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学无国界引发的思考
我假设一些人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不包括技术,科学的确无国界,但技术是直接带给人利益的东西,是有国界的,E=mc²大家都懂,核技术就是另一回事了,科学家可以从事技术,这才是科学家有国界的原因。假设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从不关心技术,政治之类,人类内部的琐事与他关系不大。
刘慈欣先生在一篇文章有这样的描述:在苏联著名的航天题材电影《训火记》中,一名将军对一位国家领导人发出抱怨,他说那些航天科学家:“只想着探索字宙,而不是国家利益。”现在,他所说的国家,已连同它的利益起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对除了历史学家之外的所有人都无关紧要了、但他们在航天领域的功绩却没有随着国家消失而消失。如果人类延续到一万年以后,大概不会有哪个孩子傻乎乎地问:“爷爷,第一个社会主义联盟叫什么呀?”但肯定有孩子问:“爷爷,是谁第一次把人送出地球?”
同样的,费曼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假如一万年后回头看,毫无疑问,在19世纪发生的最有意义的事件将被认为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现,与这一重大科学事件相比,同一个十年中发生的美国内战,将降为地区性琐事而黯然失色。
我并不是说人类内部的琐事不重要,只是有些人不懂应当更在乎什么,什么是永恒的。
最近不知为何科学无国界这样的话一些人不再认同,连科学和技术都分不清就讨论科学,这是不学无术的表现。
就算我们视科技为一整体,空间科技为例,诚然,目前技术没有实现公有化,但航天事业总归还是全人类的事业,一万年后我们不会在意,两个部落之间的争斗,但会铭记人类驭火的一瞬。爬上陆地的鱼儿已经不是鱼了,太空时代的来临将会对人类文明带来根本的改变。地球半径6000km,和整个宇宙相比什么都算不上,和太阳系各种资源比,地球资源少得可怜,应当团结起来,早日挣脱地球这个摇篮,而不是截然对立,作茧自缚。
我们应当已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而不是缩在宇宙的一隅,等待地球资源耗尽黯淡的灭亡。人类,走了30亿年进化之路,到底还是亡于内斗?这不是最好的结局。
人类历史大多数时候都像是精神病人的呓语,而有着理性光辉的科学史往往被人忽视,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指向星空,比后来无数次把望远镜对准敌方阵地更有意义。麦克斯韦得出电磁学的精美方程远比同时期各大陆的枪炮声有力。人类历史只有极少数时候闪烁着理性的光,这才是人类文明存在的意义,而闪烁着光芒的科学史往往是被忽视的。这种光无关政治,无关种族,国籍。
希望人类早日摆脱疯狂,走向理智,宇宙很大,人类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