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新年及相关习俗的由来
转眼间又是新的一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农历的春节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年,而对于我们的邻居日本来说,公历的元旦就是新一年的开始。
从飞鸟时代至明治初期的一千多年间,日本一直是效仿中国唐朝,在农历的正月庆祝新年。最早日本的新年是祭祖以及向岁神祈求丰收的节日,后来在宫廷和民间发展,今天所见的日本新年习俗很多保留了江户时代后期的形式。
到明治6年,日本政府正式停用了农历,并使用西历,新年也定为公历的元旦。因受中华文化影响,日本新年的很多习俗与中国非常相似,也保持着很多其特有的习俗。
如新年前的大扫除、除夕撞钟(除夜の鐘)、正月料理(おせち)、新年参拜(初詣)、给孩子发压岁钱(お年玉)等等。

下面老师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日本的「お年玉」和「おせち」的由来。
お年玉
和中国一样,日本新年时小孩也会收到长辈包的压岁钱,即「お年玉(おとしだま)」。中国的压岁钱是用来压“祟”,那日本的「お年玉」又是怎么来的呢。
日本新年期间有向岁神供奉「鏡餅(かがみもち)」(米饭做成的类似年糕的糕饼)的习俗。一般选择在除夕前的大扫除后的12月28日左右供奉,新年结束后,便会取下「鏡餅」,用手或木槌(此过程又叫「鏡開き」,「鏡」象征圆满,「開き」象征繁荣)分成合适的大小后佐小豆汤等食用。
古代的日本人认为「鏡餅」在正月期间寄宿了岁神的魂灵,食用之后便可以获得神赐予的好运和力量,因此该饼又被称为「御歳魂(おとしだま)」,「お年玉」便是来源于此。

おせち
「おせち」是「御節供」的略语,来源于中国的“五节供”(人日、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的仪式。「おせち」原指专为庆祝传统节日制作的料理,而在日本,正月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因此现在「おせち」特指正月料理。
明治之前的正月料理一般都放在「床の間」(和式房间的凹间),既可以供家人食用,也可以用来招待来客。明治之后开始流行将正月料理装在多层方木盒中,一直沿用至今日。日本大部分地区会在元旦开始食用正月料理,并在新年的3天内吃完,而像北海道等地区则有在除夕食用的习俗。

日本正月料理中使用的菜品几乎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
「黑豆(くろまめ)」:黑色是道教中的祛邪之色,「マメ」在日语中也有健康之意,「豆」即预示健康与长寿;
「海老の焼き物」:虾有着长胡须,弯脊梁,在日本是长寿的象征;
「昆布巻き」:「昆布(こんぶ)」此处是「喜ぶ(よろこぶ)」的双关语,另外它和「伊達巻」同样与古代的书卷形状相似,象征有文化有学问;
「鰻の焼き物」:在日语中有「鰻登り」的说法,意为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另外还有祈愿丰收的「田作り(たづくり)」,希望孩子茁壮成长的「たけのこ」等等。
当然日本的新年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