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日方舟》全剧情主题梳理 及 整体价值观归纳(3.5周年)

2022-10-20 15:23 作者:Giraffowl_隔热服  | 我要投稿

只要我放弃论证过程,直接给出结论,那么就好写很多了!

所以,本文虽然说会整理归纳每一次剧情活动和每一章主线的主题,并尝试整理出统领至今三年半故事的价值观框架。但是,我不会尝试论证。


希望一直以来的赏析能让大家对我有一点信心——不求你们盲信我的归纳,疏漏自然是可以预料的。但还请各位相信这些东西不是我乱说的,是经得起推敲、值得去验证一下的。有不同意见的,我们可以在评论区进一步讨论。

(另外,是的,虽然细节处各有不同,但方舟全部的“正面角色”的价值观都可以用一个框架描述,我到现在也说不准是优点还是缺点。但我不讨厌,还挺喜欢的,因为我也想不到能跳出这个框架的价值观。)


之所以不论证,是因为整理这么多内容文本量实在太大,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以及,业余时间有限,我有更想写的东西。

但还是整理出来分享一下。来看专栏的我都假设你们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各位可以各自去验证每一个活动的主题是不是真就如我所说,因此我就不展示全部分析细节了。

同时,我也会分享一套归纳故事主题的方法论,当然就是我自己在用的。希望对有需要的读者有帮助。


下面开始正文。



定义1:什么是主题

说我误人子弟也好,不懂装懂也好,反正我就只说我理解中的“主题”,而不是更学术的定义。各位注意鉴别我有多大程度上在瞎扯。

“主题”之于一个故事(包括剧情、人物、世界观)
就相当于种子之于一棵大树。


比如说,如果想讲一系列关于“复仇”的故事,“复仇”这个种子就可以发展为两个主要问题:复仇有什么道理?复仇的边界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很直观,是内心很直接的想法,可以讨论的不多。而为了回答第二个问题,可以分别讨论:如果仇人不坏呢?如果复仇者当年并没有那么惨呢?如果仇人自己更惨呢?如果筹备复仇的路上积攒的美好,会因为复仇而失去呢?如果仇人对复仇者又有恩呢?如果当年是个误会呢?如果当年仇人是无心之失呢?复仇后如果并不痛快呢?如果复仇很困难呢?

在画出了边界之后,我们仍可以在问:如果考虑完这些之后,仍然想复仇呢?有什么可能的愿意呢?在这个想与不想、能与不能之间,角色们又有怎样的挣扎和努力呢?

由此,创作者获得了更多更多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展开成一段故事,一系列角色。创作者进而可以把这些情节和角色巧妙地打乱、纠缠在一起,加上文笔的润色,最后成为一个纷繁复杂的故事。


而作为想要找到关键主题的读者,就是要逆着这个过程,从茫茫多的情节和人物设定中,归纳出那个生发出一切的核心、原点。

这里也看到了,单纯一个词“复仇”,就可以发展出如此复杂的内容,所以,这个主题本身并不会很复杂,少则一个词,一个概念,多则一个简单的观点、一个短语。


这就是本文想要讨论的东西:每个活动剧情、每个主线章节的核心主题;故事线的划分,以及每条故事线的主题;当然,最终整个明日方舟的主题。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要面对的主要命题,这个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在目前这个版本,很多东西已经可以得到解答了。情节、设定方面还有很多未知,具体每个故事的主题上,仍有能玩出花的空间。但大方向上,不需要再等更多的情报了。


方法论1:主线及支线的关系

主线一般讲的是比较宏大的故事:整合运动篇是两座城、两个国、感染者和其他人的直接冲突;伦蒂尼姆篇是当今大地之上最强大国家的超关键节点,同时也是维多利亚、卡兹戴尔两国漫长历史中,各自沉淀下来的矛盾的爆发。

