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塞北文明研读——草原天子(1)

2023-08-14 23:13 作者:SpiningWind北宫秋烨  | 我要投稿

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在欧亚大草原的东半叶,相继走出了一个个震动天下的游牧民族。 谈起游牧民族这个话题,狩猎是绕不开的一个词。 一片片白云飘荡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阳光和煦,苍鹰从远处的高空俯冲而下,两双利爪像饿虎扑食般擒拿住了白兔,这是一场狩猎,一场全面的较量。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狩猎,就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这广阔的草原上,一切赖以生存的资源都很稀疏,生命的延续离不开畜牧和狩猎。 自然界是优胜劣汰的,在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游牧区更是如此,这并不是善与非善的事情,而是纯粹的、没有感情杂糅的自然选择,正如古语所云“天道无情,人心难测”。 然而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的生物,这也是形成(智慧)文明的基础之一。 〖一般认为,感性行为的出现是文明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因此,游牧地区的文明程度往往低于农耕地区,再加上生存资源紧迫的因素,产生了很强的侵~性。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的五千多年里一直是影响世界历史走向的主要因素。 在农耕文明的视角上看,游牧文明是野蛮的、落后的、极具掠夺性的,总之,大多是负面印象。但是,在游牧文明自己的视角上看,他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答案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游牧文明的思维是基于狩猎形成的,和农耕文明的劳作是截然不同的两类生活。 游牧民族的生活,一般有四样东西是必须的,帐篷,牲口,水源和草场。因为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生产力底下的原因,除了刚刚提到的生活必需品,牧民们拥有的其他东西不多。 农耕文明虽然比游牧文明生产力水平高,但是也因之存在一个弊端,安逸的生活在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削弱了战斗力。 农耕文明通过军政制度的设计和战争工具的升级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当对手很精明时,会在这两个方面学而迭之,从而完成全面的反超,可谓是真正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塞北文明研读——草原天子(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