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苏浙别动队
1937年9月初

国共合作全面抗战,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奉命组建苏浙别动队。番号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纵队”的地方游击组织,主要任务是配合正规军作战,做好部队后勤工作,并负责肃谍防奸。
周恩来得知消息后,立即指示江苏省军委书记张爱萍在别动队里直接组建一支中共抗日武装部队,共有500人。国家危亡,平民百姓也要拿起武器,这支队伍以红军干部为骨干,有产业工人、商店职员、和大中学生等,后被编为“苏浙别动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红军团长任达为大队长。
第三大队共有500人,以地下党为骨干,从各救亡团体中选送来的400多名产业工人、商店职员和几十个大中学生,全大队编为3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胡志祥,码头工人,队员以码头工人和店员为主。第二中队,队长毛勋,共产党,原是贺龙部队的一个营长,以产业工人和店员为主。第三中队,队长马骏,共产党员,曾在国民党军队当过军官,有指挥作战经验,这个中队大多数是大学生。第三大队是上海党组织首建的抗日武装。
1937年10月20日傍晚

原驻守华漕的胡宗南保安大队因奉命去市区作战,故调第三大队去华漕接防。任达突然接到命令后,连夜率领第三大队从莘庄赶到华漕接防,守卫苏州河南岸500米防线,阻击日军。
刚到华漕防线,任达率队越过浜北桥抢先占领苏州河北岸1.5公里处的防线阵地,让戴思成带领第二、三中队在镇上驻营,以策后应。设想以南北两道防线加上苏州河这道天然屏障,就能进退自如。
当第一中队刚抵达北岸壕沟时,一架日寇侦察机从西北方飞来,在防线上空往复盘旋,任达命令轻机枪手盯紧着它,飞出的子弹击穿机身,侦察机倒栽下来,顿时坠落在浜北桥北堍,飞行员当场毙命,第一中队首战告捷。第二天第一中队与日军直接接火。第三天,日本用橡皮艇强渡,被第一中队以手榴弹击退。这场胶着战持续了两天两夜,守住了阵地,直到国民党军54师来接防,才奉命撤到青浦翁浜桥整顿,第一中队在战斗中共伤亡100多人。
1937年10月

留在镇上的队员含泪掩埋了战友的遗体。镇东那个小浜似的大炸弹坑成了烈士们的归宿地,大约安葬了100多位牺牲者。其余的遗体被分别埋葬于四处的小壕沟内。这些小壕沟原系老百姓挖的,以防敌人的空袭,最终成为了烈士的长眠之处。唐祖庙轰炸使第三大队遭受了人员重大损失。
2015年中国人民于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闵行区华漕镇人民政府在烈士牺牲地建立了纪念馆,以详细的历史资料展示上海党组织直接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苏浙别动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的成立背景、成立过程和组成人员;反映日寇对闵行华漕地区所犯下的罪行和华漕地区抗战情况,让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深切缅怀那些在抗战期间在华漕地区奋战的勇士们,并藉此弘扬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坚忍不拔、视死如归、团结奋战的民族自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