所以,主线的故事会非常复杂,可用字数非常紧张,既要讲故事、又要铺设定、还要展示思想碰撞。这就导致了很多地方难以充分展开,尤其是背景设定和人物的动机、价值观。

基于“持续运营的手游”这个媒介“碎片化”的特点,《明日方舟》(或者说意识到这一点的一众手游、网游团队)选择了一个比较巧妙的处理办法:在主线更新之间填充活动剧情,借活动剧情来解释主线中没机会解释的东西,无论是设定还是主题。


补充设定好理解,就是提供信息嘛,但主题、人物动机也是可以通过支线补充的——即使参与到两个故事中的角色并不同。

这可以说是“进阶”阅读技巧中,比较基本的一个点:找相似但不同的对照(应该有专业术语,但既然你我都不懂术语,那么明白意思就行)。

我最喜欢的具体例子就是《将进酒》中的郑掌柜和梁洵。他们根本没有交集,但他们遇到了一个相似的难题:

如果因为你的决策,造成了你无法偿还的严重损失或者人员伤亡,你是要以死谢罪,还是背负着这个担子活下去,直到把烂摊子收拾好、以换取解脱的资格?


郑掌柜犯下的错是那趟送酒盏的镖,搭上了很多弟兄的性命,在把杜遥夜养大、安顿好活下来的兄弟前,他不敢死。

以此,表现了郑掌柜看得比命还重的两样事物:要给九泉之下的弟兄一个交代,但同时更要对仍活着的人负责。


同样,梁洵也表示,如果因为自己自作主张地安排的老鲤这一手,而打乱上面的安排、导致三岁相失控,那么,对朝廷他愿意以死谢罪,但在给尚蜀地区的人们一个交代之前,他宁愿苟且偷生。

由此可见梁洵眼中比生命重要的两件事:一是指向朝廷的,二是指向百姓的。(当然还有第三样,不然就不会引入老鲤这个变数了。)


既然同一段剧情中无关的两人可以产生这样的对照,不同剧情中,两个处境相似的人自然也可以对照:

比如第九章的塔露拉就可以加入上面的对比,她也需要争取“以死获得解脱”的资格。

比如《吾导先路》的菲亚梅塔也可以和《将进酒》中的挑山工尚师傅在“复仇”、“讨说法”方面形成对照。菲亚梅塔是在理性上完全不占理;而尚师傅也明说,就算他死去的儿子在场,也拦不住他为儿子报仇的心。



回到主线和支线的关系上。

这一组组对照关系就形成了我理解明日方舟剧情和主题的基础:一定要非常重视剧情之间的互相阐释。甚至可以把主线看作“出题篇”,把活动看作“解题篇”。


未完全展开的主线作为“出题篇”最突出的例子是第八章,无论是阿丽娜、老魏、还是凯尔希的话语,在第八章往往都让人难以完全理解。

而如今回头看,他们的观点就好懂多了,因为我们有更多具体的故事支撑那些抽象的个人哲学感悟。

具体的故事总是更容易让人产生共情,不然的话,也没必要写故事、读故事了,只需要议论文一种体裁就够了。

然而,就算是读议论文,我们也是需要先调用记忆中相关的经历或者资讯,才能产生意义。不然只是对教条的复读或玩文字游戏罢了。共情的体验终究是比单纯理性的理解更发人深省的。


答题篇最突出的例子就《吾导先路》,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突破ptsd并变得伟大的安多恩、虽然曾经是败犬但因而找到人生方向的帕蒂娅、完全不占理但依然有一股情绪无法释怀的菲亚梅塔、为了高尚的团结而放弃个人道德正当性的教宗,以及他们之间形成的两层“光与火”的对照。

由于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某一点来写的,所以认真深入地去读时,往往都能把握住。在主线很容易跳过去的细节,在支线会有更充分的展开。

因此,当我们掌握支线主题后,重看主线会有新的收获。这些角色的具体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主线上的重要角色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


主题归纳1:活动剧情(实装时间)

接下来,我会先罗列每一个活动剧情的主题,并分享分析故事主题的一些经验之谈。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明日方舟》整体的主题:“苦暗中的希望与存续”,并归纳出这个主题在具体角色、具体个人上的体现:“跋涉”。

