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多年一直不被看好的阵风,为何“突然间”卖出了114架?

阵风是法国达索公司推出的一种近距耦合鸭翼的三代半战斗机。阵风的机体不大,采用双中推布局,最大起飞重量22吨左右,因此是一种典型的中型战机。阵风采用鸭式布局,与上世纪80年代,全球战机追求较强的能量空战优势有关,因为鸭式布局天然有更强的机头指向性。阵风的研发也是从1980年代开始,此后全球出现了欧洲的台风战机、东方的J10战机等同样采用鸭式布局的三代和三代半战斗机。不过这3者的鸭式布局却有很大的不同。阵风是近距离耦合,而台风是远距离鸭翼;而J10恰好在双风之间。不过这三者的体量最终差距不大,都算是典型的中型战斗机。阵风研发用了20多年,到2003年才开始正式装备法国海空军,不过阵风的好处是没怎么大改就直接上舰了;机翼都没有折叠,这就是阵风M。

对法国这种中等强国来说,任何一种主力战斗机都必须尽量追求出口,过去达索研发的幻影系列战机也是如此。因为如果完全自用,那么本国海空军的装备总数将相当有限。法国空军装备总数很难超过150架;阵风M只能部署在唯一的一艘航母上,最多也只能装备30多架,这样本国可以消化的总数的上限也不过200架。如果一种战机只能生产200架,那么最多刚刚收回研发成本,想大面积盈利是不可能的。不过阵风从研发一直到装备的这30年,也就是到2010年之前,都不太被外界看好。因为阵风虽然整体性能比较均衡,但是推出的时间明显有些过晚。阵风研发的前20年,同样是作为三代机的F16和F15系列已经卖出2500架以上,单纯同样作为中型战机的F16就卖出了2200架的惊人数字。而同时期。苏27系列在国际上也斩获了四五百架的大订单。

因此仅仅美俄两家加起来,就几乎垄断了冷战后的全球高端战机市场。留给阵风的销售空间日常小。不过到了2015年之后,阵风的销售却突然像芝麻开门一样打开了局面。先是中东的2国先后订购了24架和36架;南亚某国又订购了36架;东南欧某国又订购了18架。这样阵风在短短的5年内就卖出了114架之多,销售总金额高达250亿美元!达索自己预计阵风很快会销售到200架以上,总销售额高达400亿美元!达索如果有了这笔钱,可以开始研发5代机了。那么服役前十几年没有开胡的阵风,为何突然间就成了国际军机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还能卖出非隐身机的罕见高价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原因也不复杂。虽然全球高端战机市场在冷战后长期被美俄垄断。但是当今的美俄都有自己的短板。对美方来说,既有F16和F15作为三代半销售,又有F35作为隐身机销售。但是F35大部分有采购实力的中小国家都排不上队;

而F16和F15都是传统布局,被认为在格斗性能上不如鸭翼机型。更关键的是,美机销售潜在的条件太多,战机买到手,还需要美方点头才能正常使用。这恐怕是不少国家都很忌讳的。而俄式军机,这几年的国际声誉越来越倒退。虽然法国军机价格高,但是武器配套比较全面,因此法国军机本来在美俄之外就有传统的市场。历史上看起码能用、能打仗。比如南亚某国,用俄式军机被打得抬不起头来。而用幻影还算将就;于是就对阵风期望值大增。另外最关键的是,阵风在2011年通过上航母参战,打击毫无还手能力的北非某国,好好地逞了一次威风 。而最早买阵风的恰恰也是该北非国家的邻国。可见参加实战的广告效应有多大。如果有必要,可以用隐身机击落几架阵风。实战才是最好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