董事、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主席,主要负责内部控制、政府关系及战略合作。而沈晖精通传统汽车行业,因"吉利并购沃尔沃"声名鹊起。
沈杜二人联手让威马汽车在创立初期顺利拿下百度、腾讯、红杉、成为资本、SIG 等明星资本及地方政府等多项投资。据公开资料显示,自创立以来,威马汽车共进行了A至D轮12次融资,累计募资超350亿元人民币。

销量掉队、高管出走、财务吃紧,此时的威马汽车已面临着停产停销的生存困境。据有关消息称,威马汽车大批直营店与经销商已停业,北京线下仅剩一家店正缩水营业。对此,威马的应对策略是战略并购APOLLO出行(00860,HK),旨在借壳港股上市。
据了解,今年1月12日,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拟 20.23 亿美元收购威马控股全资附属公司 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 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并将通过以每股 0.55 港元的发行价配发及发行288.25亿股。

正处在IPO关键期的威马汽车,还采取了上调单车售价的措施。
据悉,1月16日,威马汽车官方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针对W6、EX5-Z、EX5、E.5多款在售车型进行价格调整。调整后,综合补贴后售价上涨1.5万元-2.5万元不等。自国补退出后,多个品牌例如比亚迪、广汽埃安、几何汽车等均发布了2023年涨价通知,相比于上述品牌千元级的上涨幅度,威马汽车则直接步入万元级。

据行业分析,威马汽车价格大幅度上涨原因或与国补退出及其因原材料价格变动导致的上下游产业链波动等因素有关。在特斯拉降价的大背景下,威马大幅上调售价,更易使其销量进一步走低,进而失去其性价比市场与产品技术竞争力。
对此,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威马汽车虽然起步较早,几乎与"蔚小理"同步,但其未能抓住发展时机。当前的汽车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新老车企纷纷加码,各大自主品牌竞相上市,威马在此过程中,慢慢开始出现销量下行、资金链断裂等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威马汽车一直以来按照传统车企的营销模式进行营销,即与传统经销商合作进行销售,而同行业的"蔚小理"已经进入了以建立官方直营店、体验店等新零售方式为主要销售方式的时段;再者,威马汽车在互联网营销宣传与吸粉引流方面投资较少,后续虽举办过几次邀请KOL入驻的市场营销活动,但反响不大,且产生了吸粉成本与互联网获取用户成本的时间差,造成成本损失进而无法获得较高收益。

此外,威马汽车一直以来没有具备品牌特色的产品,而其同行业多家车企已纷纷成功研发特色产品,例如:特斯拉拥有超级充电桩网络、小鹏拥有自动驾驶、理想拥有性价比超高的豪华汽车等,而威马旗下产品主要在15万元区级且中规中矩。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威马汽车正逐渐失去其应对市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慢慢被市场与消费者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