最后,才以此为框架,整理主线剧情的主题。

Side-Story

《骑兵与猎人》:好人之间的矛盾。

《火蓝之心》:为了正当的理由(家园),使用不那么正当的手段。

《喧闹法则》:前人的付出、信念的传承与时代的变迁。

《生于黑夜》:苦暗中寻找归处。

《沃伦姆德的薄暮》:完整指出苦、暗、希望、存续。

《密林悍将归来》:破除制度的神圣性。

《玛丽娅·临光》:骑士冲锋前需要先明确方向。(“苦暗”)

《孤岛风云》:朴素道德中的“善”未必就是前进的方向。

《画中人》:画中人在虚无中的立足点。(人人都是画中人)

《源石尘行动》:深入文化中的歧视与仇恨(“苦”,地球视角下的泰拉)

《遗尘漫步》:感性体验是前行的关键动机。(展开:年轻人真挚但容易冲动,老年人厚重但容易迷失。)

《覆潮之下》:在此岸的坚守 与 踏上彼岸的觉悟。*(把握不准)

《多索雷斯假日》:一种社会制度在特定环境下的进步性与局限。*(把握不准)

《长夜临光》:商业社会下的人生百态。(苦、暗、希望、存续,都有)

《风雪过境》:变革者们殊途同归、超越语言的信任。

《将进酒》:解决忠义两难的觉悟与智慧。

《吾导先路》:光与火的跋涉(超关键篇章)

《愚人号》:绝望下的坚持。

《尘影余音》:以愤怒与包容面对来自过去的苦难。

《绿野幻梦》:开拓与立足点。(多萝西就是没把握住关键的立足点而走偏了)

《理想城·长夏狂欢季》:历史偶然性下的身份认同。


故事集

《战地逸闻》:希望与存续

《烘炉示岁》:- (单纯在铺垫年一家)

《午间逸话》:为真正重要的东西付诸行动。

《乌萨斯的孩子》:走出过去的阴影/错。

《踏寻往昔之风》:何为家?(展开:忘不掉的归处、塑造现在的过去、故事发展的土壤)

《此地之外》:世界各地为理想而奔走的组织们。

《灯火序曲》:星星点点希望故事的铺垫

《如我所见》:希望支撑执着,执着带来代价

《红松林》:-(同《长夜临光》)

《阴云火花》:字面意思:阴云中的火花,也就是苦暗中的希望与存续。

《未尽篇章》(给感兴趣的读者留作作业,绝不是因为我看漏了)

《日暮寻路》:探寻骑士之道:应当为了什么而牺牲?(对苦暗的回应)(剧情中包含了这个问题的几个被否认掉的答案,以及一个最有可能是正确的答案。)

《好久不见》:人与动物(本质上是“对错与强弱”的讨论,现代视角下的泰拉)


方法论2:如何归纳主题

前面我们说过了,如果创作者有留意作品的整体感,故事里的所有情节、人物、矛盾都是源于一个核心的。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全部文本去突出一种感受,而不浪费。

左一笔右一划的故事,整体感就很弱,让人不知所云。处处都强调、处处都不能给人感情冲击,也就不能留下印象。

而《明日方舟》写得好、情绪饱满的篇章的整体感都非常强(没写好的自然没什么好说了)。


由此,就有两种归纳主题的方法:第一种就是靠直觉,把握住阅读过程中自己产生的情绪,看看它们都集中指向什么地方。

比如第十章刻画最多的两个角色:号角和蔓德拉,两人相关的篇章中,都在一次次地强调队长和队员之间的信任,而蔓德拉最后的一幕,最强烈的情绪莫过于“被全世界抛弃”、“被领袖背叛”。

“信任与背叛”,就这样被归纳出来了,然后就以这个为假说,去套其他角色和情节,比如曼弗雷德,比如赫德雷一家三口,比如变形者之王,比如自救军,比如推王一行人,比如罗德岛精英干员和罗德岛。

