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空琴】用“三国杀”讲三国——杨仪篇

2018-10-01 15:39 作者:空城琴音依旧弥漫  | 我要投稿

还是手机熟悉些,电脑的花里胡哨就不用了

   杨仪,字威公,原为魏国人士,后投靠关羽。

 此人才华横溢,但气量狭小,常与其他人关系不和。

   任职尚书期间,杨仪与尚书令刘巴关系不和,于是被便被改任遥领弘农太守。

 后丞相诸葛亮南征,用杨仪为参军,后升为长史,在这时杨仪便体出他的才能。

 诸葛亮多次出军,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

   但此时杨仪又与魏延结怨。

 后诸葛亮逝世,杨仪带领大军退出战场,令魏延断后,但魏延却道:“丞相虽逝,末将犹存,岂能因一人之死断国家之事。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能受杨仪摆布!”

    随后发生的事有三种记录:

1.《三国志》:魏延得知大军都随其撤退,怒火中烧,与杨仪同时上书刘禅说对方谋反,经朝廷议论,都支持杨仪。于是杨仪令王平堵截魏延,又令马岱追杀并成功斩杀逃跑的魏延。

2.《魏略》:诸葛亮托权给的是魏延。而杨仪怕魏延报复,便招摇魏延要投魏,先行带兵攻之。魏延深恐与杨仪战斗更会使清白不保,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由于记载上写说是传说,所以可信度很少,再之我认为魏延不会是那种只逃不战的人)

3.《三国演义》:诸葛亮逝世前便安排杨仪和马岱刺杀魏延的计谋,所以才发生了马岱斩魏延的戏码。(这是最大众的说法,但三国演义明显没有三国志可信度高)

 魏延死后,杨仪认为自己功不可没,可以接替诸葛亮丞相之职,谁料诸葛亮早已安排蒋琬胜任,杨仪心中不服,便把怨言与费祎说。在最后因为说了一句:“早知道到当时就带兵投往魏国。”被贬为平民。

 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诽谤,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就此自杀。

杨仪          蜀     三体力      中军师

【筹度】:出牌阶段开始时,你可弃置一张牌,然后你选择至多三名角色,你令其各交给你一张其区域内的牌,然后你亮出等量的牌,这些角色按座次各获得其中的一张牌。

【狭器】:锁定技,回合结束阶段,你获得x枚“量”(x为你本回合内获得的牌数);回合准备阶段,你移除所有“量”;一名其他角色的回合结束时,若其手牌数:小于“量”,你摸一张牌;大于“量”,你弃置一张牌。

∵本期为委托人制作,而本人只进行部分描述修改。

∵修改的地方为:加强一技能可用性,详细描述二技能(二技能原描述其实可以,只是个人认为详细谨慎一点更好)

∴一技能【筹度】的目标为被指定角色的区域,所以也可将判定区的牌交给杨仪。

∴三技能【狭器】可【筹度】配合,最低也为:2+1=3枚“量”(摸牌阶段和筹度指定一名角色),最高为:2+3=5

∵个人认为是一个极度不错的设计

本期委托人

(PS:现在仍旧接受委托)

(求评论、点赞、关注三连!)

【空琴】用“三国杀”讲三国——杨仪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