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原子之心》里 那些会说话的尸体唠唠

2023年2月21日《原子之心》正式上线,这是由Mundfish工作室俄罗斯分部开发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相信从步行感受盛大的游行,到坐车从空中俯瞰高耸宏大的未来主义建筑,再到几乎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一个国力强盛,科技发达的崭新苏联正在向我们招手。这是在目前市面上清一水的欧美日式审美的游戏中得不到的游戏体验。

脑机接口vs血肉苦弱
在《原子之心》中,德国深知失败已经在所难免就投放了一个名为“褐色瘟疫”的致命病毒,导致整个欧洲人口锐减。所以,谢切诺夫博士为“原子之心”项目制作的机器人就被派上战场,代替士兵进行战斗。机器人不仅取得了战争胜利还在战后战场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谢切诺夫也因此成了苏联的大英雄。
到了游戏开始的1955年,苏联的机器人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替人几乎所有工种的工作。这就是大集体1.0。
而到了大集体2.0,人们只需要通过新的神经聚合物,就自由地操控机器人,并且通过注射不同的神经聚合物就能瞬间获取你想要的任何知识。听着是不是很心动,“数学不会就是不会”已经成为过去。只要再让人民通过它联结成一个网络——“大集体”,共产主义社会的建成便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庆典当日,我们的主角P-3少校却意外地受到机器人的攻击:谢切诺夫的主基地——3826号设施里的机器人们意外暴走,杀死了设施内的几乎所有人。为了查清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受命于谢切诺夫的主角——特种兵前去调查,我们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健谈的尸体”
在游戏里面,3826号设施里的人几乎被杀光,看不到人的影子,主角可以交流的除了个别的人和机器人外,就是那些散布各处的尸体。是的,你没有听错,尸体。在游戏设定里,神经聚合物能保留人类的意识,只要聚合物还没有消耗完,人在死后的一段时间依旧可以和别人交流。当然这一点也被作为机密。
虽然和尸体对话这件事看起来荒凉又诡异,但玩家可以通过和死人对话时得到一些提示,或者体验到别开生面的故事。

【芭蕾舞者的尸体】:我说女首席,你可别逗我了,你连比我先死都做不到,还想当首席女演员呐!就算我要死了,人家也只给我扔花,从来不搭理你!你还是省省吧!

【游戏开发者的尸体】:我撑不住了!太累了!起码让我休息一天吧!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自杀者的尸体】:但真的半死不活地躺在这儿,我突然发现,为了男友殉情这事儿实在太傻了!听着就让人发笑!
(男人不值得!)

【植物学家的尸体】:不完全是!我研究出了一种神经网络的用法,能让聚合物自我适应,这样就能保留住快消失的意识,意识可以通过脉冲直接对机器发号施令!这么一来,人的意识就能转移到机器上,就可以永生了!不过这分析内容还存在我的脑子里。
(很难想到机械飞升的雏形是从植物学家口中产生)

【会计的尸体】:我说的是劳动力贬值了!大家干起活来一个赛一个拼命,图啥,就为这么个免费玩具!谁也没想到啊,资本主义可真是无孔不入。
(机器人的广泛运用使劳动力贬值,然而当上层建筑不稳固,理想的共产主义也只能是泡影)
由于篇幅的原因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去游戏中体验,主角与尸体的对话除了搞笑外,更多的是诙谐。死人的话往往更加可信,由此我们也看见了一个乌托邦背后更为真实的苏联。
而主角与机器人的对话就更让操作主角的玩家暴跳如雷,不知道玩家能否回忆起被售票机器人支配的恐惧?在游戏中,我们还能通过金属外壳把机器人与人类区别开来,但五年,十年后呢?对人与机器人的分辨不再能依靠外表而是依靠的是识别,届时你还分辨出你的爱人和朋友究竟是人类还是机器人吗?
虽然游戏作者给大家留的两个结局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结局”,但这两个结局更像是作者在和大家讨论人类科技发展的结局。正巧现实的世界中AI绘图火爆全网,chatGPT被学生用于完成论文......人工智能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虽然和游戏中仍有较大区别,但本作中的部分设定恰巧也能在某些方面带来一定的哲思。总而言之,这款游戏都值得大家去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