基本上都能套得上。那么,我就因此确认,这就是第十章的主题。


另一种方法比较“笨”,但不需要那么高的对文字、对情绪的敏感度,那就是把所有情节一一列出:每一组对立矛盾、每个人的内心挣扎、每一次行动。然后找它们重叠的地方,然后提出假说,再用假说去套、去验证。不断重复,直到有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主题。

这个在大纲在线、但文案发挥失常的章节特别有效。比如说《尘影余音》和《覆潮之下》。当然,大纲也出问题的情况下,那就没什么好分析的了,但目前为止,我对《明日方舟》的大纲只能说是... 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些小技巧,对两个方法都有用的:

一、关注开篇第一幕。很多时候开篇的导入剧情就把活动的整体气氛、大概范围讲好了。同样道理,很多时候看第一幕就对这次剧情的阅读体验大体有个数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开头往往会让人觉得云里雾里的,因为缺信息。但第二次看的时候,就能看到联系了。所以,真想要读出些什么,至少读两次。


二、留意什么时候给CG。给CG的时候往往是重要情节,有强烈的、关节的情绪需要抒发。所以无论是留意情感,还是按部就班的分析,都尤其需要关注给cg的场景。《日暮寻路》是最适合的例子:被商业联合的卡车逼视、和托兰远眺尚未开工的工厂、切斯柏最后的自白,都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情节,是强调玛恩纳心态现状(第一张)和改变(后两张)的瞬间。


小技巧肯定不止这些,我也懂得不多。这些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把握阅读时心中升起的情绪,还有明确找出所有关键矛盾。

各位可以回到原文去找找情绪爆发的点和重要的矛盾对立,看看我前面提出的主题能不能把它们全部囊括。


小结1:苦暗下的希望与存续

在整理主线的主题之前,我想先做一个小结,归纳出《明日方舟》的核心主题,以这个核心为框架,再去归纳主线主题。

主题如小标题所示:苦暗下的希望与存续

苦暗”来自临光家的家训“不畏苦暗”,“希望与存续”来自《沃伦姆德的薄暮》中,泥岩的台词。


进一步拆解,苦暗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苦”是直接的苦难,“暗”是无法明确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苦暗”

第二层:因为不确定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所以心怀善意的人要互相争斗,这是新一层的苦。第二层的“暗”则是因为未曾见过光明,所以身处苦暗而不自知的麻木,这在卡西米尔剧情最为明显,临光家族三部曲都在对抗这种“暗”。是没那么直观的“苦暗”。

第三层:理想主义者失败后,那高高在上的一声嗤笑。也就是切斯柏拼死想要反抗的东西,是比麻木更甚、更让那些想要改变点什么的人心寒的东西,是对未来一切变革的否认。有点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在英雄的尸体上耀武扬威的苍蝇。而这声嗤笑,不只是来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甚至还来自那些苦难中饱受折磨的人。是诛心的苦暗。



希望与存续的出处如下:

一步之遥,就可以毁灭这座城镇。

但我们的背后亦没有留下希望与存续,他们高呼解放,解放的只有怒火和仇恨。这只是常见的,龌龊的进军。(TW-7 群峦崩塌 行动后)

这句话表明了泥岩的追求:想要留下希望与存续。希望,即情况变好的可能;存续,即活下去的结果。有希望,文明才能存续;唯有存续,才有资格谈论希望。

这也是泥岩愿意以自己的寿命为代价,用最高暴力压下沃伦姆德的动乱的原因,即便她也是这个事件的受害者、也是想要讨要说法的人,即便这样做的代价是后来持续的追杀。她仍然想要能在大地上留下希望与存续。

(这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联系她作为萨卡兹的经历、成立泥岩小队的原因,这一切都是有根线串起来的。不深入了。)


把这两者结合,便是《明日方舟》一直以来的主题。


小结2:跋涉

把“苦暗下的希望与存续”放在单个角色、放在个人身上,就是跋涉。这个概念在《吾导先路》有至关重要的表述。接下来我都只会用《吾导先路》的例子,但其他角色都可以用这个框架分析。

