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胜迹」《武威仪礼简》凭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简”?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68 - 西北胜迹
《礼记·乐记》有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姑臧(今武威)作为古西北首府,文化底蕴何其深厚。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礼仪的规范。
十六国时期,前凉张轨在凉州城内大兴儒学开设文庙。崇文尚学之风,一时间风靡西北。(《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张轨)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

张轨出身于凉州安定张氏,世代举孝廉。张氏家族,在战国时期就颇为显赫。张轨鼻祖张仪师从鬼谷子,得纵横之术,以“横”破“纵”。张仪的孙子张苍,受家学影响,得以拜在荀子门下学习,李斯、韩非等与张苍师出同门。张苍增订、删补《九章算术》,收贾谊为弟子。说武威张氏是【西北胜族】这一点都不夸张。
武威儒风之盛,难道只是张轨来到姑臧城之后才开始的吗?在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王莽时期的汉墓出土的《仪礼简》告诉了我们答案:西北文风莫盛于凉州之武威,姑臧甲科鳞次不断....


君子有六艺。《周礼·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乐教育列于课程之首位,“礼”的重要不言而喻。
《礼记》在汉初名为《礼》,亦称《士礼》、《礼经》、《礼记》,至晋代始称《仪礼》。《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关于儒家“礼”的记载岁久淹没。历来众说纷纭,笔者此段自不待言。


《仪礼》作为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的儒家十三经之一,曾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记载。但可惜大多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还好《凉州仪礼简》在武威出土,及时补充了《仪礼》中残缺的内容。
《凉州仪礼简》亦名《武威仪礼简》、《武威王莽新简》,说它的奇特,是因为《凉州仪礼简》是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的、最早的写本,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简”。
武威仪礼简牍共存469枚27298字,是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的仪礼简。每简记载有60个字左右,长越50.5 厘米 ~ 56.5 厘米,隶书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篇题、页码和顺序。为研究中国古代礼仪,提供了珍贵资料。您对武威汉简了解多少呢?

阅读更多:
「西北胜迹」来武威旅游经常听人说的“凉州绯色天下最”指的到底是什么?
雍凉之都武威郡的“凉州酒文化”: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编辑后记:
凉州城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文武之都、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声明: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本文所用图片视频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武威大马文化,立足凉州、瞭望全国、纵览国际,将为您提供审慎科学的凉州文化IP咨询。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推广,梳理唐诗《凉州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建立一个以武威为核心的「凉州学」学术体系。*「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奇闻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武威大马文化说三国」「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