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江老字号 九江早年小吃八大味

2022-12-02 12:26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丁小凡 口述 陈尚秋 绘图 王少华 执笔 九江风味小吃,见于食谱、民间者,不下数十,百种。其中,有的已随岁月而流失;有的因年代绵远而鲜为人知;有的则经久不衰,依旧见诸市井之间。如卖盐茶鸡蛋的、冲糯米水子的、煮清汤的,在九江今天的早点、夜市、街头巷尾、码头,车站随处可见,且为百姓常用食品。这些食品的历史都不下数百年,是九江早年的传统食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工具和工艺的改进,以及用料的考究。各种风味小吃也愈加精美和丰富,但大体制作过程和手工方法及食品风味,仍一脉相承。 兹介绍九江地方传统风味小吃中之八味,以飨读者。由此可寻地方风物旧迹,开拓地方饮食文化。 一、盐茶鸡蛋 炒糯米(二味) 1. 盐茶鸡蛋 用料:鸡蛋 食盐 茶叶 茴香等 制作:将鸡蛋洗净,置土(瓷、砂)缽中,加入适量配料(其中,茶叶以布裹之,以免粘附鸡蛋),添水,大火煮熟,然后,敲碎蛋壳,文火煨之,至汤料诸味浸透鸡蛋即可食用。熟后,仍浸汤中——久浸则味益善。随食随取。 2. 炒糯米 用料:糯米、油、食盐 工具:平底炒锅 铁皮炒铲(形如簸箕) 竹帚 竹筛 制作:将糯米入开水浸泡并加搅动,约十分钟后捞出,滤干,然后加以少量生油、食盐,以手拌匀,置锅中(或加砂)拌炒,以茅柴为燃料,火候适度,炒拌时,间以竹帚含蘸油水淋洒,至熟。以膨松、黄脆为佳。用砂炒之者,熟后需以竹筛筛净,以免牙碜。 以上二味,不仅见于日间,且为当时九江夜宵食品。 叫卖工具:铁皮方形火炉一具,木炭为燃料,缽置炉上,炉上有提樑,高过缽顶,另有装糯米的盛具。 叫卖者一手提小煤油灯,一手提炉,口喊“盐茶煮蛋糯米儿"。走街串巷,以供消夜者。 旧时逢“清明”时节,卖盐茶蛋者则因此设摊,供扫墓者食用。 今每逢“端午”,家家桌上均可见之。外行出差,亦每每煮些带在路上,兼充饭菜,因其制作简便,平素想吃时,则随吃随煮,为居家旅行常用食品, 二、油炸豆腐 用料:豆腐 猪脚 酱油 大蒜 辣椒 短黄豆芽 茴香等 制作:将豆腐切成厚薄均匀,大小适中的三角片状,置油锅煎炸,至见黄起壳捞出,然后杂入汤中,加配料诸味煮之。汤以覆盖豆腐为量,至诸味浸透豆腐即可食用。 叫卖工具:连体炉灶一具,分上下二层, 中空,如火锅形制,木炭燃其中,以保持一定热度,火膛外四周置汤汁豆腐,上端有提樑,中为木柄,提卖时,火口加盖,以免灼手。 叫卖者一手提小煤油灯。一手握卖具,走街串巷,遇有买主,则依需量售与豆腐,并酌加汤汁,另备辣椒酱,以调口味。为时人消夜佳肴之一。 该食品作为夜宵,抗战前犹存。今则鲜见乡闾之间。 三、糯米水子(冲蛋) 用料:干糯米粉 白糖 制作工具:竹簸箕 竹帚 制作: 将干糯米粉铺散于竹簸箕上,以竹帚蘸水间断均匀洒之,同时推动簸箕,使糯米粉碰撞结团,至糯米粉结成小指头大小之均匀弹丸状止。然后,入沸水煮熟,捞入碗中,添加白糖,兼或另加少许桂花,即可食用。 另,可加冲鸡蛋。 制作:糯米子入沸水稍煮后,将生鸡蛋散打入锅内,待熟一并捞入碗中,添加白糖,兼或另加少许桂花,即可食用。 叫卖工具:木制扁担挑子一副。前挑分四层:上三层为抽屉,分置糯米子、碗、匙、糖、桂花等,下层放水桶,供添锅及洗碗、匙用,后挑置炊具,包括炉、鼎罐、捞勺、火钳等(形制大体如图2,请参看)。 该食品,白日多为定点,至夜,叫卖者肩挑担子,手持竹棒敲击挂子前挑一侧之竹梆,用代吆喝,走街串巷,闻者即知。 该食品不同于今时的做法,在干以干粉结团,较现今以湿粉撮成团者更富口感, 现多为早点食品。 四、清汤 面条 龙虎斗(三味) 用料:人工面粉 猪油 酱油 盐 上海“佛手牌”味精 香胡椒粉 葱花等 制作: 1.清汤(1)将面粉和好,制成方形薄皮。(2)卷入少许肉馅。(3)入沸水煮熟。(4)将猪油、酱油、盐、味精、香胡椒粉、葱花等酌量放置碗中,冲入开水。(5)将熟品捞入碗中,即可食用。 2. 面条(1)将手工切面入沸水煮熟。(2)同上(4)。(3)将面捞入碗中,即可食用。 3. 龙虎斗(即清汤与面条的混合制品)(1)将以上二食品同入沸水煮熟。(2)同1(4)。(3)捞入碗中,即可食用。 叫卖者手持铜锣(形如“拨浪鼓”),肩挑担子(形制参图2),走街串巷,买者闻声即至,视需量随煮随卖。白日或定点销售。 该食品延至今日,不同处:1.今多为定点,不见走街串巷叫卖者。(2)昔日面粉为人工磨制,较今机制面粉更富口感。 五、二来子油条 卖剩的油条经回重炸而松脆可口者,名“二来子油条”。 先前供应二来子油条的摊点,设施类似旧时茶馆,来者务需泡茶,否则不得落座。另有说书艺人,一手持板、一手击小三角架鼓,说古唱今于其中。食品供应,以二来子油条为主,或兼营油炸包子、饺子等。另有酒以供饮者。

九江老字号 九江早年小吃八大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