跋涉有几个阶段:苦难、幻想、挣扎、明悟、重复。这个框架可以解释几乎所有正面角色,他们要么已经走过一个循环,要么还在路上的一个阶段。


整片大地上处处都是苦难,这一点无需我多言。但同时,在苦难中生存的人们肯定也有支撑自己的幻想、目标、想要的东西,总之,就是某个“不想死”的理由。不然,就不可能坚持下来了。

这个理由,便是“幻想”。而“幻想”可能很幼稚、可能很朴素,但总归是角色们走上旅途、走出舒适圈的理由。

帕蒂娅是对同族菲亚梅塔的单相思,菲亚梅塔是认为可以通过努力弥补和萨科塔的差异,安多恩是认为存在某种“得救”,践行者小哥是某种骑士般的正义感,塞西莉亚是去找爸爸。

(蕾缪安和莫斯提玛的个人矛盾还没显现,不好描述她们的跋涉。教宗太老了,已经无法考证他起步的原因。)


跋涉毕竟是走出舒适圈,他们要离开光明的拉特兰,踏上寒冷昏暗的土地,所以他们必然会受苦、会困惑、会怀疑自己的幻想、重新检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里便是跋涉的主要过程,也是苦暗的重要体现。通常要经历一次三观破碎,然后重新建立。

如果没有撑过去,那就是纯粹的苦暗、大地上的另一桩稀疏平常的悲剧。而如果撑过去了肉体的痛苦,思想上破除了最初的幻想而把握住了世界更真实的面貌,找到新的方向,那便是希望与存续的体现。而他们,也是给这片大地带来希望与存续的人。

然而,正如《日暮寻路》所揭示的,玛恩纳已经走过很多圈了:相信行侠仗义能改变卡西米尔,然后战斗、跋涉。当玛恩纳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徒劳时,年少轻狂的代价已经降临到临光家上,他从而认识到,独善其身是唯一自洽的骑士精神。但他依然困惑、依然面对着苦暗,所以,当他可以放下家庭责任时,他又再上路了。

这个循环会不断重复,直到他们放弃,或者死亡。


这样的角色太多了,比较明显的有艾丽妮、玛嘉烈、阿米娅、陈、塔露拉、焰尾、天火、王维娜……身上背负着大命题的基本上都是。

(凯尔希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根据《如我所见》第五个故事所揭示的,凯尔希也有懵懵懂懂的阶段,只不过她不能放弃,也不会死亡。是为无间地狱。)


借着这两点,我们就可以尝试归纳主线的主题了


主题归纳2:主线

前三章:铺垫+展示苦暗(关键是米莎之死,好人之间的争斗,纯纯的苦暗)

四五章:纯铺垫。

《局部坏死》:首次展示“苦暗中的希望与存续”(霜星之死,建议重看,细细解读霜星最后的每一句话)

《苦难摇篮》:进一步渲染“苦暗”,(爱国者悲壮的反抗)

《怒号光明》:犯错(两种关键情绪:对扭曲的大地的愤怒,与,对大地上一次扭曲的众生的“关怀/包容”。注意,这并非意味着不分对错,“对错”和“愤怒、包容”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尘影余音》和第八章是呼应的,不过写砸了)

《风暴瞭望》:铺垫,各种关键主题的大杂烩。

《破碎日冕》:信任之重与背叛的痛。

《淬火尘霾》:过去的真相。


方法论3:按主题为活动分组

社区里一直都有再说各种线:大炎神话线、卡西米尔线、深海线,之类的。这里想要以主题的角度进行一个划分。

正如前文提及,单个剧情故事有其主题,明日方舟整体也有其主题。那么,我认为这些串起多个故事的“故事线”,也是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的。主题不同的不应该分为一类,哪怕它们发生在相似的舞台、有重叠的角色。

在这里,每一个分组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线上的故事,都是由这个主题生发出来的。


分组结果(小轴)

