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基因的探索,也是对生命的探索——《了不起的基因》

2023-05-27 13:15 作者:Catherinesese  | 我要投稿

拿起《了不起的基因》这本书,我才感受到我自己真的变了。按照我以前的喜好,这类型的课外书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我的书单之中,但是,越是绝对的事情,越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在一次董宇辉的直播中,看到他和华大基因CEO尹烨对话,觉得他讲解的生物科学是这么的有意思,这么的有趣,顿时间让我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要知道以前上学期间,我最喜欢的是病理学,最讨厌的却是生物学。

透过他们两个人的对话,不仅让我感受到两位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感受到知识丰富的人,他们的沟通和交流是多么的有深度和厚度,内心默默地希望自己日后也能向他们靠齐。

当我在图书馆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这本书并且翻开这本书阅读时,不得不说,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我阅读这本书并不觉得枯燥,乏味,也并不觉得干涩而导致阅读不下去,反倒是打开了我的另一个视角。一个我不曾接触,不曾了解的微观世界。那个时候,我不惊感慨自己思维的局限,视角的狭窄以及对于不同学科探索欲如此之低的窘态。

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更多是让我自己的脑袋上又多出了很多问号,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和意义。据说,这本书是连小孩都能读懂的科普书,而且作者还写了一系列关于《生命密码》的书,主要就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小孩,我觉得作者这样做的意图,是希望通过文字,去激发所有人的探索欲,提高人类的创造力,让更多人主动去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作为成年人阅读完之后,都产生了很多质疑,都对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更何况是对于处在天马行空,思维还没有被固化的小孩,如果他们阅读完这本书后,他们又会有什么思考呢?他们又会提出怎么样的问题呢?

这本书从结构上来说,是有一些乱的,各个章节,各个篇章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而且很多问题都是点到即止,当我们正津津有味的看着时,却戛然而止,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文中描述了很多关于基因的说法,但是作者并没有用太多专业术语来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案例来向读者揭示基因的自私性,独特性,可复制性。

文中讲述了基因的发展史,生物科学的进步,以及当下群众比较关心的热门话题,比如“减肥,喝酒,香菜,艾滋等”。但是,文中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科学的角度来说,动物、植物和人类都只是自然界中微乎其微的生物而已。我们如何在地球中和谐相处,是值得人类去思考的问题,人类不能有唯我独大的想法。正如董卿曾在一档节目中说过:“万事万物都在追求一个平衡,一旦破坏了这种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作者也在文中多次呼吁,人类应该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有几个思考:

一、器官移植手术的兴起,是人类的喜剧,却是动物的悲剧。

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对于微生物生命的敬意确实低一些。人类用他们聪明的大脑,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提出,确实给很多人类带来了希望,比如器官移植术。每个人的器官是有限的,而且合适的器官又非常少的,当人的器官出现问题,又找不到合适的器官时,该怎么办呢?伟大的科学家们,把目光放到了动物身上,在他们看来动物的生命没有人类那么有价值,而且人类身上有很多同动物一样的基因,一样的器官,为何不能让动物的器官为人类所服务呢?这或许就是自然界中肉弱强食的生存之道吧!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胜利者”,主宰着其他生物的生命权。

文中讲述了很多科学家在动物身上做研究的事情,也讲述了世界上很多用动物的器官放在人类身上的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是,不得不说这项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对于人类是喜剧,对于动物则是悲剧。作者也提出,希望之后的科学发展到可以不伤害动物生命的基础上,也能实现科学的进步,可是,真的会有这一天的到来吗?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二、大多数人能接受基因的差距,却不能接受生活的差距?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人天生就能低于艾滋疾病的攻击,只因他们身体里面有一种CCR5的基因;还有人天生就拥有超高的智商,更有人天生就能保持好身材,还有人天生就能“千杯不醉”。我们都知道尽管大家都拥有一样的五官,一样的器官,但是细胞在复制的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不同,从而导致我们人的个体差异性。我比较疑问的是,为什么很多人能够接受人与人之间基因的不同,却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生活的不同呢?难道是因为我们自己对基因没有改变的主动权,而对生活的改变有主动权吗?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为什么会焦虑,抑郁?那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别人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而自己只能过普通平凡的生活。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阶级之间的差距,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差距,让很多人心理存在严重偏差,从而导致内心不平衡,情绪出现问题。如果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生活中的差距是因为主动权的问题,那我们又能够改变生活中的什么呢?大多数人在既定的环境,规则和制度中,他们的主动权又有多少呢?能改变的又有多少呢?面对生活中的差距,你是会向面对基因差异一样,选择默默地接受,还是奋力的反抗呢? 

三,基因的自私性是否可以论证“人性本恶”的观点呢?

《自私的基因》是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创作的科普读物,作者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们生来是自私的。”我们小时候接触最多的是孟子《三字经》里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的观点从小就植入到我们的思想当中了,直到进入社会后,我才接触到荀子提出的“人性本恶”的观点。

可能是经过社会的毒打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之后,我个人是比较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当读完这本术之后,更加坚定了这个观点。从我们体内的基因和细胞,再到我们的思想都论证了人类的本性就是自私,基因是自私的,细胞是自私的,性格更是自私的,生物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为何我们还需要教育幼崽们“善”的概念和行为呢?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为何要有道德和法制去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呢?

很喜欢思考的那种感觉,也很喜欢自己的想法被别人提出质疑的感觉,因为越多人提出质疑,提出不同的声音,我们才能看到自己想法的狭窄,思维的偏见,知识的浅薄,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才会有动力及方向去完善自己。

最后,分享这本书中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DNA属于核酸的一种,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是螺旋结构,RNA是单链结构,缺乏稳定性,容易发生变异。

2、正常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3对,46条,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XY是男性,XX是女性。

3、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要用数学来描述。化学统一在元素上,经典物理统一在原子上,量子物理统一在量子上,而生命统一在DNA上。

4、我们所说的永生,不是说一个个体要一直存活下去,而是说一个种群的永久存续。

5、中枢神经细胞不变,也正是我们记忆能长久不变的原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拓扑结构。

6、爱是我们的神经细胞、神经元通过连接,消耗能量,所产生的一组脑电波、一种意识活动。

7、在生物世界里,生存的核心意义就是基因的传递,性是基因传递的核心要素之一。

8、酒量与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有关,酒量不好可能是因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醛不能完全分解,其持续作用与中枢神经,从而出现脸红、呕吐,昏睡等情况。

9、不爱吃香菜是因为11号染色体的组合不一样。AA、AC嗅觉不是台敏感,CC嗅觉比较敏感。

10、人是“三脉合一”的产物,基因遗传是“血脉”;菌群传递是“菌脉”,社会文化传承是“文脉”。“三脉”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11、爬行动物可以进行孤雌生殖,哺乳动物是需要进行性生殖;人类是碳基,机器人是硅基。

12、以好奇心为驱动的人类永远不会停止探索未知的脚步。


对基因的探索,也是对生命的探索——《了不起的基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