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漠英雄”!《中国诗词大会》为敦煌“窑洞派出所”赋诗

1月30日晚8时,《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播出。在以“本来”为主题诗词大会中,甘肃省敦煌市公安局退休民警、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原所长李生寿担任了“千人千问”环节的出题人,带大家共同寻觅诗词中的源头活水,坚守“本来”,奔赴“未来”,为观众讲述了雅丹派出所民辅警坚守大漠、默默奉献的传奇故事,并由现场参赛战队、嘉宾、主持人为雅丹派出所赋诗。
雅丹派出所是全国唯一一所极具特色的“窑洞派出所”,位于距离敦煌市区180多公里的雅丹地貌风景区内,是一个看上去和景区无数个雅丹体差别无异的土丘。成立之初,派出所只有两名民警和三名辅警,他们的办公场所就是几顶帐篷,现在的雅丹派出所是当年在所里工作的民警辅警,一锹一镐在坚如磐石的雅丹体上凿出来的。在茫茫无尽的戈壁中,伴着怒吼般令人恐惧的风声,雅丹派出所民警饮风餐沙、爬冰卧雪,完成罗布泊探险遇难救助任务236次,从死亡线上救回了26名鲜活的生命,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单位。

李生寿从警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在位于戈壁腹地的“大漠窑洞派出所”,将满腔的赤子情怀献给了这片他所热爱的戈壁荒滩,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还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我常常思念这里的一切,我想用诗词送给新一代的继任者和我的战友,诗词大会的选手朋友们帮助我想两句。”在“千人千问”环节中,现场连线中的李生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两支战队分别给出答案。

黄河队将《塞上曲二首》中的诗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送给雅丹派出所新一代继任的警察们,并给出阐释“大漠的风沙在他们的脸上留下皱纹,炎炎烈日让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可是恶劣的环境压不垮他们的脊梁,风雨侵蚀也不改他们热忱的心”。
长江队送出的是《咏煤炭》中的诗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

节目嘉宾郦波、康震也被雅丹派出所民警的坚守和执着打动,分别给出“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以答升平”“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的诗句。
主持人在总结环节,用“大漠穷秋草正肥,健儿队队马如飞”,向窑洞派出所的警察致敬:“如果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大唐士兵的梦想、是当代探险者的理想,那么在今天就是大漠警察的日常。他们将日复一日的坚守变成对一方百姓守护,日常变传奇,我们应该为传奇鼓掌,也应该为这份初心不改鼓掌。”
相关链接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里面的风蚀地貌造型奇特,这里丘峰林立,形态各异,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浑,均属世界罕见。在公园内,还集中分布着各种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像狮身人面像、草原上的蒙古包、大漠雄狮、孔雀开屏、丝路驼队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它又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形象生动,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建筑艺术的展览馆,令人瞠目结舌。

景区内,地面被青黑色的粗沙砾铺满,除了在地面行走的游客外,似乎没有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存在。与青黑色的粗沙砾相映衬的是姿态万千的黄色结实的黏土雕像。这些黄色的黏土雕像就是雅丹。大片雅丹所组成的庞大阵群似乎就是一座井然有序的巨大城堡。大面积分布的黑戈壁与保护区内各种土黄色的雅丹地貌浑然一体,颇为壮观,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千百年的风云过去,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成为旅游的热点,加上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在这里的拍摄更让它成为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而它还以其独特的大漠风光、形态各异的地质奇观、古老的民间传说,吸引了无数勇敢的探险者前来揭开“魔鬼城”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