临光线,关键是“不畏苦暗”,或者说,美德。
包括:《玛丽娅·临光》《长夜临光》《日暮寻路》
注意:“临光线”不一定就是卡西米尔线。卡西米尔线的特点是“发展与被发展抛弃的人”,不见得已经讲完,托兰和薇薇安娜还没讲。


伊比利亚线,关键是“海嗣”,或者说,存亡之争。
包括:《覆潮之下》《愚人号》《水月与深蓝之树》

注:“伊比利亚线”可能和“深海猎人线”、“阿戈尔线”有很大的重叠,都是存亡之争、站在边界上的摇摆。

但和“海嗣线”区别有点大。从《水月与深蓝之树》来看,“海嗣线”可以分成两部分:“当初的初生”和“如今的海嗣恐鱼”。分别讨论的内容是不同的。


密林线,关键是“WAAAGH”,或者说,对传统、历史、制度的批判性反思。
包括:《密林悍将归来》《理想城·长夏狂欢季》


炎国线,关键是中国传统哲学,或者说,个人的安身立命。
包括《画中人》《将进酒》
注意:岁兽为主的话题会更哲学一点,以人为主的话题会更为人处世一点,但两者是相互纠缠的,虽然很少直接冲突。


联动线,关键是地球视角,是价值观的碰撞。
包括《源石尘行动》《好久不见》


哥伦比亚线,关键是“开拓”。
目前只有《绿野幻梦》。
注意,“莱茵生命线”是哥伦比亚线的其中一个细节,同时也是作为导入和铺垫的起点。


莱塔尼亚线,关键是“巫王”,也就是来自过去恐惧的余音。
目前只有《尘影余音》,但感觉有很多线头。


大轴

主轴、大轴,叫什么都好,就是分剩下来的,和其他故事在设定上没有共同关键主题的活动。但经过分析,可以把它们归纳成一组。因为他们属于首次指出某个关键概念。

(这个分类就很……不严谨,只能勉强自圆其说,能从其中收获到你觉得有用的东西就行,没必要争论具体某个活动应该在哪条线。我倒是觉得,聊聊某条线的关键是不是真如我所说,这种讨论会更有价值。)

前一半是苦暗,后一半是希望与存续。

前半关乎对世界的认识和价值观,后半关乎价值观和方法论。


小结3:正面角色价值观框架

借着所谓“大轴”、“主轴”的主题,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明日方舟》所推崇的价值观。这是一套很完整的价值观,故事中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位置。

根据我的理解,社区中目前很多关乎“对错”的争论都可以用这套价值观解决——至少可以让你分清楚什么讨论时有价值的,什么讨论划过去就算了。

无论是关于剧情理解的“对错”,还是关于角色行为在道德上的“对错”,还是读者态度在某种更奇怪的道德标准上的“对错”,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找到参照。相信可以帮助减少上网冲浪过程中的很多精神内耗。

当然,你可以攻击这个价值观的自洽性(也就是指出自相矛盾之处),或者指出这个价值观的不完备性(也就是指出它解释不了的行为),但我一时间找不到,而且用起来真的好用,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这几个概念两两之间是互不同的:“我想做的”、“我做了的”、“我能做的”、“朴素道德认同的”、“合理的”、“能带来最好结果的”、“我认同的”。

没想过的读者可以停下来一一对比一下差别在哪。


接下来,我将按照上面的表格的顺序解释。

前半段说明了应当对抗的东西——苦暗。

归结起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两点:不应傲慢,应负责。这两点关系很密切,负责就不会傲慢,傲慢就不会负责。

(这里我会彻底剖析“傲慢”这个词,所以还请大家把先入为主的理解放一边。)


因为苦暗中的暗,所以对立的双方并非一方是正当的,另一方是不正当的。(骑兵与猎人)

因为苦暗,所以哪怕是为了好的目的,手段也可能是不正当的。而不正当的手段并不会因为其动机而变得正当。(火蓝之心。以恶打败恶,最后我们都应自戕)

因为苦暗,所以有些看上去很正当的事情也是不该做的。(孤岛风云)

