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微小说:深藏
“地点在我县环城南路回头客土菜馆,一号包厢。本月三日晚八时,重要官员五名,两瓶茅台,三十年窖藏。请查核。”
吴琦心知不好,汗珠从额上毛发间悄悄渗出,手心里也一把湿。
举报信主送省市两级书记和纪委书记。严格说这不算一封信,格式不对,除了主送阵容强大,全文仅此一句,没头没脑,也没有落款日期。特别是举报了时间地点和主要事项,却没有人物姓名。但是人物其实都藏在话里,主角就是吴琦。
事情发生于一周前,始作俑者是宋耀祖。宋在县某通信公司当老总,他出面召集几个同学跟吴琦于土菜馆一聚。数年前大家一起在党校受训,彼此相得,而后曾数次相聚“回头客”,都是借吴琦到本县公干之机。这一次不同,吴从市直单位下派任职,目前是本县代县长,预定于一个月后的人大会议上当选县长。
宋耀祖称老同学前来主政,大家“弹光头相庆”,必须得聚一下。宋年纪不大,已经半秃,他出面“弹冠”更多是出于热心,毕竟他是央企基层官员,县里管不着的。吴琦思忖几位同学都是中层要员,眼下了解情况、来日工作开展都需要,不能因为当上县长便不认识“回头客”,于是就去了。
土菜馆其实就是农家乐,不算高档消费,唯宋耀祖自带的两瓶茅台比较抢眼。吴琦酒量不行,席间只喝了一小杯,感觉特别醇厚,酒色发黄,应当有些年头了。当时宋耀祖没介绍年份,只称迎新还需老酒,吴琦没在意,直到忽被举报。当晚几位彼此相知且都是当事人,利害相关,不至于放了酒杯就去写信。
举报者虽不在场,细节掌握竟丝毫不差,有如就在那里盯着看。他肯定也看清了谁在那里喝,除向上级举报还直寄吴琦,表明打的就是你,就让你知道。举报人到底是谁?怎会如此了如指掌?为什么冲吴琦而来?
疑问种种,吴不得而知,猝不及防。举报信尽管没头没脑,却堪称稳准狠:三十年茅台如今只怕单价上万吧?私人聚会如此奢侈也是问题,一旦情况查实难免沸沸扬扬。值此节骨眼儿上,仅就不良影响论,弄不好吴县长大概率要黄。
宋耀祖被吴琦紧急请到办公室。拜读举报信后,宋大惊。他担保当晚几位以及“回头客”都很可靠,不会有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吴问,“空气中有一双眼睛?”
宋茫然。他的两瓶茅台确实号称三十年窖藏,在宋家柜子里放了多年,已经来历不明,可能是业务对象所送,也可能是亲友馈赠。可以肯定的就是非宋自己花钱购买,没有发票凭证。空酒瓶还在,其中一瓶已喝光,另一瓶还有点底,宋没舍得扔,原包装带回。显然问题也不出在这个环节。

编辑
吴琦让宋回去好好回忆一下,想得起酒的来历最好,想不起就算了。不要瞎编故事,编得天衣无缝,总是还有破绽,那更糟糕。要准备一份情况说明以备查核,写上事实、认识与检讨。如果只是这两瓶酒,对宋耀祖影响应当不会太大。
“吴县长怎么办呢?”宋惴惴不安。
吴琦自己也得绞尽脑汁准备说明,结果难料。他命宋不要声张,心里有数就好。两个空酒瓶要藏紧,万万不可销毁证据。到时候交出来,吴琦准备亲自拿那个空瓶砸宋耀祖的光头。另一瓶还有点底,连酒带瓶,供吴琦自砸吧。这是气话。
那时电话到来,通知吴琦到市纪委谈话,显然举报生效甚快。从时间上判断,市领导应是接信即迅速批示,有关部门立刻派员了解,基本情况应当都已掌握,所以把吴叫去谈话,听一听他的说法和认识,再考虑如何处置。
吴琦于第二天上午如约赶到市纪委,见了一位副书记。吴的公文包里装了一份连夜赶写的情况说明,包括事实、认识与检讨。在那间办公室坐定,吴琦即打开公文包取说明,随即又把公文包悄悄合上。原来人家是要核实一个相关廉政教育片的细节,并无“回头客”。
吴琦挺纠结。举报信来者不善,主送阵容那般强大,早晚间肯定会有领导批示了解。不待来查,自己主动说明或许更有利,但是再无退路,未免心有不甘。终吴琦决定待查,市领导不批示,省领导也会,到时候再找宋耀祖要酒瓶自砸吧。
不料竟没有声息。一周过去了,没有。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两会按时举行,吴琦顺利当选县长。三年后提任市区区委书记,离开本县。那几年里他很努力,也非常谨慎,“回头客”绝对不去,“客头回”亦然。
奇怪的是始终没有谁来查问那件事,举报信和吴琦自己的《情况说明》一直悄悄锁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相携老去。根据经验,吴琦断定该举报实未送达省、市领导,所以声息全无。它不可能一一被截留,最大可能就是独此一份,单寄吴琦本人。虚张声势,似乎只在表明空气中有一双眼睛,或者说眼睛无处不在。
吴琦于此实有得益,心知举报者并非来者不善。此人始终未现真容,与他有关的所有疑问都成陈年旧谜,深藏于那封没头没脑的举报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