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包公多妩媚,包公看我应如似——《新开封奇谈》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额……走错片场了。不过说起东方神探包拯,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黑脸、月牙,嫉恶如仇、断案如神。

在父母那辈,金超群就是包公的代名词;而80、90后的心目中,“少包”三部曲周杰、陆毅、邓超,时而智商爆表,时而装傻逗逼的形象,自然挥之不去。

对于包公,以及他周围的小弟们,我也一直抱着传统的看法。直到两年前的某一天,有位腐女同事,不住向我安利国创动画《开封奇谈》。

傻乎乎,会变身的包拯,保姆似的公孙策,爱吃鱼的展昭,没有上色的白玉堂……让我从此走上了追剧、充大会员的不归路。继而又补漫画,开始了解她的妈妈晓晨兽的创作故事。

虽然仍有些不足,但我还是想把她安利给每一位对国漫仍怀揣希望的人,让我们的褒美与批评,为“开封宇宙”的光大铺路!

这个包公行不行?
《开封奇谈》原名为《这个包公不太行》,连载于有妖气,后因作者晓晨兽与前公司夏天岛的版权问题,2016年底提前完结。
2019年4月,这个IP更名为《新开封奇谈》,在粉丝的期待中,由哔哩哔哩漫画独家更新。从原先的黑白页漫到现在的彩色条漫,变化了人物造型,但不变的是内涵。

这里最须要提一笔的就是我们包大人。漫画中的包公,是一位爱吐槽,喜欢追爱豆,热衷于买娱乐杂志《名伶》,还有明星手办的开封府三品府尹。

他爱哭,爱撒娇,爱与对门邻居螃蟹(庞籍)争风头,摆脱了一贯的黑脸,连月牙都因为向右旋转90°,而显得过分可爱。
这样的包包,乍一看得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寻常人。“不太行”的标签,也因此放在他身上显得这么合适。

但月牙沾血即变身的“奇葩”设定,又让这个包公有了超乎神探的智商,乃至于爆表的体力值。

虽然变身帅不过三秒,但他可以为索回三宝,独闯陷空岛;为救展猫,与中原六鬼以命相搏。在《新开封奇谈》中,更一次次发动技能破案。(不得不吐槽下的是,在《新开封奇谈》中,包公动不动变身的频率,和质量不高的案件,未免太不相符。)
在“行”与“不行”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更亲切,更多彩的包公,而这样的再创作,让历史人物又一次鲜活在了当下。

披着历史与文学的外衣,脑洞大开
在专访中,晓晨兽老师曾表示,开封系列是“七侠五义+历史”的融合,很多小故事的发展加入了个人的一些脑洞和理解。
先不说《开封奇谈》中御猫南侠展昭,陷空岛五鼠,这些原汁原味的“七侠五义”人物,牛舌案、乌盆案、陈州放粮、冲霄楼,无不是以漫画的叙述方式,传承着小说和戏曲中的传统包公案。

譬如陈州放粮,在原小说故事里,庞太师之子安乐侯庞昱奉旨到陈州放赈,救济灾民。不料他阳奉阴违,却将当地青壮年,挑去造私家别墅,抢掠美色作姬妾。
包拯领命查赈,庞昱不得不派杀手项福暗杀,幸而有南侠展昭相助,策反项福,并联合陈州百姓为证,以龙头铡处斩庞昱。
在包公戏中,这出经典被概括为“打銮驾—下陈州—铡国舅”,并增添了庞昱封锁陈州城,包公假扮老鸨混入城中的戏剧化桥段。(由于我没看过相关戏曲,因此这段资料只能援引自百度百科)

在保留原有的故事主体外,晓晨兽老师让包拯和公孙策意外身体对换,本来“怯懦”的包包顺理成章地躲在了公孙策身后。

但当庞昱在证据确凿之际,仍拿出免死金牌妄图逃脱罪责。此时的包包,在听了公孙策的一番激昂之词,秉着一颗赴死的心,主动让自己变身,历数庞昱罪状,使其就地正法。

从软弱、畏避,到走出舒适圈,勇担责任,包拯性格的变化,让陈州案一波三折。更不用说,庞昱和项福的玩梗造型,让自然懂的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陈州案的精彩,或者说脑洞远不止于此。在这个故事的前奏,晓晨兽老师引入了一位名唤“朱说”的角色。他藏有陈州的账本,更和白玉堂是落魄之交。
令我惊奇的是,这位朱说,竟然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再一查资料,不得不佩服晓晨兽老师的才华。


除了范仲淹之外,还有爱柘枝舞的寇准,也可以说是作者根据历史埋的一个小彩蛋。而表面花枝招展,暗地协助包拯的庞籍,无疑是对传统语境中奸臣庞太师的洗白……

少女?耽美?推理?搞笑?
在有妖气,《开封奇谈》的标签是“少女、基情满满、耽美”等。当然,在这部漫画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CP组合,比如包拯×公孙策,包拯×庞籍,庞籍×江子云,展昭×白玉堂,白玉堂×朱说,KFboys每一对都可以让你磕出糖来。

可遗憾的是,我并不是少女,只是个爱看侦探小说的宅男。在我的心目中,剧情的精彩与否,将远远大于人设。
目前《新开封奇谈》的三大标签是“搞笑、古风、推理”。老实说,搞笑,还是一如既往;古风,由于彩漫的关系,作画粗糙的缺陷越发明显(这一块并不是很懂,只是直观感受);而推理,不得不说是比较肤浅。

当然,这也不能一味苛责于作者身上。毕竟漫画名是《新开封奇谈》,而不是《新开封奇案》。它的创意源泉是《七侠五义》,而不是《包龙图探案集》。
鲁迅曾这样评价《七侠五义》:“至于构设事端,颇伤稚弱,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没有“推理”的历史,少包三部曲中的案子,也多是岛国的舶来品。我想,既然漫画的原创推理不行,何不另下功夫?
在《开封奇谈》中一个又一个的坑,还等待在《新开封奇谈》中填满。当这些剧情逐渐展开、起伏、转折、串联起来,当一个个人物日渐丰满,那这个IP真正打破次元壁,让更多人所喜爱,就是理所当然。

中国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常常容易产生脸谱化。譬如黑脸的张飞,实则是位爱习书画的美男子。包青天,自然也是理想清官的化身。
我们从B站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看到了不一样的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新开封奇谈》,则给予了我们一位看似平凡,又不普通的包拯。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潜隐在内心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激发着晓晨兽老师的创作热情,也驱动着粉丝们,去重新发掘历史,去喜爱国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