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培养方案(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培养方案不同,此文仅作参考)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顺应新技术革命发展潮流,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培养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掌握数字经济知识 、理论和方法, 熟悉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 、云计算等现代信息 技术, 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创新创业能力, 能在政府部门 、各类企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及其它新 业态从事数据分析与挖掘 、数字化转型与建设和数字化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 、复合型 、创新型人 才。
二、培养规格
1.思想道德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品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高远志向, 具有乐观向上、敢于担当、 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2.职业素养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审美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能够运用法律保护他人和自身权益,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具有持续的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 、风险意识和纠错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全的心智和健康的心理。
3.知识要求
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 1 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 、说 、读 、写 、译能力 。掌握专业所需的数学 知识与数理分析方法,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术研究与 实际应用工作。专业知识: 牢固掌握并运用数字经济知识和理论 。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机制与实 践 。了解数字经济前沿和动态 。相关领域知识: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 掌握国家数字经济制度和数字经济政策 。以新文科为引领,掌握多学科的交叉知识 。以通识教育为引领,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4.能力要求
掌握数字经济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数字经济研究方法,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良好的沟通 、表达和写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具有国际视野,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思想政治理论课平台
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 5 门课程,共计 15 学分。
2.通识教育课平台
必修课包括大学英语、微积分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体育 、大学语文 、计算机程序 设计 、形式逻辑 、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美育教育理论与实践 、国家安全教育等课程,共计 47 学分 。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方法论 、艺术素养 、生理与心理健康等 5 大类,至少选 修 9 学分。
3.学科基础课平台
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统 计学、管理学、会计学等 10 门课程,共计30 学分。
4.专业教育课平台
专业核心课包括数字经济概论 、信息经济学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分析 、电子商务学 、区域 经济学等 6 门课程, 共计 16 学分 。专业实验课包括 ERP 实验 、经济学实验 、跨专业综合实训 (VBSE) 、科研创新与实践等 4 门课程, 共计 8 学分 。专业方向课包括数据挖掘 、发展经济学 、数字 经济专题、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大数据技术导论 、人工智 能、物联网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 、互联网金融概论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数据可视化 、统计计算 与软件等 14 门课程, 限选 8 学分。
5.实践教学平台
创新创业类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 2 学分,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学分, 学科专业竞赛 1 学分 。素质拓展类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学分,第二课堂 3 学分, 学年论文 1 学分, 国防教育与军事理论 2 学分 。毕业环节包括毕业 (专业) 实习 2 学分, 毕业论文 (设计) 4 学分。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为 150 学分, 其中,必修课 133 学分,选修课 17 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四、修业年限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 4 年,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 3-6 年内完成学业。
五、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