因为苦暗,如果前人做的和现在的人做的哪怕有所冲突,也不意味着一个是对的另一个是错的。

因为苦暗,在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社会制度,所以多索雷斯并非完全的正当,也非绝对的不正当。(多索雷斯假日)

因为苦暗,当你坚持一个好的事业时,带来的结果未必是好的。(如我所见)

因为苦暗,所以我们永远不能确认自己的行为是无懈可击的,所以必须承认自己有可能是错的。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或者意识到而不承认便是傲慢。(参见《此地之外》的《信仰号街车》中,拉特兰关于傲慢的寓言故事。)

在故事中成熟的角色,无论动机再正当,如果细究下去,他们都不是以道德、或者对错来作为自己的动机,而是因为“想做”,尤其是情绪强烈的关键行动、重大决定。更严谨地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出于某种善意的 “想这么做”。


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只是“不傲慢”,“负责”则是更高一层:如果自己的局限导致了某些问题,那么会去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一走了之(无论是指离开这个地方,还是离开这个人世)

而负责的方式有很多种:玛恩纳的方式是只做不会影响到别人的事;塔露拉、梁洵、郑掌柜是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也要偿还;爱国者是每次转向之后都在新的方向坚持前进、绝不停下;凯尔希是一次次的跟踪和补救,以及在一切的最后自戕;特雷西斯让萨卡兹“比毁灭更快”,在秩序崩溃的瞬间接手南北两条防线。

但总的来说,因为苦暗,并不存在唯一“正当”的负责方式。另一方面,负责需要负责的能力和评估后果的能力,所以通常只有完成了至少一轮跋涉的角色才能做到。



价值观的另一半来自“大轴”的另一半,关于希望与存续的另一半,即应当追求什么?

这方面有着很中国传统哲学的底色:人的安身立命,即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而不是改变世界、拯救世界这些大命题。

他们之所以投身于一件伟大的事业,并不是因为事业本身,要么是为了生存,要么是为精神找到寄托。前者好理解,后者是指,不这么做,心不安。

最好的例子就是安多恩和多萝西。你不让他们两个去救人帮人,那就真是比死还难受,因为对于完成跋涉前的他们两人来说,独活就是折磨。

另一个例子就是《生于黑夜》的萨卡兹,尤其是W和赫德雷。一方面,萨卡兹要安稳地活下去就已经非常艰难了,但他们两“父女”想要更多,想要萨卡兹们能有战斗之外的归处,想要萨卡兹能亲自选择为了什么献出自己的武器和生命。

而要达到这一层之前,则需要一次次地保存希望与存续,也就是泥岩在《沃伦姆德的薄暮》所做的。


这个看不见尽头的事业是靠什么支撑的呢?遗尘漫步告诉我们,是感性的情绪、是不甘,而不是大道理和理性。《风雪过境》则告诉我们,是朋友、是同志。有同道中人,才能完全发挥高超的技巧和智慧。


到了《吾导先路》,希望与存续本进一步具象化:不灭但冰冷的光,温暖但脆弱的火。描绘出一个很具体的意境:昏暗的大地上,点点火光与星光,展现人类的赞歌。


(更敏感的读者应该留意到了,感性的体验被处处强调,理性的思辨更多是一种有用的工具,而往往不会是目的。感性、人心、良心、善,这些才是目的。但这个话题有点深,我把控不住,就不深入展开了)


最后

至此,

我定义了我理解中的主题,

分享了掌握、归纳不同层次的主题的手法,

整理了目前为止几乎所有活动的主题,

总结了统领全局的中心主旨,

也梳理出不同活动共同阐述的《明日方舟》价值观。


感谢你能读到这里。希望你能从中获取到想要、或者需要的东西。

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地把握,欢迎各位带着本文的内容去回顾剧情,然后尝试提出不同的见解——即,本文列出的主题无法解释、囊括的剧情内容。这个过程无论结果,都会非常有趣。

倒不如说,一直以来有趣的就是归纳的过程,而不是最后作为答案的主题。

祝你阅读愉快。

《明日方舟》全剧情主题梳理 及 整体价值观归纳(3.5周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